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这款预售近千万美金的睡眠耳机,究竟靠什么火出圈呢

睡眠市场杀出的黑马:从Bose旧将到千万美金预售的逆袭

失眠的人越来越多了。Singlecare在2025年的数据说 全球超三分之一成年人被这个问题缠着,80%的人都想改善睡眠。美国那边更夸张, 5000万到7000万成年人晚上翻来覆去,连带着各种助眠产品卖得火热——智能手环、白噪音机、助眠APP,赛道挤得不行,还在不断有新玩家冲进来。2022年成立的美国品牌Ozlo,就是这时候杀出来的。它的睡眠耳机Sleepbuds, 在众筹平台上直接干出近千万美金的预售成绩,硬是在巨头环伺的市场里撕开了一道口子。这东西到底凭什么?

从Bose“弃子”到新品牌:一场技术收购的野心

2023年, Bose突然宣布要关掉睡眠耳机产线,这让不少用户傻了眼——毕竟B可是降噪领域的元老,做了61年技术呢。但当时主导Bose健康睡眠项目的三位老将N.B. Patil、 Charles Taylor、Brian Mulcahey,反倒嗅到了机会。他们琢磨着:Bose不要的业务,能不能自己接过来做个更懂用户的新品牌?

预售近千万美金,它靠睡眠耳机火出圈!
预售近千万美金,它靠睡眠耳机火出圈!

几轮谈判下来他们真把Bose睡眠产品线的核心技术给收购了。2022年,Ozlo正式成立。但问题来了:光靠老东家的技术,能走多远?毕竟市场不认“出身”,只认产品好不好用。摆在他们面前的坎儿很清晰:怎么借Bose的技术底子,又走出自己的路?

众筹数据说话:816万美金背后的用户信任

2023年, 升级后的Ozlo Sleepbuds正式上线,首发价格299美元,比Bose以前的产品还贵50块。按理说贵了不好卖, 后来啊在Indiegogo和Kickstarter上直接炸了:Indiegogo拿下816万美金,29959人支持;Kickstarter也搞了近141万美金,5747人买单。近3.6万用户用真金白银投票,这可不是偶然。

BrandArk观察发现,Ozlo能火,关键在众筹阶段就摸透了用户心理。它没一开始就吹嘘多牛的技术,而是先解决最扎心的痛点——噪音。枕边人打呼、隔壁邻居吵、脑子里乱七八糟的焦虑声,这些才是让人睡不着的主要原因。Ozlo就想:既然噪音是头号杀手,那就把它“干掉”。

产品设计细节控:从耳塞形状到续航的“反人类”考量

打开Ozlo Sleepbuds的包装,你会发现它像个“细节狂魔”。传统耳塞都是外凸设计,戴久了耳朵疼,尤其侧睡的时候硌得慌。Ozlo偏不 它用的是硅胶材质,软乎乎的,伞状的耳塞头能轻柔贴住耳道,旁边还带个柔韧耳翼,跟耳廓勾住不管你是侧卧、仰卧还是趴着,耳机都稳稳当当在耳朵里压力分散开,整晚戴跟没戴似的。

更绝的是它配了4种不同尺寸的耳塞套,从小耳型到大耳型都能适配。敏感人群也不用担心,材质选的是低致敏的,戴一晚上耳朵也不会红肿发痒。这种“戴着没感觉”的设计, 其实是团队扎在亚马逊、百思买的用户评论里抠出来的——他们发现Bose老用户吐槽最多的,就是“侧睡硌耳朵”“耳塞尺寸不合适”,Ozlo直接把这些痛点全解决了。

降噪+白噪音:用“替代疗法”打败睡眠焦虑

光舒服还不够,得管用。Ozlo的降噪思路跟普通耳机不一样。它先靠伞状结构物理阻隔声音, 这是第一道防线;然后内置Beta睡眠算法,能精准识别你什么时候睡着——系统通过你的体动、呼吸节奏判断,一旦入睡,就会自动把音量渐弱,然后切换到三种模式:要么整晚放白噪音掩蔽杂音,要么定时播放后保持被动降噪,要么渐入静音但继续降噪,帮你稳住深度睡眠。

有意思的是它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睡眠监测报告”。联合创始人N.B. Patil说过:“我们不告诉用户‘你睡得不好’‘你太胖了’‘动作太慢’,我们只想解决问题。”其他品牌可能给你看一堆睡眠数据, 反而让你更焦虑;Ozlo直接用白噪音盖过杂音,让大脑放松,这种“笨办法”反而更戳人。用户通过APP还能自定义助眠音效, 导入Spotify、Audible的睡前音频,想听雨声、海浪声还是故事,自己说了算。

续航和智能化:充电盒里的“睡眠管家”

续航也是个硬指标。谁也不想半夜耳机没电,爬起来充电吧?Ozlo的充电盒跟AirPods似的,USB-C接口,单次满电能用10小时够你从天黑睡到大亮。更妙的是 充电盒本身还是个“环境传感器”——插电充电的时候,它会默默监测房间的噪音、光线、温度,第二天通过APP给你个简报,告诉你昨晚几点太吵、几点灯太亮,帮你优化睡眠环境。这种“顺便”监测的设计,比专门戴个手表或手环监测舒服多了。

闹钟功能也贴心,不用手机也能设,是那种渐强的轻柔唤醒,不会把你或另一半吓醒。所有数据都本地处理,隐私有保障,不用怕自己的睡眠记录被随便拿去分析。这种“智能但不打扰”的调性,正好戳中那些既想科学助眠又怕麻烦的用户。

订阅服务:从“卖产品”到“卖解决方案”

Ozlo还不止卖硬件。它搞了个硬件订阅服务, 每月26美元,就能拿到全新的或准新的Sleepbuds,耳塞套、充电盒全包,还有睡眠声音库、双向包邮、终身保修。这招挺狠,打破了传统硬件“一次性买卖”的逻辑,让用户长期跟着它走。毕竟睡眠是刚需,产品用久了会坏、会过时订阅制相当于帮你“包养”睡眠,用户粘性自然上来了。

这种模式在音频行业不多见, 但睡眠赛道特别适合——用户需要持续的服务,而不是一个用完就扔的设备。Ozlo相当于把“卖耳机”变成了“卖睡眠解决方案”,从产品思维升级到了服务思维。

社媒运营:还在摸索的“内容短板”

品牌方面 Ozlo起步就带着Bose的技术光环,但没躺在功劳簿上。它先在Kickstarter、 Indiegogo上验证需求,攒下第一批核心用户,然后迅速铺开YouTube、TikTok、Instagram、Facebook的账号,Ins上还投了广告。不过BrandArk发现, Ozlo的内容创作目前还不太系统,TikTok上的视频场景单一,吸引力一般,用户互动深度也不够,跟那些社媒玩得溜的品牌比,还有差距。

比如同样是做睡眠产品, 有的品牌会用剧情化短视频讲“失眠人的夜晚”,Ozlo的视频更多是产品功能展示,不够“有血有肉”。好在它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正在优化社媒传播的连贯性,固定更新频次强化用户记忆点,未来要是内容能跟上,品牌认知度还能再冲一冲。

未来瞄准耳鸣市场:4000万患者的“新战场”

睡眠耳机只是起点,Ozlo的野心更大。BrandArk了解到,它正在做临床试验,评估产品在耳鸣治疗中的效果。美国耳鸣患者有4000万到5000万,传统治疗得跑好几趟听力机构,麻烦得很。Ozlo想用它的降噪和音频技术,把耳鸣治疗变得更普及,让患者在家就能解决。2024年10月, 它刚拿到Arc Ventures领投的1200万美金融资,部分钱就用在推动耳鸣疗法的FDA认证上——这还没上市的新产品,已经提前在患者群体里刷一波热度了。

这个方向选得很准。药物治疗有依赖性,玄学手段又没依据,科技赋能的居家治疗正好填补空白。要是真能拿下FDA认证, Ozlo就不是“睡眠耳机品牌”了而是“听力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赛道直接拓宽好几倍。

从“解决问题”到“创造需求”:Ozlo的底层逻辑

回头看看Ozlo的爆火路径,其实没那么多花招。它没跟着别人卷参数、卷数据,而是盯着用户最疼的点:噪音、舒适度、使用麻烦。Bose的技术是底子, 但Ozlo把技术用得更“接地气”——耳塞不硌耳朵,续航够长,白噪音能自定义,连充电盒都顺便帮你监测环境。这种“用户要什么我就给什么”的务实劲儿,反而比那些吹嘘“黑科技”的品牌更让人信服。

更关键的是它没停留在“发现问题”,而是直接“解决问题”。其他品牌告诉你“你睡不好”,Ozlo说“我帮你睡好”。这种从“检测”到“干预”的转变,恰恰是睡眠市场最缺的。毕竟对失眠的人再多的数据报告,不如一晚安稳觉来得实在。

2025年的CES上, Ozlo Sleepbuds拿了创新奖,这说明行业也认可它的方向。因为耳鸣治疗等新业务的推进,这个从Bose“废墟”里爬出来的品牌,或许真的能搅动整个睡眠健康市场。毕竟当别人还在琢磨怎么卖得更贵时它已经琢磨着怎么让用户睡得更香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