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他离开大疆后,如何用7年打造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

从大疆离职的90后 如何把四足机器人卖到全球第一

说真的,谁也没想到一个宁波90后能从大疆出来硬生生啃下全球四足机器人近70%的蛋糕。2016年王兴兴带着XDog原型机离开大疆时 很多人觉得他不过是“玩票性质”,毕竟当时四足机器人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商业化遥遥无期。后来啊七年过去, 宇树科技不仅活下来了还把Go1、Go2这些“机器狗”卖到了北美高校、欧洲工厂,甚至登上了2025年春晚舞台——16台H1人形机器人扭秧歌的视频刷屏全网,让这个原本小众的科技品牌突然成了“顶流”。

2013年的实验室里藏着他的“野心”

故事得从2013年说起, 那时候王兴兴还在读研究生,捣鼓出一个四足机器人原型XDog。视频传到网上后意外火了 全球网友都被这个“会跑的机器狗”惊呆,但鲜少有人注意,这个视频的拍摄地点其实离大疆总部不远。后来他加入大疆, 负责运动控制系统,这段经历让他摸清了“把技术落地”的门道:光有创意不行,得解决量产、成本、用户体验这些实际问题。

他从大疆离职,用7年做出全球市占率第一的产品
他从大疆离职,用7年做出全球市占率第一的产品

2016年,王兴兴带着从大疆积累的经验和天使投资,在杭州创立宇树科技。早期团队只有十几个人,挤在租来的小办公室里一边改原型机一边找客户。第一代产品Laikago在2017年问世时 性能其实不算顶尖——续航40分钟,步态有点僵硬,但王兴兴做了一个关键决定:把价格压到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直接对准科研机构和高校实验室。这个赌局后来证明很聪明:斯坦福、 苏黎世联邦理工这些顶尖实验室买回去当实验平台,等于给宇树做了免费背书。

2020年CES展上,他让“机器狗”成了香饽饽

2020年是宇树的转折点。这一年CES展上,他们带来了教育型机器人A1,定价只有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这个价格背后是王兴兴对供应链的狠辣控制:自研关节电机, 把核心零部件成本砍掉60%,还和深圳工厂合作搞“柔性生产”——小批量定制也能快速交付。展会上有个细节很说明问题:美国麻省理工的教授围着A1问了半小时“能不能改开源系统”,后来直接下了20台订单。

同年,亚马逊上线的PUMP健身泵成了意外爆款。这款内置马达的便携健身器材,售价339美元,能提供1-20kg精准阻力,上线一个月就卖了十万美元。很多跨境卖家可能不知道, 宇树其实在悄悄“跨界”——运动器械用的电机技术和四足机器人同源,等于用消费级市场反哺技术研发。这种“技术复用”策略后来成了宇树的秘密武器:工业级巡检机器人B2的关节系统,其实和Go1的运动控制算法共享了30%的代码。

2023年, 他用数据砸开了全球市场

2023年高工机器人研究所的数据让行业震动:全球机器狗销量3.4万台,宇树占了2.37万台,市占率69.75%。这个数字背后是宇树对海外市场的精准狙击。2021年起, 他们在欧洲设了海外仓,德国客户下单后3天就能收到机器狗;还和当地经销商签了“技术支持协议”——机器人出故障,工程师24小时内上门。这种“本地化服务”让欧美客户特别买账, 2024年数据显示,宇树50%的销售额来自海外其中北美市场贡献了35%。

更绝的是教育渠道。宇树和欧美2000多所高校合作,把Go1放进机器人实验室,还提供免费SDK。后来啊这些高校的学生毕业后 很多成了宇树的“野生推销员”——他们在毕业设计里用宇树机器人,进入企业后又推荐采购。2025年第一季度, 宇树工业巡检机器人订单同比增长220%,特斯拉、西门子都找上门谈合作,这波“高校-企业”的传导效应功不可没。

春晚舞台后他突然成了“招聘狂魔”

2025年春晚让宇树彻底出圈。H1人形机器人扭秧歌的视频,单周在社交媒体收获12亿次浏览,品牌搜索量暴涨300%。京东开售当天 65万元的H1和9.9万元的G1直接售罄,官网访问量冲到38.84万,其中印度、意大利的访问量增速最快。王兴兴后来在采访里说:“我们没想过靠春晚带货,但确实让更多人知道了‘中国机器人’能做什么。”

热度带来的直接压力是人才缺口。2025年开年, 宇树突然成了“招聘狂魔”,AI算法工程师岗位开出90万年薪,要求3年以上深度学习经验,还要会搞强化学习。更狠的是他们专门从特斯拉挖来了运动控制专家,负责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调试。这些高薪挖人背后 是王兴兴对“技术护城河”的执着:2024年宇树研发投入占比达42%,23项新专利里仿生关节驱动技术拿了IEEE年度创新奖。

有人质疑“量产噱头”, 他却用订单说话

人形机器人赛道一直有争议:有人觉得宇树H1的65万元定价是“噱头”,实际应用场景有限。王兴兴的应对方式很直接——降低门槛。2024年底推出的增强版G1,价格砍到9.9万元,移动速度提升20%,还能扛15公斤重物。更关键的是 他们和物流公司合作搞“机器人租赁”,中小企业每月付5000美元就能用,等于把人形机器人的使用成本拉到传统人工的三分之一。

工业领域的落地更实在。宇树的B2巡检机器人已经在煤矿、变电站上岗,能检测设备温度、识别故障,比人工巡检效率高5倍。2023年有个案例:山西某煤矿用B2替代人工后一年节省人力成本800万元,平安事故率下降40%。这种“真金白银”的回报,让工业客户根本不在乎“是不是中国造”——他们只关心“能不能解决问题”。

下一个战场, 他瞄准了“AI+机器人”

2025年,宇树突然低调发布了4D激光雷达模块,专门适配机器人环境感知。这步棋很多人没看懂——为什么一家机器人公司要做传感器?答案藏在王兴兴的内部邮件里:“未来机器人竞争,比的不是腿跑多快,而是眼睛看多清。”他们正在把DeepSeek的大模型和机器人控制系统结合,让机器狗能理解“帮我把桌子左边的杯子拿过来”这种自然语言指令。

更激进的是海外本地化。2025年第二季度, 宇树在日本东京开了第一家体验店,顾客可以亲手操控Go1走过障碍物;还在TikTok上发起#MyRobotLife挑战,让用户分享和机器人的日常。这种“软推广”效果出奇的好,欧洲市场年轻用户占比从2023年的15%飙升至2024年的38%。王兴兴说:“机器人不是冰冷的机器,得让人有情感连接。”

从大疆离职到全球第一, 王兴兴用七年证明:科技创业不是比谁的技术更“炫”,而是比谁更懂“把技术变成用户需要的东西”。四足机器人卖到全球第一的背后是对供应链的把控、对场景的深耕,还有对“用户第一”的执念。接下来 当人形机器人真正走进家庭,当机器狗帮老人送外卖,或许我们才真正看清这个90后宁波小伙,到底埋下了多大的棋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