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特朗普在亚马逊开店,这顶帽子343元

特朗普的亚马逊店:一顶帽子47美元,谁在买单?

4月2日特朗普团队在亚马逊悄咪咪开了家店。54种商品,全是“特朗普同款”:棒球帽、T恤、马克杯,还有印着“45-47”的运动衫。有意思的是 这店刚开10天那顶印着“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红色棒球帽就冲上了亚马逊男士新奇帽类BSR榜首。47美元一顶,换算人民币差不多343元。有人调侃:“特朗普这是把政治IP做成爆款生意了?”但细看这店里的价格,总觉得哪里不对味。

从“美国制造”到“天价周边”, 特朗普的电商逻辑

特朗普团队的亚马逊店铺,主打“美国制造”标签。商品详情页里反复强调:“所有商品均在美国本土生产,购买等于为美国经济注入活力。”这口号听着耳熟——2016年大选时那款红帽也是这么卖出去100万顶的。当时路易斯安那州的企业家克里斯特尔・马哈福兹靠它救了濒临破产的公司, 25美元一顶,粉丝就认准“美国制造”。

特朗普在亚马逊开店了一顶帽子卖343元
特朗普在亚马逊开店了一顶帽子卖343元

但这次的价格,直接翻倍不止。MAGA帽子47美元,马克杯28美元,印着特朗普头像的海报45美元。最离谱的是那件只印了“45”和“47”数字的圆领衫,82美元。亚马逊上普通圆领衫才18-50美元,这溢价直接拉到天花板。有人算过账,拼多多跨境Temu上同款红帽只要4美元,差价十倍。特朗普这是把“粉丝经济”玩成了“粉丝税”?

不止亚马逊。特朗普还有两个独立电商站点:shop.donaldjtrump.com和TRUMPSNEAKERS.com。前者卖贴纸、水杯,后者主打运动鞋。那双“Never Surrender”高帮金鞋, 399美元一双,首批1000双1小时售罄,现在页面还挂着“售罄”。SimilarWeb数据显示,这两个站近三个月累计获客45.5万,月均流量超15万。流量是真不错,但价格也是真敢标。

“美国制造”的讽刺:帽子是中国造, 关税是卖家扛

特朗普喊着“制造业回流”,加征关税逼企业从中国撤回本土。但自己店里卖的“美国制造”商品,早被扒出底细。喜剧演员沃尔特・马斯特森2019年拍的视频显示,特朗普大厦里的商品满眼“Made in China”。外事部发言人毛宁还发过漫画:一顶红帽贴着“中国制造”,价格从50美元涨到77美元,讽刺拉满。

更扎心的是关税政策的实际影响。Jungle Scout《2024亚马逊卖家状况报告》说 70%的亚马逊卖家货源在中国,美国卖家才占30%。MarketplacePulse数据更狠:2024年11月, 中国卖家在亚马逊占比首次超50%,美国卖家降到45%。关税加码,受伤的是谁?是中国跨境卖家?还是美国消费者?特朗普自己卖47美元的帽子,怕是没涨关税前就能卖得更便宜。

有国内卖家在论坛吐槽:“我们被关税挤出美国市场,转头特朗普自己来开店赚美元。按亚马逊算法,我们供应链比他强,价格比他低,凭什么流量给他?”这话不假。中国卖家在亚马逊的运营能力早就被验证过从选品到推广,一套一套的。特朗普团队凭啥能快速登顶?是“特朗普”三个字自带流量,还是平台给了特殊待遇?没人说得清。

跨境电商的生死局:关税大棒下的“幸存者游戏”

特朗普加征关税后 美国小额包裹关税提到90%,150美元的包要交135美元税。这对做低客单价的中国卖家简直是灭顶之灾。Temu、SHEIN这些平台靠低价起家,关税一加,价格优势全无。有卖家算过账:原来卖10美元的玩具,现在成本加关税,得卖15美元才能保本,但消费者买不买账?

但反观特朗普,他卖47美元的帽子,照样有人抢。这说明什么?说明在跨境市场,“品牌溢价”能对抗“关税冲击”。特朗普的政治IP就是他的品牌,粉丝愿意为情怀买单。普通卖家哪有这种资源?但也不是没出路。有深圳卖家转做“美国制造”本土化运营, 在亚马逊注册美国公司,找本地小厂代工,虽然成本高20%,但能躲开关税,还打“本土品牌”标签,销量反而涨了35%。这招,值得学。

还有个玩法叫“关税对冲”。杭州某家卖家居用品的店,把部分生产线转移到越南,部分留在中国。美国订单走越南,欧洲订单走中国。2024年二季度,他们美国订单量虽然降了15%,但欧洲订单升了28%,整体利润没跌。这叫“东方不亮西方亮”。特朗普能加关税,但管不了全球供应链怎么绕。

特朗普的电商实验:政治IP的商业天花板有多高?

特朗普卖周边不是新鲜事。2016年大选时红帽、T恤就卖疯了。但这次在亚马逊开店,有点不一样——他把政治IP直接放进了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这步棋,是高是低?看短期数据是高的:10天登顶BSR,独立站流量稳定。但长期呢?政治IP的生命周期,跟商品复购率,是两码事。

有行业分析师说特朗普周边的“粉丝忠诚度”正在下降。2020年大选后MAGA帽子的搜索量降了60%。现在47美元一顶,能持续多久?再看他的独立站, TRUMPSNEAKERS.com卖399美元的金鞋,1小时售罄听着厉害,但补货后还能火吗?高端小众市场,终究撑不起大流量。

反观中国卖家,玩的是“大众市场+快速迭代”。深圳某卖手机壳的店,每周上新20款,根据亚马逊评论调整设计,复购率能做到28%。特朗普这种“一年推几款”的模式,跟跨境电商的“短平快”比,效率差远了。政治IP能带来爆发流量,但想长久,还得回归商品本质——好不好用,值不值这个价。

跨境卖家的破局点: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特朗普的高价帽子, 其实给中国卖家上了一课:跨境竞争,不止拼价格。有广州卖户外装备的店, 学特朗普搞“品牌故事”,把产品跟“环保”“公益”挂钩,价格比同类高30%,但转化率反而提升20%。这说明,消费者愿意为“价值”买单,不只为“低价”买单。

还有个关键点是“本土化运营”。纽约某华人卖家,雇了当地员工做客服,用英语回复评论,差评率从15%降到5%。他发现,美国消费者很在意“售后体验”,特朗普店虽然商品贵,但“美国制造”的标签给了他们信任感。中国卖家也可以学:注册美国公司,找本地仓库,用本土客服,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品牌+美国服务”。

再说说别忘了“政策嗅觉”。特朗普这次加关税,会不会影响2024年大选后来啊?如果拜登上台,政策会不会变?有跨境卖家组了“政策监测群”,每周分析美国贸易动向,提前调整供应链。这招叫“政策预判”,比等关税落地了再哭,聪明多了。

特朗普在亚马逊开店,看着像是个“政治梗”,但背后是跨境电商的生死博弈。他凭“特朗普”三个字卖47美元帽子,普通卖家凭啥?凭供应链效率,凭运营能力,凭对市场的理解。关税大棒再狠,也打不死有准备的人。毕竟跨境电商的战场,从来不是靠谁嗓门大,而是靠谁活得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