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墨西哥新关税政策是否会将所有税收全面增加

墨西哥电商市场突然“踩刹车”:新关税政策到底有多狠?

墨西哥电商市场这几年简直像坐了火箭,增速快得让全球卖家眼红。2024年跨境销售额突破80亿美元, 中国电商巨头Shein和Temu更是靠着“低价+爆款”的策略,在墨西哥本土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市场份额直追沃尔玛和亚马逊。后来啊2025年初, 墨西哥政府突然甩出一纸新关税政策,像给高速飞奔的市场踩了一脚急刹车,直接把“免税天堂”变成了“关税重地”。消息传出来不少卖家连夜改价单,朋友圈里全是“墨西哥要凉”的哀嚎。但问题是这波新关税真的会让所有税收全面增加?还是说这里面藏着另类的“市场洗牌”逻辑?

从“免税天堂”到“关税重地”:政策细节拆解

先别急着恐慌,咱得把政策掰开揉碎了看。墨西哥税务局2025年1月1日发布的声明里写得明明白白:对来自没跟墨西哥签国际协议的国家, 通过快递进入墨西哥的货物,一律征收19%关税。这还不算完,连衣裙、衬衫、窗帘这些“重灾区”商品,关税直接从0飙到35%,帐篷、遮阳篷也没能幸免。更狠的是 根据USMCA协定,从美国或加拿大快递来的货,要是货值在50到117美元之间,17%关税照收;哪怕是有国际盟约的国家,只要货值超过1美元,19%关税一个都跑不掉。简单说 以前“低价值免税”的红利彻底没了不管你是卖1美元的耳环还是100美元的牛仔裤,都得先给政府交一笔“过路费”。

税收全面增加!墨西哥发布新关税政策,最高加收关税35%
税收全面增加!墨西哥发布新关税政策,最高加收关税35%

这政策一出来Shein和Temu首当其冲。这两家平台总部都在中国, 走的基本都是快递小包,以前靠“低价+免运费+免关税”的策略,在墨西哥市场把本土卖家打得找不着北。现在好了 一件成本10美元的连衣裙,运费2美元,关税算下来×35%=4.2美元,成本直接飙升16.2美元。要是还卖原来的15美元, 纯亏1.2美元;涨价到20美元,消费者肯定不买账——毕竟沃尔玛同款才卖18美元。这哪是关税啊,简直是给低价模式判了“死刑”。

中国电商巨头的“甜蜜烦恼”:Shein Temu的生死时速

Shein和Temu的墨西哥团队,2025年开年估计没过过一个安稳年。Shein内部人士透露, 1月上旬他们紧急调整了墨西哥站的价格策略,把3000多个SKU的价格平均上调15%-20%,后来啊首周流量掉了30%,转化率从2.8%跌到1.9%。更麻烦的是库存问题, 他们在墨西哥的海外仓里堆着价值上亿美元的低价服装,现在卖不动,既占仓储成本又回笼不了资金。Temu更绝, 直接搞了个“墨西哥本土招商计划”,试图拉本地小卖家入驻,用“本土品牌”的身份规避关税——但卖家们谁不知道这背后是中国供应链?响应者寥寥。

但话说回来这俩巨头也不是吃素的。Shein早在2024年就在墨西哥新莱昂州投了一个10亿美元的自建工厂, 计划把30%的服装产能转移到墨西哥本土,用“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绕开关税。2025年2月,他们第一批“墨西哥制造”的T恤已经上架,成本比从中国进口低12%,关税成本直接归零。Temu则跟本地服装厂合作, 搞“贴牌定制”,比如和墨西哥本土品牌Marina联名推出牛仔裤,用本土品牌名义清关,关税成本分摊后只增加了8%。你看, 巨头们早就开始“曲线救国”了所谓的“税收全面增加”,对他们来说最多是“利润缩水”,离“全面崩盘”还差得远。

税收“全面增加”是个伪命题?不同行业的真实生存图景

一提到“关税”,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所有商品都要涨价,所有卖家都要多交税”。但现实哪有这么简单?墨西哥新关税政策就像一块石头扔进池塘,波纹扩散到不同行业,影响天差地别。有些行业被砸得晕头转向,有些反而借机“鲤鱼跳龙门”。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人。

纺织服装业:关税35%的暴击与本土品牌的逆袭

纺织服装业绝对是“最惨选手”。墨西哥本身是全球第五大纺织出口国,本土纺织业一直被中国低价服装压得喘不过气。这次关税35%的重拳,直接把中国服装的性价比优势给打没了。2025年1月, 墨西哥本土服装品牌Marina的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40%,他们的一款普通纯棉T恤,成本18美元,卖35美元,利润率接近50%;而同款中国T恤,成本12美元,加上关税4.2美元,卖25美元还亏1.2美元。本土品牌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 不少本土设计师品牌甚至趁机涨价20%,消费者反而买得更欢——毕竟“支持本土”成了新的消费潮流。

但本土品牌也不是没有烦恼。他们的产能有限,根本满足不了突然爆发的需求。2025年2月, 墨西哥本土服装协会的数据显示,60%的本土品牌都面临“缺货危机”,平均交货周期从15天延长到30天。这时候, 那些有海外仓的中国中小卖家反而捡了漏——他们把2024年底囤的库存清仓处理,成本10美元的连衣裙,关税3.5美元,卖20美元,利润率还有32.5%。虽然不如以前赚得多,但总比砸在手里强。你看,同一个行业,有人倒下就有人站起来哪有什么“全面增加”的绝对公平?

中小卖家的“生死局”:要么涨价要么出局

对中小卖家这波关税政策简直就是“大浪淘沙”。墨西哥本土中小卖家协会2025年1月的调研显示, 从事小商品的卖家,有35%已经关停店铺,剩下65%里80%选择涨价10%-15%。但涨价是一把双刃剑——消费者不是傻子,同样的东西,亚马逊上卖20美元,你卖22美元,凭什么选你?后来啊就是销量腰斩,库存积压。

但也有聪明的卖家找到了“活路”。做家居用品的卖家李四, 2024年底就预判到关税可能上涨,提前把生产基地从广东转移到墨西哥边境城市蒂华纳。2025年1月新政策实施后他的产品“墨西哥制造”身份清关,关税成本几乎为零。虽然当地人工成本比中国高20%,但省去了国际运费和关税,综合成本反而低了15%。他的产品在墨西哥站卖得比中国同行便宜10%,转化率反而从2.1%提升到3.5%。李四说:“关税这东西,压垮了一批人,但也成就了一批人。关键看你有没有提前布局。”

全球征税浪潮下的“多米诺骨牌”:墨西哥不是孤例

别以为墨西哥这波操作是“独一份”,全球范围内对跨境电商加税早就悄悄开始了。2024年以来从巴西到东南亚,一个个国家都跟着“凑热闹”,跨境电商的“免税红利时代”正在加速终结。墨西哥的新关税,不过是这波“全球征税浪潮”里最显眼的那块多米诺骨牌。

巴西“砍掉”50美元免税, 东南亚跟进低价商品税

巴西在2024年8月就取消了50美元以下进口小包裹的免税政策,所有进口商品不管价值多少,都要缴纳60%的进口税+17%的增值税。这直接导致在巴西站卖小商品的卖家,成本至少增加80%。2024年9月, 巴西本土电商平台Mercado Libre的数据显示,中国卖家的数量减少了30%,但本土卖家的GMV却增长了25%。墨西哥的政策跟巴西比,虽然税率没那么高,但思路如出一辙:用关税挡住低价商品,给本土产业留出成长空间。

东南亚更狠。马来西亚2024年1月1日起, 对所有电商平台低价商品征收10%的低价商品税;泰国同年7月,对邮寄进口货物征收7%增值税;越南2024年10月,取消电商平台100万越南盾以下商品的免税政策。这些国家的政策有个共同点:不管你从哪个国家来只要是跨境电商,都得“雁过拔毛”。墨西哥不过是把“亚洲商品”这个靶子打得更精准一些——毕竟Shein和Temu在墨西哥太扎眼了。

墨西哥的“特殊逻辑”:打击“滥用”还是保护本土?

墨西哥政府说得很清楚, 新关税是为了“打击滥用行为”——比如有些公司把纺织品作为原料进口,却在墨西哥原样销售,逃避纳税;是为了“消除贸易失衡”——2024年墨西哥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280亿美元,纺织服装占了40%;更是为了“刺激本土制造业”——经济部长Marcelo Ebrard在2025年1月的新闻发布会上直言:“我们要让墨西哥制造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但说到底,这背后还是政治和经济博弈。墨西哥刚换总统, 新政府需要给本土产业交出“成绩单”;一边,美国一直在施压,让墨西哥限制中国商品进口,保护北美供应链。关税政策成了“一举多得”的工具:既能增加税收,又能保护本土产业,还能向美国表忠心。所以别天真地以为这只是为了“打击滥用”,政治账和经济账,从来都是一起算的。

跨境卖家的“破局三招”:在关税风暴中找到活路

面对墨西哥的关税风暴, 与其抱怨“不公平”,不如想想怎么在新的游戏规则里活下去。毕竟市场永远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那些能活下来的卖家,从来不是等政策“开恩”,而是主动适应变化,甚至把变化变成自己的机会。

第一招:供应链“本土化”, 把关税变成“内部成本”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供应链搬到墨西哥本土。比如在墨西哥边境城市或工业区建厂或合作代工厂,用“墨西哥制造”的身份清关,关税成本直接归零。2025年1月, 中国家居品牌Homeland在墨西哥蒙特雷投建了一个小型组装厂,把从中国进口的半成品运到墨西哥组装,关税成本降低40%,交货周期从30天缩短到7天。他们的产品在墨西哥站卖价比中国同行低20%,上线首月就卖了500万美元。当然本土化需要前期投入,但长远看,这比“被动交税”划算得多。

第二招:产品“高端化”, 用价值对抗价格战

如果暂时没法本土化,那就得“跳出低价陷阱”。把产品往“高端”方向做,提高单价,让关税成本占比变小。比如以前卖10美元的耳环,现在卖30美元;以前卖20美元的T恤,现在卖50美元。关税成本从3.5美元变成10.5美元,但利润空间反而更大——前提是你的产品得有“高端价值”。2025年2月, 中国卖家王五把墨西哥站的T恤从20美元涨价到45美元,虽然销量从每天100单降到60单,但客单价提升125%,日利润从800美元涨到2100美元。他说:“与其在低价里卷死,不如用品质换溢价。墨西哥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设计’和‘质量’买单。”

第三招:政策“钻空子”?不 是读懂规则的“隐形福利”

墨西哥的IMMEX计划允许外国企业免税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墨西哥加工后再出口。虽然新政策对成品进口加税,但原材料进口还是免税的。2025年1月, 中国家电品牌Xiaomi利用IMMEX计划,把从中国进口的电子元件运到墨西哥组装成成品,再通过亚马逊墨西哥站销售,关税成本几乎为零。他们的产品成本比直接进口成品低18%,在价格上依然有优势。还有啊, 还可以和本地品牌合作,搞“贴牌定制”,用本土品牌名义清关,比如和墨西哥本土家居品牌联名,产品价格卖得更高,关税成本还能分摊。关键是要读懂规则,而不是钻空子——规则背后藏着市场的“隐形密码”。

未来已来:关税时代, 跨境电商的“新游戏规则”

墨西哥的新关税政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跨境电商行业的“旧模式”正在失效。靠“低价+免关税”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了未来的竞争,比拼的是供应链效率、产品价值、本地化运营。Shein和Temu在墨西哥的“求生战”, 中小卖家的“本土化突围”,都证明了同一个道理:关税是压力,但更是转型的催化剂。

对于那些还在抱怨“政策不公平”的卖家, 不妨想想: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多少本土企业被外资打得找不着北,但再说说活下来的,都学会了在“规则”里跳舞。2025年的墨西哥关税, 不过是跨境电商行业的“世贸时刻”——强者更强,弱者淘汰,这是市场的自然法则。与其等着“政策松绑”,不如主动适应“新规则”,在关税的风暴里找到自己的“避风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