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暂停Temu和Shein业务
Temu和Shein在越南突然“停摆”, 用户订单卡在海关怎么办
12月初的胡志明市,阮氏梅盯着手机里的Temu订单页面显示“清关延误”已经快一个月了。她11月初买的圣诞装饰品本该上周到货,现在连物流更新都没有。“钱退到平台钱包了想买别的又不敢,怕又是这个套路。”类似的情况在越南社交媒体上刷了屏, Temu和Shein突然暂停越南业务的消息,让无数消费者陷入这样的尴尬境地。
包裹丢了 钱退不回,越南用户的“维权难”
“我10月底订的羽绒服,说好的15天送达,现在都快成‘明年春装’了。”河内大学生陈文杰的吐槽得到不少网友响应。在越南本地论坛“Tinh Te”上, 关于Temu包裹延误的帖子超过5000条,有人晒出订单截图,显示物流信息停留在“抵达海关”超过20天。

更让用户恼火的是退款机制。当消费者选择取消订单时钱只会退回Temu钱包,而非银行账户。“你想提现?对不起,系统提示‘当前不可用’。”胡志明市的电商卖家李氏青透露, 她的朋友所以呢被困在Temu钱包里超过2000万越南盾,想买其他商品又怕“有去无回”。
Shein的用户同样遭遇困境。河内白领阮氏芳在Shein买的连衣裙卡在清关,客服回复只有“等待海关处理,时间不确定”。“以前在Shopee买东西最多一周到,现在这些跨境电商平台,效率怎么反而变低了?”她无奈地说。
政策“紧箍咒”收紧, 跨境电商在越南的“野蛮生长期”结束
2010年的“红利”,2024年的“枷锁”
越南的小包裹免税政策从2010年开始实施,当时跨境电商还处在萌芽阶段,谁也没想到这个政策会被用到2024年。“那时候从中国寄个小包过来几百块钱的东西不用交税,确实方便了早期做外贸的人。”河内物流公司老板黄文雄回忆道。
但2024年,情况急转直下。10月26日 越南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胡德福明确表示:“Temu应该像Google、Facebook一样纳税,小包裹免税政策必须取消。”这句话被外界解读为越南对跨境电商“开刀”的信号。
11月, 越南财政部向政府提交法令草案,建议废除低于100万越南盾进口货物的增值税免税政策。这意味着,以前不用交税的小商品,以后每单都要掏腰包。“一个成本10元的手机壳,现在可能要多交3块钱税,平台和商家谁扛得住?”胡志明市跨境卖家陈氏明算了一笔账。
2013年电商法“沉睡”十年, 突然被“激活”
越南2013年推出的《电子商务法》早就定下了规矩:电商平台要想在越南运营,要么注册越南语域名,要么有越南语页面要么一年内越南交易超10万笔,否则必须向工贸部注册或设代表机构。
但这条律法在2023年前几乎没人当真。“Temu2023年才进越南, Shein更早,2022年就上线了工贸部那时候没说啥,怎么突然就管起来了?”河内大学律法讲师阮氏秋兰分析,可能是跨境电商规模太大,触动了本地企业的利益。“2023年Temu上线后社交媒体讨论量暴涨400%,很多本地小店生意被抢走了不整治才怪。”
10月初, 工贸部突然动了真格,一口气关闭了6200多家违规电商店铺,其中不少是做中国商品代购的。“这明显是在‘敲打’平台,告诉它们:别再当‘甩手掌柜’了。”越南电商协会副会长阮文强说。
Temu和Shein的“越南困局”:合规还是“割韭菜”?
平台“打太极”, 用户成“牺牲品”
12月5日Temu越南语选项突然消失,用户只能用英语、中文或法语下单。但更离谱的是有用户发现,虽然网站显示“暂停运营”,还是能正常下单、付款。“这不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吗?订单下了还是清不了关,用户的钱就成了‘死钱’。”胡志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负责人阮氏玲批评道。
Shein的情况类似。2022年就在越南上线的它,已经建立了供应链和物流体系,但还是没逃过暂停运营的命运。“工贸部要求11月30日前完成注册, 后来啊Temu交了材料,Shein也交了现在还在等审核,谁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越南电商分析师阮文辉说。
专家观点碰撞:这是“保护主义”还是“市场规范”?
对于越南的做法,专家们吵翻了天。支持者认为,越南是在保护本地企业。“2024年1到6月,每月有13亿到19亿美元的小商品跨境流入越南,一分税不交,本地商家怎么竞争?”越南工贸部电子商务司副司长黄宁说。
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变相保护主义”。“马来西亚、新加坡也在搞这个,但人家是循序渐进,越南搞‘一刀切’,再说说受害的还是消费者。”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教授李光明指出, 征税会导致物流成本上升,交货时间延长,“消费者可能所以呢转向更贵的本地商品,或者干脆不买了。”
也有中立观点。“这其实是个‘倒逼’机制。”河内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阮氏春梅说 “平台以前靠低价、免税抢市场,现在政策收紧了它们要么赶紧合规,要么就得走人。对越南这是推动供应链本地化的好机会。”
跨境电商的“越南教训”: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
供应链本地化: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
“以前做跨境, 把货从中国发过来就行了现在不行了。”胡志明市服装厂老板陈文雄去年开始给Temu供货,现在正考虑在越南建厂。“在越南生产,至少能避开关税,物流也快。虽然成本会高一点,但总比订单被卡住强。”
TikTok Shop在越南的“本地化策略”被当作成功案例。2023年, TikTok Shop与越南本地供应商合作,将70%的商品实现本地采购,交货时间从15天缩短到3天转化率提升了20%。“这就是供应链本地化的好处,既符合政策,又让消费者满意。”TikTok Shop越南区负责人透露。
品牌出海:从“卖货”到“卖品牌”的跨越
“中国跨境商家不能再走‘低价倾销’的老路了。”阮文辉说“欧美品牌为什么能‘收割’全球?主要原因是它们有品牌溢价。Temu和Shein在越南被卡,就是主要原因是它们只是‘卖货的平台’,不是‘有温度的品牌’。”
越南本地品牌Ananas的崛起就是个例子。这个以“越南制造”为卖点的服装品牌, 2023年在TikTok上的销售额增长了300%,客单价是Temu同类商品的3倍。“消费者愿意为‘本土品牌’买单,这比单纯的低价更有吸引力。”Ananas创始人阮氏青说。
未来展望:越南电商市场, 机遇与挑战并存
新规即将出台,平台和商家如何“破局”?
越南工贸部表示,正在起草专门律法加强对电商的管理,预计2024年底前出台。“新规可能会要求平台更严格地审核商家资质,保障消费者权益,一边加大对税务的监管。”黄宁说。
对平台合规是第一步。“Temu和Shein现在最该做的, 不是想办法‘绕过’政策,而是赶紧完成注册,建立本地客服团队,解决用户退款问题。”阮氏玲建议。对商家转型迫在眉睫。“要么在越南建厂,要么和本地供应商合作,否则很难活下去。”陈文雄说。
消费者:从“贪便宜”到“重体验”的转变
“以前买东西就看谁便宜,现在不一样了。”阮氏梅说“Temu和Shein这次的事让我明白,低价背后可能藏着‘坑’。以后买东西,我更看重物流速度、售后保障,还有是不是本地品牌。”
这种转变,或许正是越南市场成熟的标志。“跨境电商的‘野蛮生长期’结束了接下来是‘精耕细作’的时代。”阮文辉道,“对平台、商家、消费者这都是好事。”
编辑:赵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