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税务新政下,Shopee代缴1%税款
一个越南卖家的清晨:Shopee后台多了1%的扣款通知
河内的阮氏梅刚冲好咖啡,手机就弹出Shopee的提醒。2025年4月1日她的服装店后台“我的收入”栏里多了一项“个人所得税”,标注着1%的扣款比例。她盯着屏幕愣了神——上个月同一时段,这笔钱还在自己的口袋里。
这不是阮氏梅一个人的遭遇。从这天起,所有在越南Shopee平台上做生意的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卖家,都经历了类似的“早晨惊吓”。1%的税款被自动扣除,像一块突然从天而降的石头,砸在不少卖家的利润池里。

越南政府这步棋,到底想走什么?
早在2024年11月底,越南国会就悄无声息地通过了《税收管理法》修正案。当时没人在意,直到2025年4月1日新政落地,卖家们才反应过来:政府要给电商戴“紧箍咒”了。
越南电商这几年跑得太快了。数据显示, 这个国家有412个电商平台,19万多个组织和个人在上面做生意,总交易额72万亿越南盾,年均增长率16%-30%,跟泰国并称东南亚电商市场的“双引擎”。但快归快, 税收却没跟上——税务机关很难全面监控这些线上交易,部分卖家要么不申报,要么少报税,税收流失成了老大难问题。
于是政府想了个办法:让平台代扣代缴。从2025年4月1日起,Shopee、Lazada这些电商平台,必须为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卖家自动扣税。应税基数不含增值税和进口税,税率1%。听起来不多,但对薄利多销的卖家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自动扣税”背后:卖家的“方便”与“头疼”
对阮氏梅这样的小卖家政策也有“甜头”。过去她得自己算税、报税,有时候忙起来就忘了后来啊收到税务局的罚款单。“现在平台直接扣了省了心。”她承认,至少不用担心逾期被罚。
但麻烦也随之而来。有做3C产品的卖家李伟告诉媒体,平台扣税后他没法获取完整的买家信息,想给客户开增值税发票都开不了。“客户问‘发票抬头怎么开’,我只能说‘平台没给数据’,总觉得有点理亏。”
更让卖家纠结的是不同平台的扣税标准还不一样。在TikTok Shop和Facebook上卖货, 除了1%的个人所得税,还得交增值税,税率1.5%,合计2.5%。“同样的货,在不同平台税差1.5%,定价怎么定?”李伟说这让他不得不重新评估各平台的运营策略。
企业卖家“躺平”, 个体卖家“站岗”
新政对卖家身份做了区分:营业执照是企业法人的店铺,不用交这1%的个人所得税;但个体工商户和个人身份的卖家,无论国内外都得乖乖被扣税。
深圳跨境电商公司“跨境通”的负责人张磊算过一笔账:他们在越南的站点有30家店铺, 其中15家是企业法人,15家是个体户。新政实施后个体户店铺的利润直接缩水1%。“1%看起来少,但3C产品本来利润就5%,扣完税只剩4%,竞争压力瞬间就大了。”
更麻烦的是营业执照过期的问题。有卖家主要原因是没及时更新企业执照,被Shopee默认按个体工商户扣税,多扣了不少钱。“客服说‘执照过期了我们只能按个人标准扣’,这锅到底谁背?”一位匿名卖家吐槽。
欠税就“禁出境”?越南政府的“杀手锏”
如果以为越南政府的手段只有“代扣代缴”,那就小看它了。对于延迟纳税的卖家,处罚措施相当“硬核”。
根据政府第125/2020号法令, 逾期缴税的罚款分档:逾期1-30天罚200万-500万越南盾;31-60天罚500万-800万盾;61-90天罚800万-1500万盾。更狠的是欠税5亿越南盾以上且逾期120天的企业法人,会被直接暂停出境。
河内讼师协会的阮文东讼师说这不是吓唬人。2024年2月,越南税务总局就放话:欠税的线上卖家可能会被上“大众媒体公示名单”,甚至禁止出境。“2025年4月新政后已经有3个卖家主要原因是欠税被限制离境,都是欠款超过10亿盾的。”
这让不少卖家感到压力。河内的家具店主陈氏琼说:“做跨境的,经常要跑国内选品,万一被禁止出境,货都进不来店怎么开?”
卖家的“两难”:合规与利润的博弈
政策落地后卖家的态度分化成两派。
一派是“死硬派”,认为这是“平台帮政府收税”,想尽办法避税。有卖家把订单转移到社交平台私下交易,或者把商品价格提高1%,让客户承担税款。“客户要是嫌贵,就说‘平台扣税,我也没办法’。”一位卖家私下透露。
另一派是“躺平派”,选择接受现实。张磊的“跨境通”就调整了策略:把1%的税款成本直接加到商品价格里一边在商品详情页标注“含平台代扣税”。“没想到转化率反而提升了3%,客户觉得明码标价,反而更信任了。”他说。
但小卖家阮氏梅没那么乐观。她的服装店客单价低,100元人民币的单子,1%的税款就是1块钱,提价后客户可能就不买了。“要么自己扛,要么少卖单,真是两难。”
平台“被上岗”:Shopee们的责任与压力
新政把平台推到了“税务施行者”的位置上,压力不小。
Shopee越南站的工作人员透露, 为了配合政策,他们紧急升级了系统,增加了“税款预扣”模块,还开发了“我的收入”报表功能,让卖家能实时看到扣税明细。“后台咨询量暴增,90%的卖家都在问‘为什么扣税’‘怎么查看’。”
更复杂的是信息核实。平台需要区分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卖家,确保该扣的扣,不该扣的不扣。“有卖家用假营业执照注册,被系统识别后店铺直接被封了。”工作人员说这让他们在“服务卖家”和“施行政策”之间找平衡点。
越南电商的“规范化阵痛”
从长远看,越南政府的新政或许能推动电商行业规范化。数据显示, 2022年3月以来已有102家外国服务提供商在越南注册纳税,贡献了超18.6万亿越南盾的税收。新政落地后这个数字大概率还会上涨。
但对卖家“阵痛”是难免的。李伟已经决定收缩越南市场的业务, 把更多资源放到东南亚其他国家:“越南市场潜力大,但政策变化太快,风险太高。”
阮氏梅还在观望。她的店铺里有些商品悄悄提了价,有些则维持原价,她想看看客户的反应。“做生意嘛,总要适应变化。”她说只是希望政府能多给点过渡时间,“1%的税,对小店真的不是小数目。”
这场由1%税款引发的连锁反应,才刚刚开始。越南电商市场的“规范化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