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FBA多个仓库大爆仓,这么多卖家心态已崩

亚马逊仓库乱成一锅粥:卖家Prime Day备货计划全被打乱

最近跨境圈最火的话题是什么?不是谁又出了爆款,不是哪个平台又出新政策,而是亚马逊FBA仓库爆仓。美西的ONT8、 SMF3,美东的GEU3、POC1,这些曾经让卖家抢着发货的“黄金仓点”,现在成了“烫手山芋”。有卖家吐槽:“4月中旬发的货,现在还在仓库门口排队,Prime Day备货计划全乱套了!”

爆仓背后的“三座大山”:仓库、 流量、成本

亚马逊仓库爆仓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这次情况格外严重。背后藏着三个大问题:仓库维护关闭、新仓“水土不服”、海运价格涨上天。这些问题像多米诺骨牌,一个倒下全跟着遭殃。

注意!亚马逊FBA多个仓库大爆仓,多卖家心态已崩
注意!亚马逊FBA多个仓库大爆仓,多卖家心态已崩

GEU3关闭:不是意外 是“定时炸弹”

GEU3仓库是亚马逊美东的核心物流节点,日均处理量能达到15万件。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亚马逊宣布4月13日到5月11日要关闭维护。官方说把货分流到GEU2和GEU5,后来啊呢?GEU2的预约等待期直接拉到10-14天货代反馈说现在约仓比抢春运火车票还难。更惨的是GEU5,拒收率飙升35%,有些卖家货到了门口被直接退回,运费白交不说还耽误了入库时间。

家居卖家李哥的经历很典型。他4月10日把一批货发到GEU3, 后来啊收到亚马逊通知要转仓,等到4月20日才入库,比原计划晚了整整一周。“Prime Day就指望这批货冲销量,现在晚一周,可能错过最佳上架时间,差评都要来了。”李哥现在每天刷手机看仓库状态,焦虑得头发一把把掉。

新仓“水土不服”:POC1/POC3的转移困局

除了GEU3,POC1和POC3这些新仓的问题也不小。本来亚马逊想让这两个仓分担压力,后来啊新仓运营经验不足,系统分配乱七八糟,延误率超过30%。现在又把货强制转移到MIT2, 美西的新仓,日均处理能力只有老仓的60%,现在每天要处理20万件,已经快到临界值。货代预测,分流后MIT2的爆仓概率能达到80%。

做3C产品的王姐最近就踩了坑。她的货原本发到POC1,被转到了MIT2,后来啊等了15天才入库。“货物积压在仓库里listing排名掉了不说还产生了仓储费。本来旺季想多卖点,现在库存周转不动,资金全压在里面了。”王姐说现在每天算账,亏多少都不知道。

海运“价格刺客”+卡车“司机荒”:再说说一公里的致命拖累

仓库爆仓,前端的物流也没好到哪去。海运价格比去年同期涨了50%,空运费更离谱,燃油附加费一涨再涨,有些航线运费翻了一倍。更麻烦的是美国本土的卡车司机短缺,铁路运输也频繁延误,货物从港口到仓库的时间拉长了一倍多。

深圳某货代公司负责人透露:“以前从洛杉矶到ONT8仓库, 卡车运输只要3天现在要5-7天。有些货物在港口堆了半个月,还没能入仓,仓储费和滞箱费加起来比货值还高。”卖家不仅要承担运费上涨,还要面对物流延误的双重打击。

卖家“求生指南”:从“等死”到“找死”的突围

面对爆仓危机, 卖家们没坐以待毙,各显神通。有的开始分散发货,有的转向第三方仓,还有的干脆调整备货策略。虽然方法五花八门,但目标只有一个:保住Prime Day销量,别让爆仓毁了全年。

“不要把鸡蛋放一个篮子”:仓容分散的实操细节

现在卖家圈里流传一句话:“别再死磕一个仓了。”高风险仓点比如GEU3、POC1/POC3,能避就避。相对稳定的仓点像ONT8、GYR2,预约难度小一些。还有的卖家把货物分拨到不同仓库, 比如高周转的商品发到ONT8,低周转的放到GYR2,降低单一仓库爆仓的风险。

深圳某大卖的做法更绝:把30%的库存提前放到第三方海外仓。“虽然第三方仓费用比FBA高一点,但胜在稳定。Prime Day期间,FBA爆仓了还能从第三方仓补货,不断货。”该大卖运营负责人说这样做虽然成本增加,但断货率从去年的15%降到了今年的5%,销量反而提升了。

“第三方仓不是救世主,但能续命”

第三方海外仓成了卖家的“救命稻草”。但选择第三方仓也有讲究,不能只看价格。广州某卖家去年贪便宜找了个小货代, 后来啊Prime Day期间仓库爆仓,货物迟迟发不出来差评率飙升20%,直接导致listing降权。“现在选第三方仓,要看他们的仓储能力、配送时效,有没有旺季保障。”该卖家说今年他换了行业头部货代,虽然贵了20%,但服务稳定,没出岔子。

据行业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使用第三方仓的卖家比例同比增加了35%。特别是中小卖家,主要原因是资金有限,不敢大量囤货,第三方仓的“一件代发”服务成了他们的首选。有第三方仓负责人透露:“最近咨询旺季仓储的卖家数量翻了三倍,有些仓库6月份的仓位已经订满了。”

“亚马逊索赔?现在比登天还难”

爆仓导致货物延误、丢失,卖家想找亚马逊索赔,却发现难如登天。亚马逊的政策越来越严,有些卖家主要原因是索赔被封号,得不偿失。“去年有个卖家主要原因是货丢了找亚马逊索赔,后来啊账号被冻结,资金压了几十万。”货代张哥说现在他一般都建议卖家:“别想着索赔,自己扛成本,提前做好风险预案。”

有些卖家开始自己买物流保险,虽然要额外花钱,但至少有个保障。上海某家居卖家今年花2万块买了旺季物流险,后来啊主要原因是爆仓延误,保险公司赔了8万块,相当于赚了一笔。“与其指望亚马逊,不如靠自己。”该卖家说。

行业洗牌:爆仓让“小卖家”和“大卖家”差距拉大

爆仓危机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卖家的实力差距。大卖家有资金、有资源,能从容应对;小卖家则步履维艰,甚至可能被淘汰。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中小卖家要么转型,要么出局。

大卖“以量换仓”:用规模博弈亚马逊

大卖家手里有筹码,能和亚马逊谈判。有的大卖提前和亚马逊签订仓容保障协议,承诺在旺季达到一定销售额,就能优先入仓。某家居大卖2025年4月和亚马逊签了协议, Prime Day期间入仓延迟率低于10%,比普通卖家低了一半。

还有的大卖通过“多账号运营”分散风险。一个账号爆仓了其他账号还能发货。深圳某3C大卖有8个亚马逊账号,分别发到不同仓库,虽然管理起来麻烦,但抗风险能力强。该大卖负责人说:“现在不是拼谁卖得多,是拼谁活得久。”

小卖“断臂求生”:要么转型,要么出局

中小卖家就没那么幸运了。资金有限,不敢囤货,只能小批量发货,后来啊遇到爆仓,断货、差评接踵而至。深圳某小卖做家居用品, 主要原因是POC3爆仓,货物延误了20天Prime Day期间断货率高达40%,差评率从5%涨到了25%,销量直接腰斩。

有些小卖家开始转型,做精品小众产品,减少库存压力。比如做手工蜡烛、定制礼品这些,虽然销量不大,但利润高,库存周转快。还有的卖家转向独立站,减少对亚马逊的依赖。“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迟早要摔。”某转型独立站的小卖说。

未来已来:亚马逊的“仓容游戏”怎么玩?

亚马逊仓库爆仓不是偶然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今年亚马逊已经关闭了66个美国仓库,说明它在优化仓网布局。卖家要想活下去,必须适应亚马逊的“仓容游戏”。

“66个仓库关闭”:亚马逊的“去库存”信号

外媒报道,2025年亚马逊已经关闭或取消了66个美国仓库的运营。这些仓库大多是小仓、效率低的仓,亚马逊想把资源集中到大仓、核心仓。这意味着未来仓容会更紧张,卖家要想抢到仓位,必须提前规划。

有业内人士分析:“亚马逊关闭小仓,其实是逼卖家用第三方仓。它自己集中精力搞大仓,提高效率。”不管真相如何,卖家都要做好心理准备:以后入仓会更难,仓容会更贵。

“优化的货件拆分”:新规则下的生存法则

亚马逊推出了“优化的货件拆分”政策,要求选择这个选项的卖家在6月18日前将库存送达。这个政策看似增加了难度,其实是给卖家一个机会:可以把货物分批次发到不同仓库,避免集中爆仓。

深圳某大卖已经用上了这个政策:把Prime Day的备货分成三批发, 6月10日、15日、18日各发一批,分散入仓压力。“虽然麻烦,但比一次发过去被拒收强。”该大卖运营说这样做入仓延迟率只有8%,比预期的15%低了不少。

亚马逊FBA仓库爆仓,表面是物流问题,背后是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生态变化。卖家们的心态从“崩了”到“调整”,再到“想办法”,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但也逼着他们成长。或许,这场危机过后留下的都是真正懂运营、会抗风险的强者。至于那些还在等、靠、要的卖家,可能真的要被市场淘汰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