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Shop日本卖家是否已经开始大量备货
日本市场的“香饽饽”与“烫手山芋”:TikTok Shop卖家备货两极分化
TikTok Shop日本站要上线的消息, 像块石头扔进跨境圈的池塘,溅起的水花至今没停。有人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有人嘀咕“日本市场的水太深,别急着蹚”。那问题来了:这些盯着日本市场的卖家,到底有没有开始大量备货?答案没那么简单,有人抢着往前冲,有人攥着钱包往后缩,冰火两重天的戏码,早就在背后悄悄开演了。
头部卖家抢跑:日亚老兵的“先手棋”
日亚、 乐天的那些老玩家,这几个月可没闲着。手里攥着供应链资源, 又在本土市场摸爬滚打多年,TikTok Shop日本站的风声刚露头,他们就开始琢磨“怎么把老本吃出新花样”。比如做宠物用品的某品牌, 2025年3月直接把猫爬架、自动喂食器的库存拉高了30%,理由很简单——Nint发布的日本三大电商平台宠物类别报告里写得明明白白:2024年日本宠物食疗产品销量同比涨了22%,特别是猫咪相关的“健康零食”“互动玩具”,成了乐天平台的黑马。这些卖家心里有谱:TikTok Shop一开, 他们凭本土运营经验+现成的供应链,抢的就是“第一批吃螃蟹”的先机。

美妆赛道更热闹。有个在日亚做护肤的团队,2025年2月就囤了上万瓶防晒霜和便携面膜。他们的算盘打得精:6月上线后7月就是“海之日”,日本人扎堆去海边,防晒用品肯定火。更别说TikTok日本月活早就冲破2600万, KOL带货在那边吃得开——他们提前谈好了几个美妆Cosplayer,拍好了“海边涂防晒”的短视频,就等6月一到直接挂链接。对他们备货不是赌,是“手握好牌,不怕没局开”。
中小卖家“佛系”:备货?先看看钱包和仓库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头部的底气。中小卖家看着日本市场的“1905亿美元大蛋糕”,嘴上馋得慌,手却伸不出来。有个做服装的跨境卖家, 在群里吐槽:“日本退货率能吓死人,我上次发过去一批卫衣,主要原因是领口差了0.5厘米,退了四成。备货?我怕仓库堆成山,再说说只能当抹布。”
更让他们纠结的是“钱”。备货得压资金,日本仓储费又贵,一个平方一个月能要上百人民币。不少中小卖家干脆选择“跨境直邮”, 甚至“一件代发”——中国这边有单了再发,日本消费者下单后物流慢慢来。反正TikTok Shop也支持这种模式,先试试水温,卖得好了再考虑囤货。对他们“大量备货”四个字,听着就像“负债前行”,不如轻装上阵,能赚一点是一点。
备货模式的“选择题”:全托管还是POP?库存压力天差地别
备不备货,还得看选什么模式。TikTok Shop日本站据说有两种玩法:全托管和POP。全托管就是平台说了算, 卖家按平台要求备货,卖不完的库存可能得自己扛;POP就灵活多了卖家自主定价、自主发货,库存压力小不少。
做家居用品的某卖家选了全托管, 2025年4月就接到了平台“首批备货清单”:5000个折叠收纳盒,要求5月前入仓日本本土仓。他有点肉疼,但转念一想:“平台都喊我备了说明这玩意儿有戏。” 反观选POP的卖家, 大多只备了“试销货”——比如某卖便携风扇的,先囤了200台,计划上线后跑完前两周数据,再决定要不要追单。这两种模式,把卖家分成了“敢赌”和“保守”两派,备货量自然天差地别。
“时机”的迷思:6月上线后备货早了还是晚了?
6月上线,7-8月旺季,这个时间线让不少卖家犯嘀咕:现在备货,会不会太早?万一6月政策变卦,或者平台规则改了囤的货不就砸手里了?
但也有人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做露营装备的团队, 2025年4月就把帐篷、睡袋发往日本仓,理由很简单:“7月‘山之日’,日本人爱徒步,露营用品肯定火。物流从中国到日本,海运要20天空运又贵,现在备货,刚好赶上旺季尾巴。” 他们还查了数据:2024年日本“花火大会”期间, 浴衣、便携电风扇的销量在雅虎购物上涨了180%,2025年估计只多不少。赌的就是这个“时间差”——早备货,早抢占货架,晚了就只能看别人吃肉。
看不见的风险:政策与消费者的“双重考验”
日本市场不是“备了货就一定能卖出去”。政策风险就像头顶的剑, 2024年就有传言说日本可能跟着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关税,虽然后来没落地,但卖家心里都悬着。某家电卖家就主要原因是怕关税,把原计划的备货量砍了一半:“万一真加税,我备的货成本上去了卖不动就亏大了。”
消费者的“刁钻”更让人头疼。日本人对商品品质和视觉要求极高,63.1%的人会主要原因是“产品照片或视频不好看”放弃购买。服装类最明显,51.4%的消费者会主要原因是“模特穿得不好看”或者“细节图不清晰”直接划走。有卖家吃过亏:2024年卖一批连衣裙,主要原因是视频里布料质感没拍出来退货率高达30%。现在备货, 光备产品不行,还得备“视觉内容”——拍短视频、找模特,这些都要花钱,中小卖家哪经得起这么折腾?
案例说话:备货“翻车”与“逆袭”的真实剧本
2024年做服饰的某卖家, 在TikTok Shop英国站试水时主要原因是盲目跟风备货,再说说栽了跟头。当时他觉得“英国人喜欢宽松卫衣”, 一口气囤了5000件,后来啊上线后发现当地消费者更爱“修身款”,库存积压到2025年初,亏了上百万。这个案例让不少日本卖家长了记性:“备货不能拍脑袋,得看数据,看当地人的喜好。”
但也有“逆袭”的。2025年2月,某美妆卖家在TikTok Shop东南亚站试水,没敢大量备货,只先发了300支口红。他和KOL合作拍了“办公室补妆”的短视频,后来啊两周内卖了280支,转化率直接拉到40%。他赶紧追单,2025年3月又补了2000支,再说说清仓时还赚了30%。这个案例让不少卖家明白:“备货不在于多,在于准。先小试牛刀,数据好了再加码,比赌一把强。”
备货不是“拍脑袋”:日本市场的“算盘”怎么打?
说到底, TikTok Shop日本卖家有没有大量备货,答案不是“是”或“否”,而是“看人下菜碟”。头部卖家有资源、有经验,敢抢跑;中小卖家没底气、怕风险,只能慢慢来。全托管的卖家被平台推着走,POP的卖家自己说了算。但不管是哪种,备货从来不是“囤货越多越好”的游戏——日本市场需要的是“精准”,而不是“量大”。
有人可能觉得“备货多才能抢占先机”,但别忘了日本消费者的“慢热”和“挑剔”。他们不像东南亚消费者那么容易被“低价”打动,更在意“品质”“信任感”。与其大量备货赌销量, 不如先把产品打磨好,把短视频拍得漂亮点,找个靠谱的KOL聊聊——这些东西比仓库里的货更能打动日本人的心。毕竟市场是“人”的市场,不是“货”的市场,备货的算盘,终究要打在消费者的心坎上,才能算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