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小家电品牌,哪家的出货量已突破百万台
东南亚小家电市场, 谁在百万台出货量赛道狂奔
东南亚的夏天总是来得猝不及防,空调外机的轰鸣声和街边小档口的炒菜油烟混在一起,成了这个季度的背景音。就在这片热浪翻滚的市场里小家电品牌们正打得不可开交。有人盯着中产厨房的智能空气炸锅, 有人抢着给出租屋打工人推荐迷你电煮锅,还有人试图用灭蚊灯啃下家庭防虫的刚需市场。但真正能在这片红海里杀出重围,让出货量突破百万台的,到底是谁?
182万台, 一个新品牌的东南亚首秀
2021年9月,当大多数中国小家电品牌还在琢磨要不要把战线拉向东南亚时Gaabor已经悄悄在印尼雅加娜设立了办公室。没人想到, 这个成立刚满一年的品牌,会在2022年底交出182万台的出货量答卷,销售额直接冲到2.3亿元。更狠的是 它在菲律宾的Shopee上拿下了小家电类目第一,在越南TikTok的热销榜里挤进前三——要知道,同期不少老牌品牌还在为本地化运营头疼,连产品说明书都还没翻成地道的印尼语。

数据不会说谎,但故事往往藏在细节里。Gaabor的爆单不是靠低价倾销,而是真的摸透了东南亚消费者的厨房痛点。比如它的空气炸锅,容量直接干到4.5L,比国内主流型号大了整整一圈——你以为东南亚家庭人口少?错,他们的聚餐文化比想象中热闹,周末亲戚朋友来家里做饭,小容量的锅根本不够用。还有涂装,特意选了偏金属的灰色调,不是国内流行的奶油白,而是当地年轻人觉得“够高级”的质感。就连面板设计都藏着小心思,触控按钮下面加了防滑纹,毕竟东南亚湿度大,手滑是常事。
本土化不是翻译说明书, 而是扎进当地人堆里
很多品牌说“本土化”,不过是把官网字体换成当地语言,雇佣几个本地客服就完事了。Gaabor偏不它直接把90%的运营团队换成了当地人。在马尼拉办公室, 你能听到广东普通话和菲律宾他加禄语混着说中国总部派来的技术总监得跟着本土团队学当地——比如他们管“促销”不叫sale,叫“benta”,管“爆款”不叫bestseller,叫“patok”。这种双轨制架构让品牌落地快得惊人:本土运营团队知道什么时候该斋月促销, 什么时候该配合当地音乐节搞活动;中国技术团队则能把国内成熟的供应链经验快速复用,比如把空气炸锅的生产周期从45天压缩到30天还不影响质量。
语言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是文化适配。Gaabor在TikTok上的账号矩阵就是活教材:菲律宾账号@gaaborv请来了当地顶流男演员David Licauco拍短视频, 穿着花衬衫炸鸡翅,播放量直接破千万;越南账号@gaaborvietnam却走搞笑路线,团队自己出镜演“厨房小白用空气炸锅翻车”的剧情,靠着鬼畜剪辑涨了10万粉。有意思的是 他们发现印尼用户喜欢看“妈妈教做饭”的内容,立刻推出了系列短视频,让当地中年女性演示用Gaabor电煮锅做椰子饭——这种内容在国内可能没人看,但在印尼,单条视频能带动店铺销量上涨20%。
TikTok上的病毒式营销, 藏着什么转化密码
东南亚的社媒生态和国内完全不同,Facebook还在流行,但TikTok才是年轻人的主战场。Gaabor的TikTok运营团队有个铁律:不做“品牌自嗨”,只做“用户爱看的内容”。2023年Shopee 9.9大促前, 他们在马来西亚搞了个“GweichRancak”挑战赛——Rancak是当地,意思是“爽快”“带劲”,挑战赛用当时爆火的Look Around做BGM,让用户拍“用Gaabor炸鸡时表情有多享受”的视频。没想到这招真奏效, 六天内曝光量冲到2.8亿次企业号涨粉2万,直播带货GMV直接冲到全品类第二,转化比预期多了50%。
更绝的是他们的UGC策略。Gaabor发现东南亚用户特别喜欢“晒厨房”, 就专门发起#MyGaaborKitchen话题,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用品牌产品做的饭菜。有个菲律宾大学生用空气炸锅做了芒果糯米饭, 视频被点赞8万次品牌立刻联系她合作,又拍了一期“宿舍党也能做的东南亚甜品”,这条视频直接带动该产品在菲律宾的搜索量上涨35%。这种“用户共创”的模式,比硬广有效得多——毕竟谁会拒绝一个“懂你喜好”的品牌呢?
从线上爆款到全渠道, 这条路走得顺吗
Gaabor的起家全靠线上,Shopee、Lazada、TikTok小店三管齐下2023年上半年就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拿下了多个平台类目TOP3。但线上流量越来越贵, 单客 acquisition cost比2021年涨了40%,他们开始琢磨:要不要做线下?
东南亚的线下渠道太复杂了。雅加娜的高档商场租金比上海还贵,马尼拉的街边小店又分散得像星星。Gaabor的策略是“线上赋能线下”:先在线上积累品牌认知,再找当地经销商合作。比如在泰国, 他们和连锁家电强强Big C合作,在店里搞“线上同款体验区”,顾客扫码就能看到TikTok上的爆款视频,还能直接领线上优惠券。这种模式让他们的线下铺货速度比传统品牌快了3倍,2023年底在泰国的线下网点已经覆盖了70%的省会城市。
但全渠道真的那么容易吗?有行业老人私下质疑:“线上品牌做线下就像让鱼爬树,水土不服是迟早的事。”Gaabor的物流团队确实踩过坑——2022年圣诞季, 主要原因是低估了菲律宾的订单量,雅加娜的仓库爆了部分订单延迟了10天才送到。后来他们痛定思痛, 在印尼、菲律宾自建了2万平方米的海外仓,用自主研发的SaaS系统实时监控库存,这才把配送时效压缩到3天内。
百万台之后 高端化是出路还是陷阱
182万台的出货量里空气炸锅占了100多万台。这个单品确实打响了名气,但也埋下隐患:太依赖爆款。2023年, Gaabor开始推高端线,比如带APP控制的智能空气炸锅,价格比普通款贵30%,在印尼和越南试水时销量却不如预期。当地消费者买小家电更看重“实用”和“性价比”,智能功能对他们来说有点“超前”。
不过Gaabor没慌,他们发现东南亚中产正在崛起。2024年一季度, 他们在曼谷开了一家体验店,主打“健康厨房”概念,把空气炸锅、破壁机、养生壶摆在一起,现场教用户做低卡路里料理。这种场景化营销让高端产品的转化率提升了25%,甚至有顾客一次性买走三件套。看来高端化不是简单提价,而是要找到当地消费者“愿意为品质买单”的那个点。
红海里的新故事, 才刚刚开始
Statista的数据显示,2025年东南亚小家电市场规模会到177亿美元,但竞争只会更激烈。中国品牌扎堆进来本地品牌也在崛起,比如印尼的Polytron已经开始做本土设计的电饭煲。Gaabor的优势是供应链和本土化运营, 但短板也很明显:品牌认知度还局限在部分国家,技术研发投入比美的、九阳这些老牌玩家少不少。
不过 182万台的出货量已经证明:在东南亚,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公式,只有“真正懂消费者”的品牌才能活下去。Gaabor的故事里 没有惊天动地的创新,只有把“本土化”三个字做到极致的细节——从产品容量到营销梗,从物流时效到体验店场景。或许,这就是百万台出货量背后最值得琢磨的财富密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