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这个蓝海类目,安克能否成为全球第一

编辑:Amanda

储能赛道:一片被低估的蓝海, 安克的野心与挑战

当多数人还在盯着传统消费电子的红海厮杀时储能市场正悄悄掀起一场风暴。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全球储能规模2030年可能逼近3000亿美元,年增速超过20%。在这片增量巨大的领域里 安克创新——这个靠充电配件起家的全球数码充电品牌,正试图复制“充电第一”的神话,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储能赛道。问题来了:这个以“小而美”著称的消费电子巨头,真能在储能的“大航海时代”成为全球第一吗?

这个蓝海类目,安克拿下全球第一
这个蓝海类目,安克拿下全球第一

从“能用”到“好用”:阳台光伏储能的破局点

阳台光伏储能, 这个听起来有点技术宅的词,其实是欧洲家庭能源革命的切入口。2022年欧洲能源危机后德国、法国居民电价翻倍,普通家庭年电费支出激增3000欧元以上。传统户用光伏系统动辄数万欧元安装费、复杂的布线流程,让大多数家庭望而却步。阳台光伏系统凭借低门槛、 易安装的优势,突然成了香饽饽——但早期产品有个致命bug:只能白天发电,用户晚上用电时电要么存在电池里容量不够,要么直接浪费掉。

安克2024年推出的Solarbank 2 Pro,硬生生把这个bug给治了。它搭载的储能电池把自发自用率从行业普遍的40%干到90%,相当于用户白天发的电,晚上80%都能用上。更狠的是2025年3 Pro, 直接上了AI管理+动态电价响应,电价低时自动充电,高峰时反向卖电给电网,用户年省电费直接拉到373欧元,光照好的地方甚至能省900欧元。这哪是储能设备,分明是“家庭电费刺客”。

有意思的是安克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早在2020年, 深圳一家叫Solarbank的品牌就试水过类似产品,但当时技术不成熟,转化率只有30%,市场反响平平。安克的厉害之处在于, 它用消费电子的思维做储能——把复杂的技术藏在简单的操作界面里就像苹果把复杂芯片变成一键开机一样。用户不用懂BMS电池管理系统, 不用研究MPPT跟踪算法,插上电板就能用,这种“傻瓜式”体验,恰恰戳中了欧美家庭用户的核心痛点。

两条路径:安克与Bluetti的储能争霸战

储能市场从来不是一条道走到黑。安克走的是“生态延伸”路线:靠充电配件积累的全球渠道、 供应链和用户信任,把储能做成“充电生态的2.0版本”。2020年安克上市时 市值才300多亿,现在干到700多亿,储能业务功不可没——2024年储能营收30.2亿,同比增长184%,增速是传统充电产品的5倍。这波操作,很像亚马逊从卖书到做云服务的跨界,只不过安克是从“充电桩”干到了“充电宝+家庭电站”。

但安克有个强劲对手:Bluetti。这个2019年才从代工厂转型品牌的企业,走的完全是“技术硬刚”路线。德兰明海这家母公司在储能领域摸爬滚打十年,2013年就推出国内第一代便携锂电储能产品。2020年Bluetti在Indiegogo搞AC200众筹, 两个月砸出670万美元,直接把储能品类众筹纪录干翻;2023年AC500系列又卷走1219万美元,全球能源类目第一的位置坐得稳稳的。截至2024年,Bluetti已经杀进110个国家,年营收21亿,比安克储能业务起步早了整整三年。

两家打法差异明显。安克擅长“高举高打”:2023年才正式推出“Anker SOLIX”储能品牌, 但靠着亚马逊全球站、独立站双渠道,加上欧洲本土化仓储,2024年阳台储能销量直接登顶全球。Bluetti则是“农村包围城市”:先在众筹平台攒口碑, 再通过TikTok、YouTube做内容营销,130万粉丝里80%是户外爱好者、露营达人,硬生生把“储能=户外自由”的品牌认知刻进用户脑子里。你说谁更有优势?还真不好说——安克有渠道,Bluetti有技术,储能市场这盘棋,比的是谁把“差异化”玩得更透。

跨界玩家:大疆、 EcoFlow们的“搅局”逻辑

储能市场热闹的地方就在于,总有“不务正业”的玩家来搅局。比如大疆, 明明是无人机霸主,2023年突然推出2600W大功率户外电源,还专门给无人机做了56分钟快充,相当于给无人机用户配了个“移动充电宝+应急电站”。这波操作直接把无人机和储能绑成了生态闭环, 用户买大疆无人机,顺带就买了它的储能产品——2024年大疆储能业务增速超过200%,让专业储能品牌都捏了把汗。

EcoFlow的玩法更野。这家成立才5年的品牌,靠“快充+模块化”杀出重围:电池支持热插拔,没电了直接换模块,比充电还快。2024年亚马逊户外电源类目,EcoFlow销量仅次于安克,但用户复购率比安克高15%。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它在欧美搞了“前置仓+本地维修”双体系, 美国用户下单后48小时内能收到货,坏了3天内上门修,这种“保姆级”服务,把欧美用户“怕麻烦”的心理拿捏得死死的。

还有老牌玩家Goal Zero, 靠“户外储能开创者”的名号混迹多年,社群运营玩得比谁都溜。它的Facebook社群里有50万户外爱好者, 经常分享用储能设备在荒野生存的故事,这种“生活方式营销”让品牌溢价能力直接拉满——同样容量产品,Goal Zero卖到1200美元,比安克贵30%,照样有人抢。你说安克能稳住第一吗?这些玩家个个都有“独门绝技”,储能市场的变数,比想象中多得多。

安克的“软肋”:技术、 品牌与渠道的三重考验

安克想当全球第一,手里握着好牌,但隐患也不少。最明显的就是技术积累。Bluetti在电池模组、 BMS管理系统上深耕十年,专利数比安克多200多项;大疆的电源管理技术直接从无人机研发线移植过来稳定性吊打行业平均水平。安克储能业务2021年才真正发力, 虽然研发投入每年超10%,但储能的技术迭代周期比充电配件长得多,AI管理、动态电价响应这些高端功能,安克2025年才跟上,而Bluetti早在2023年就实现了。

品牌认知也是个坎。在欧美用户心里 安克还是“充电头品牌”,提到储能,第一反应可能是Goal Zero、Jackery这些专业户。2024年安克做了一次用户调研,发现欧洲市场有35%的消费者不知道安克做储能设备。反观Bluetti, 通过TikTok上的“断电生存挑战”视频,把产品在加州山火、欧洲寒潮中的表现拍得明明白白,品牌信任度直接拉满。安克想打破“充电头”的标签, 光靠产品力不够,还得在品牌故事上多下功夫——毕竟储能不是快消品,用户买的是“平安感”,不是“便宜货”。

渠道方面 安克有亚马逊这个“大腿”,但储能产品的体积、重量比充电头大得多,物流成本高,亚马逊仓储费也比3C产品贵30%。2024年安克储能产品的物流成本占了营收的12%,比Bluetti高出5个百分点。Bluetti早就布局了海外仓, 美国洛杉矶仓、德国柏林仓直接把交付周期从15天压缩到3天这种“快”对急用储能设备的用户简直是致命诱惑。安克想守住渠道优势,要么自己建仓,要么和第三方物流深度绑定,不然“快”这个优势,迟早被对手抢走。

未来五年:储能市场的“生死局”

储能市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国际能源署预测, 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3000亿美元的规模里家庭储能会占到60%,阳台光伏储能又是其中的大头。谁能抓住这波红利,谁就能在新能源时代站住脚。安克的优势很明显:全球146个国家的销售网络, 8000万存量用户,每年超10%的研发投入,还有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供应链话语权。但Bluetti的技术壁垒、大疆的生态闭环、EcoFlow的服务体验,都是绕不开的“拦路虎”。

有意思的是储能行业的游戏规则可能和消费电子完全不同。充电配件讲究“快迭代、高性价比”,储能却是“慢功夫、重体验”。用户买充电头可能只看价格和功率, 但买储能设备,会考虑平安性、使用寿命、售后服务,甚至品牌背后的“可靠性”认知。安克能不能把“充电第一”的经验复刻到储能,还是个未知数。毕竟家庭储能不是手机充电器,它承载的是用户对“能源自由”的期待,这种期待,光靠营销是撑不起来的。

2025年安克Solarbank 3 Pro首日销量就是去年新品的5倍, 这个数据很亮眼,但距离“全球第一”还有距离。Bluetti在110国铺开渠道, Goal Zero的社群黏性还在增强,大疆的无人机储能闭环越收越紧。储能市场的牌桌上,安克的牌面够硬,但对手手里的牌也不少。这场“储能争霸战”, 比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活得久——谁能把技术、品牌、渠道拧成一股绳,谁才能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