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特朗普执政一个月,用关税对抗世界

特朗普执政一个月, 关税大棒抡得全球市场打哆嗦

2月20日特朗普刚好当满一个月总统。这一个月里老头儿没闲着,关税大棒抡得风生水起,全球市场跟着打了个哆嗦。从家门口的加拿大、墨西哥,到亚太的日韩,再到亲兄弟欧罗巴联盟,谁都可能被他盯上。有人说这是“美国优先”的老戏码重演,但这次特朗普玩得更野——简直是见谁加税,连盟友都不放过。跨境电商圈的人最近都在熬夜改价格表, 制造业企业忙着盘算要不要把生产线搬去东南亚,连东南亚国家自己都开始紧张,生怕下一轮关税砸到自己头上。这一个月,特朗普用关税对抗全世界,打得全球贸易圈鸡飞狗跳。

一个月四次关税政令, 特朗普的“急行军”式贸易战

1月20日就职典礼刚结束,特朗普在白宫接受采访时就放话:2月1日要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关税。理由?非法移民和芬太尼问题。这话说完,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当场脸都绿了——加拿大是美国最大钢铁进口国,每年供应美国国防、造船、汽车的关键钢材,说加税就加税?1月25日 特朗普又签了个行政令,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商品加征10%关税,还取消了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关税豁免。要知道, 以前中国每年有13.6亿件商品靠这个通道免税进美国,现在好了商家要么涨价要么亏本,清关时间也长了三倍。

特朗普执政一个月,用关税对抗世界
特朗普执政一个月,用关税对抗世界

还没等大家缓过神, 2月10日特朗普又来个“升级版”:对所有进口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连之前给的免税配额全取消。这意味着德国的汽车零件、日本的铝材、巴西的钢铁,进美国都得多掏25%的钱。2月13日 他再签备忘录,搞了个“对等关税”——别国对美国商品收多少税,美国就收多少,比如印度平均关税12%,美国也得对印度商品收12%。2月18日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又暗示,4月份可能对汽车、半导体、药品加征25%关税。汽车关税要是真落地, 墨西哥和加拿大要完蛋,他们占美国汽车进口量一半;日本和韩国更惨,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占其总出口28.3%,韩国近50%,车企利润直接被砍半。

盟友的反制:从“不可接受”到“等额报复”

特朗普这套“无差别攻击”,最先炸毛的是加拿大。特鲁多直接说美方措施“不可接受”, 宣布取消对美石油出口补贴,还准备对价值1550亿加元的美国商品收25%关税。墨西哥总统辛鲍姆更干脆:你加多少,我加多少。车企最先遭殃, 几家在墨西哥扩产的美国车企赶紧暂停计划,转头跑去南美建厂——毕竟南美现在成了“避风港”。

欧罗巴联盟也没惯着。法国外事部长巴罗放话:欧罗巴联盟会毫不犹豫捍卫自身利益, 甚至考虑用《反胁迫工具法案》反制,比如对美国硅谷加税、限制软件下载、撤销商业权。德国汽车协会直接算了一笔账:如果美国对汽车加25%关税,德国车企每年要少赚100亿欧元。欧罗巴联盟委员会内部讨论了好几天再说说决定先跟美国谈判,不行就硬刚。

东南亚国家更懵。越南美国商会最近做了个调查:如果美国对越南加征关税,70%的在越美企要调整业务,近半数考虑裁员。越南是美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电子产品供应基地,关税一来越南的电子产品出口肯定暴跌。马来西亚更慌, 他们60%的对美贸易是电子电气产品,要是美国对半导体加25%关税,马来西亚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产业可能直接崩盘。所以东南亚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赶紧推动开东南亚盟-美国特别峰会, 想集体谈判;印尼也开始跟其他贸易伙伴套近乎,寻求贸易多元化。

中国企业的“生死时速”:从涨价到搬仓

特朗普的关税对中国企业的影响,跨境电商首当其冲。2月7日特朗普暂停了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的行政令,但跨境电商圈已经乱成一锅粥。飞书深诺的调研显示,超80%的跨境电商卖家正在重新评估价格体系,预计上调10%-30%。价格敏感型商品更惨,毛利率可能直接腰斩。Temu的销售额在2月5日到10日这五天里下降了32%——消费者一看涨价,转头就去亚马逊了。

制造业企业也在找活路。有家做家电的深圳公司,原来30%的货卖美国,现在赶紧把生产线搬到越南,3月份就能投产。老板说:“越南的关税比中国低,人工成本也便宜,就算运费贵点,总比被美国关税宰强。”还有家家具厂, 原来走美国西海岸港口,现在改走墨西哥,再通过陆运进美国——虽然麻烦,但能省下25%的关税。

国家层面也在帮企业。1月底,财政部发布政策,对以海外仓方式出口的货物实行“离境即退税”。以前货物要等卖出去才能退税,现在报关离境就能退,资金周转快多了。杭州一家做3C产品的跨境电商公司老板说:“我们上个月在洛杉矶租了个海外仓, 现在退税快了现金流压力小多了不然真撑不住。”

新兴市场的“意外机遇”:从东南亚到中亚

特朗普这么一折腾,以前没人看的新兴市场突然香了。东南亚成了“新宠”,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的电商市场最近涨得厉害。Shopee和Lazada的数据显示, 2月份越南站的GMV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5%,马来西亚站增长了38%。有家做服装的佛山工厂, 原来只做欧美市场,现在把30%的产能转到越南,还跟TikTok越南站签了独家合作协议——TikTok现在在美国增长目标定400%,但在东南亚也得找备胎啊。

中亚更成了“黑马”。2月中旬,中国贸促会组织309家中企去哈萨克斯坦,签了矿产、石油、机械制造一堆合作协议。一家做新能源电池的江苏公司签了哈萨克斯坦的3亿元订单, 老板说:“以前觉得中亚又穷又远,现在发现人家资源多、关税低,还没被特朗普盯上,比美国市场平安多了。”

中东和南美也被盯上了。沙特最近在搞“2030愿景”, 需要大量中国基建和家电产品;巴西、阿根廷这些南美国家,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关税又低。有家做小家电的宁波公司, 把南美市场的销售额目标从1亿上调到了2亿,说:“美国市场太飘了还是南美实在钱一到账就能提现。”

出海的“新生存法则”:灵活比规模更重要

特朗普这一闹, 跨境电商和制造业企业都悟了:以前靠“量大价低”打天下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得靠“灵活”。有家做手机壳的公司,原来靠800美元以下的小额包裹走货,一年卖2000万美金。现在特朗普取消了豁免,他们赶紧转型:开发中高端产品,单价提到20美元以上,走海外仓渠道。老板说:“以前拼的是谁便宜,现在拼的是谁反应快,谁能躲开关税。”

供应链多元化成了“必修课”。一家做智能家居的公司,原来70%的产能放在深圳,现在把30%搬到印度,20%搬到墨西哥。财务总监算了一笔账:就算运费增加10%,但分散生产能规避关税,总利润反而高了5%。还有家做LED灯的企业,跟波兰工厂签了合作,用当地原材料组装,再卖到欧洲,完全绕开美国关税。

本地化运营也越来越重要。TikTok虽然在美国被折腾,但在东南亚、中东玩得风生水起。一家做美妆的深圳公司,跟TikTok印尼站合作,找本地网红直播带货,两个月就卖了500万美金。老板说:“以前总盯着美国市场,现在才发现,每个市场的玩法都不一样,得入乡随俗。”

特朗普执政一个月,关税大棒抡得全球市场天翻地覆。但危机里藏着机遇,那些能灵活调整、分散风险的企业,反而能在乱局中杀出一条血路。全球贸易的格局正在变, 企业的出海策略也得跟着变——毕竟在特朗普的“关税游戏”里谁也不知道下一轮大棒会砸向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躺平等死不如主动出击,灵活应变才是活下去的关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