塑料黄金如何撑起千亿市场,小众赛道出海生意经有何秘诀
2024年, 一块20克的小铁片卖7万
3月,咸鱼上挂出一枚直径75mm的吧唧,重约20克,起拍价200元,到头来99次竞价后7.2万元落槌。6月,全国多地老商场因“谷子店”入驻起死回生,90后、00后背着印有二次元图案的痛包逛街成新潮流。8月,奥运冠军全红婵展示痛包冲上热搜,二次元“痛文化”从小众圈层破圈到大众视野。
这些被年轻人称为“谷子”的小玩意儿,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搅动市场。从二次元爱好者的小众收藏,到带动商场经济的新消费热点,谷子凭什么撑起千亿市场?小众赛道的出海品牌,又能从中学到什么生意经?

谷子是什么:生产成本1元的“塑料黄金”
谷子, 其实是“Goods”的音译,特指漫画、动画、游戏等二次元文化作品的衍生周边——吧唧、立牌、钥匙扣、手办……统统算。你别看这些小玩意儿精致, 生产成本低得惊人:一枚直径不足80mm的金属吧唧,出厂价不到1元,即便加上设计、包装、渠道成本,零售价通常也就几十块。
可同是谷子,命运却天差地别。普通款吧唧卖50元,日本动漫《排球少年》全球限量5枚的官方吧唧,单价能飙到8.3万元。中国00后女生在咸鱼上拍下同款,花了7.2万元——相当于3700杯奶茶的价格。
这种“廉价又奢侈”的矛盾,让谷子被戏称为“塑料黄金”。塑料说的是材质,黄金指的是溢价能力。一块生产成本1元的小铁片,能卖出7万元的天价,靠的不是材质,而是背后的IP价值和粉丝情感。
为什么年轻人愿意为“塑料黄金”买单
“20块奶茶我唯唯诺诺,百八十块谷子我重拳出击。”这句话道出了当代年轻人的消费逻辑。有人说这是消费降级,经济下行时买廉价奢侈品慰藉自己,可谷子真算廉价吗?7万元的吧唧,比很多奢侈品包还贵。
其实这不是消费降级,是消费升级——从“为功能付费”转向“为情感付费”。奶茶解渴,但多花20元也喝不出更多快乐;谷子不实用,但它承载的是粉丝对虚拟角色的情感投射。就像追星女孩买偶像同款,二次元爱好者“吃谷”,本质上是通过消费行为实现自我认同和情感满足。
经济学里的“口红效应”说经济不好时人们更倾向买廉价奢侈品。但谷子打破了这一定论——它不廉价,却主要原因是情感溢价成了“非必需的必需品”。对二次元爱好者 谷子是社交货币:在谷子店遇到同好,交换吧唧能迅速拉近距离;在社交媒体晒“新谷”,能获得圈层认同感。
这种精神层面的需求,让谷子有了超越商品本身的价值。就像有人说的:“谷子不是物品,是情感的载体,是圈层的通行证。”
出海品牌学SHEGLAM:借IP联名快速破圈
谷子的火爆, 给出海品牌提了个醒:现在的消费者,不只为产品买单,更为人设和情感买单。SHEIN旗下美妆品牌SHEGLAM就深谙此道。2024年,它一口气和11个知名IP联名,包括《哈利波特》、玛丽莲梦露等,其中哈利波特系列直接走红。
你看SHEGLAM的哈利波特口红, 膏体印着学院徽章,包装盒做成魔杖造型,每支色号都对应角色性格——这哪是口红,分明是给哈迷的“魔法周边”。对粉丝买这支口红不是化妆,是“把魔法世界带回家”。SHEGLAM靠这招,不仅美妆产品卖出了潮玩溢价,还成功从Z世代女性市场扩圈到哈利波特粉丝圈层。
这种“IP联名+情感附加值”的模式,成了出海品牌的常用招数。某国产潮玩品牌2023年和海外热门游戏IP合作, 推出角色盲盒,上线3天销量破百万,转化率比普通产品高出47%。关键在于, 它没简单地把游戏角色印在玩具上,而是根据角色性格设计了互动玩法——打开盲盒会触发角色专属台词,这戳中了粉丝“和角色建立连接”的心理需求。
但IP联名是把双刃剑。某快消品牌2024年跟风联名, 选的IP和品牌调性完全不搭,后来啊粉丝骂“侮辱经典”,普通消费者觉得“莫名其妙”,产品滞销率高达60%。可见,联名不是随便找个IP贴标,得挖透IP背后的文化和粉丝情感,不然就是“花钱买罪受”。
更狠的招:把品牌做成IP
依赖IP联名有个隐患:品牌永远是“借光”,没了自己的灵魂。聪明的出海品牌,开始把品牌本身打造成IP。国产潮玩品牌StarPony就是典型例子。
创立之初,StarPony就没把自己当“玩具厂”,而是定位“IP化潮玩品牌”。它没跟风热门IP, 而是埋头孵化原创IP:公主蝾螈、草莓奶牛、恶魔猫——这些形象自带故事背景:公主蝾螈是“来自沼泽地的优雅贵族”,草莓奶牛是“梦想成为甜品师的治愈系吃货”。
有了故事,就有了粉丝情感连接。StarPony围绕IP做衍生品:毛绒玩具、服装、文具,甚至AR互动游戏。2024年, 它推出的“恶魔猫”系列痛包,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被粉丝称为“行走的情绪调节器”,主要原因是包上的猫形象总是一副“我懂你”的表情,戳中了年轻人的压力痛点。4年时间,StarPony销量超3亿,圈粉百万,原创IP让它彻底摆脱了“中国制造=低端”的标签。
把品牌做成IP,本质是做“粉丝经济”。就像米哈游靠《原神》IP, 让玩家为角色故事、世界观买单;星巴克靠“第三空间”人设,让顾客为“归属感”买单。品牌一旦有了IP属性,就有了溢价能力和话语权——粉丝买的不是产品,是对品牌理念的认同。
千亿市场数据:情绪价值才是硬通货
谷子不是小打小闹,它撑起的是一个千亿级市场。IMARC Group数据显示, 2023年全球玩具市场规模已达1028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突破150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1%。而谷子作为玩具细分赛道, 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某跨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谷子类目海外销量同比增长210%,其中欧美市场贡献了68%的份额。
这背后是“情绪价值”的崛起。麦肯锡2024年消费报告指出,全球62%的Z世代消费者愿意为“能带来情感共鸣的产品”支付溢价。谷子、 潮玩、痛包这些“非必需品”,卖的正是情绪价值:治愈、认同、归属感……
对出海品牌这意味着什么?过去靠低价、功能竞争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得学会“卖情绪”。比如某国产文具品牌2024年进军东南亚, 没比谁便宜,而是在笔记本内页印上本地年轻人喜欢的动漫台词,还设计了“心情日记”功能——后来啊单价20元的笔记本,销量比同类产品高出3倍,主要原因是粉丝觉得“这本笔记本懂我”。
小众赛道出海的3条“反常识”秘诀
小众赛道出海, 别总想着“大众化”,有时候“小而美”才是出路。结合谷子经济的经验, 有3条秘诀可能颠覆你的认知:
1. 深挖“小众文化”,别碰大众流量
很多人觉得出海要追大众热点,其实小众文化的粉丝粘性更高。比如某谷子品牌2023年没选热门IP,而是瞄准欧美小众亚文化“蒸汽波”,推出复古未来主义主题吧唧。后来啊没花一分钱广告费, 靠蒸汽波爱好者自发传播,在TikTok上播放量破亿,复购率高达45%——主要原因是粉丝觉得“这个品牌懂我们的审美,不是来圈钱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