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收购TikTok一年多后,为何称其存在垄断风险
从8.4亿美元到垄断警报, TikTok在印尼的棋局变了
2024年1月,TikTok掏出8.4亿美元,从GoTo手中拿下Tokopedia 75.01%的股份,这笔交易被看作是社交电商在东南亚最激进的一步棋。不到一年后 印尼反垄断机构一纸调查报告,给这步棋泼了盆冷水——他们认定,这次收购可能造成市场垄断,甚至未来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这事儿挺有意思,一个收购案,为什么过了一年才突然被贴上“垄断”标签?是市场真的变了还是有人觉得棋子下得太大了?
印尼电商市场:Shopee稳坐钓鱼台, 新玩家搅局
印尼的电商市场,像个热闹的菜市场,但摊位早就被占得差不多了。数据摆在这儿:538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Shopee占了40%,Tokopedia占了30%,剩下的30%被Lazada、Tokopedia和其他玩家分食。TikTok Shop在2023年杀进来的时候, 只占了9%,看着不多,但增长势头猛,毕竟短视频带货的魔力谁都知道。问题就出在这儿——Tokopedia原本是老二, TikTok Shop是个潜力股,俩人一合并,直接占了39%的市场,一下子就成了Shopee最接近的对手。这事儿让Shopee肯定睡不着觉,但更让监管机构警惕的是:市场会不会从“双雄争霸”变成“一家独大”?

2023年9月那个“致命”的第31号条例
时间倒回2023年9月, 印尼贸易部发布了第31号条例,里面有一条规定像根刺:禁止“具有社交商务商业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在其电子系统上促进支付交易”。翻译成人话就是:TikTok这种一边播视频一边卖货的平台,不能让用户直接在App里付钱。这条规定一出,TikTok Shop的命脉就被掐住了。2023年10月4日下午5点, TikTok Shop在印尼的业务突然暂停,无数商家懵了——前一天还在直播带货,第二天就发现购物车打不开。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TikTok和Tokopedia合并的导火索。后来有人说这根本是“逼婚”——你不让我自己玩,我就找个有牌照的伙伴一起玩。12月11日 TikTok官宣和Tokopedia合并,算是绕开了支付禁令,但代价是把自家电商业务“嫁”进了别人家。
反垄断机构的“显微镜”:市场集中度到底提升了多少?
印尼反垄断机构不是吃素的,他们盯上这笔收购,不是空穴来风。根据Momentum Works的数据, 2023年东南亚电商总额1146亿美元,Shopee一家就占了48%,Lazada 16%,TikTok Shop和Tokopedia各自占14%左右,俩人合并后直接逼近30%。在印尼本土,合并后的份额更是达到了39%,仅次于Shopee的40%。
这些都不是空想, 反垄断机构已经要求他们提交收购前后的物流和支付合作伙伴名单,就是要看看有没有“锁死”市场的嫌疑。
这数字背后藏着什么?反垄断机构担心的是“竞争失衡”。以前商家可以在Shopee、 Tokopedia、TikTok Shop之间选,现在合并了相当于少了一个选择。更关键的是 TikTok有流量优势,Tokopedia有本土根基,合并后会不会利用这种优势排挤小商家?比如提高佣金、限制曝光,甚至要求商家只能在他们合并后的平台选物流?
商家在夹缝中:被“拯救”还是被“收割”?
对印尼商家这笔收购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答案可能没那么简单。雅加达卖手工木雕的Siti告诉媒体, 她在Tokopedia开了三年店,2023年8月还能月销5000万印尼盾,但10月TikTok Shop暂停后流量直接腰斩,只能靠Shopee和线下撑着。合并后她以为能松口气, 后来啊发现Tokopedia的流量被导流到了TikTok,小商家的曝光越来越少,“以前在Tokopedia首页还能露个脸,现在全是大主播的天下我们连汤都喝不上。
”反过来看,TikTok官方说合并能提供更完善的物流和支付服务,对商家是“利好”。但问题是这些“利好”会不会变成“绑架”?比如某电子产品商家透露, 合并后Tokopedia的佣金从5%涨到了8%,理由是“整合了TikTok的流量资源,成本高了”。商家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不跟TikTok玩,流量少;跟着玩,成本又涨。
东南亚连锁反应:印尼之后越南泰国会跟进吗?
印尼的反垄断调查,像块石头扔进东南亚的池塘,涟漪已经开始扩散。越南2024年1月传出消息, 要出台社交电商监管草案,核心内容和印尼的第31号条例很像——禁止社交平台直接参与支付。泰国也要求电商平台必须把用户数据存在本地,变相限制跨境平台扩张。这说明什么?东南亚国家早就对“大平台吃小平台”警惕了。Lazada在越南的反应很典型, 他们立刻推出“中小商家扶持计划”,佣金比TikTok低2%,还承诺不搞流量倾斜,就是想趁TikTok被监管盯上的时候,抢商家。TikTok现在进退两难:在印尼要应付反垄断调查, 在其他市场还要应对更严的政策,就像背着个炸药桶走钢丝,不知道哪一步就踩雷了。
TikTok的合规困境:既要生意, 又要“低头”
TikTok不是没想过合规,但他们可能低估了东南亚市场的“脾气”。收购Tokopedia的时候,他们以为牌照+本土平台的组合能搞定一切,但反垄断机构不这么看。机构要求TikTok在两年内每三个月提交一次月度报告, 还要公开收购前后的合作协议,这几乎是把企业运营细节扒光了给监管看。更麻烦的是支付问题还没彻底解决。
第31号条例虽然没直接禁止TikTok和Tokopedia合并, 但“社交平台不能促进支付”的规定还在合并后的平台怎么处理支付?是引入第三方,还是绕开条例?某支付服务商私下说:“如果TikTok放弃自建支付, 我们有机会分一杯羹,但用户已经习惯了‘点即买’,突然跳转支付,体验肯定差。” TikTok现在就像被架在火上烤,既要维持业务增长,又要向监管低头,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未来半年:6月听证会会成转折点吗?
6月10日的听证会,可能是TikTok商家议价权会更弱。现在就看,监管机构是站在“市场公平”这边,还是“商业效率”那边了。
说到底, TikTok在印尼的垄断风波,不只是某个企业的事,而是整个东南亚电商生态的缩影。当社交电商遇上反垄断,当流量遇上规则,从来就没有简单的赢家。商家在夹缝中求生,监管在平衡中博弈,而TikTok,可能正在为当年的激进收购,付出最真实的代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