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市场上,这款国产漱口水为何能成为百亿热度爆款呢
红海里的蓝海切口
印尼的漱口水货架, 长期被李施德林的绿色瓶、Total Care的简约包装、Pepsodent的薄荷香占据。这些品牌像老牌守门员,把着线下商超的货架,也把着印尼人的口腔护理习惯。但2021年, 一个叫Metoo的中国品牌带着蓝色瓶身和“益生菌”概念闯了进来没费多少力气就在线上登顶销量榜,如今一年能卖出8000万+销售额。这背后藏着个反常识的答案:红海市场里总有人能找到别人看不见的缝隙。
被巨头忽视的线上空白
印尼人爱漱口水,爱到什么程度?全国2.7亿人口里 近九成是穆斯林,斋月期间不能用牙膏,漱口水就成了替代品——每天五次祈祷后必须用漱口水清洁口腔,还不能咽进喉咙。这种文化需求让漱口水成了便利店货架上的“常青树”,但奇怪的是线上却冷冷清清。李施德林们线下铺天盖地, 线上却像被按了暂停键:TikTok上少有品牌直播,Shopee的漱口水页面还停留在“杀菌”“消炎”的老调调。Metoo团队翻遍数据发现, 60%的印尼年轻人抱怨市面漱口水“辣嗓子”“像喝消毒水”,但没人敢做温和的替代品。这空白,刚好够一个新品牌钻进去。

益生菌漱口水:从成分到口味的全面破局
传统漱口水总爱强调“杀菌率99%”, 仿佛口腔是战场,必须把细菌赶尽杀绝。Metoo偏不 他们扔掉酒精和强杀菌剂,改用“益生菌”配方——口腔里不是只有坏细菌,还有好细菌,漱口水应该像酸奶,帮着平衡菌群,而不是把所有菌都杀死。这概念在国内不算新鲜,但在印尼,它是颠覆性的。2022年3月, Metoo益生菌漱口水登陆TikTok Shop,三个月销量冲破200万,直接把“杀菌”变成了“平衡”,把“刺激”换成了“温和”。
温和配方击中年轻痛点
印尼年轻人爱喝奶茶、 爱吃甜食,但又怕蛀牙、怕口气尴尬。传统漱口水的辛辣味让他们皱眉, Metoo就做“能喝的漱口水”:海洋薄荷味像薄荷糖,西柚味带点酸甜,绿茶味清新不腻,连柠檬味都做了减糖处理。成分表里藏着小心思——木糖醇防蛀, 白色因子亮白牙齿,连包装都换了韩式极简风,蓝色瓶身印着可爱的“me too”笑脸,放在梳妆台上像护肤品,不像药水。18岁的雅加达大学生Putri说:“以前用漱口水像受刑,现在用Metoo像在喝果汁。”
社媒营销:用200亿曝光撬动全民参与
2022年斋月, Metoo在TikTok上搞了场大动作:邀请印尼带货榜TOP100的达人,拍“15秒清新挑战”——视频里达人吃完烤肉或喝完咖啡,含一口Metoo漱口水,对着镜头咧嘴笑,字幕写着“口气清新10小时”。这个玩法简单到粗暴, 却炸了:#MetooFreshChallenge话题播放量冲破200亿,连本土明星都跟着拍,销量直接翻了10倍。抖品牌的玩法在国内卷不动了搬去印尼却成了“降维打击”。
达人矩阵构建信任背书
Metoo没只靠头部达人, 而是搭了三层网:本土明星站台,腰部KOL测成分,小网红拍场景。美妆博主@RifanyHijab带着百万粉丝直播, 边用Metoo漱口水边说:“这款不含酒精,我牙龈敏感也能用”;搞笑博主@OjolComedy拍段子:“约会前用一口,亲下去对方说‘你牙膏好好闻’”。Fast Moss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7月,Metoo合作了5.44万达人,13.94万条带货视频,56.39%的销量来自达人带货——比品牌自播还高12个百分点。印尼人信“朋友推荐”,比信广告管用多了。
线上线下联动:从线上声量到线下8万家铺货
线上火起来后Metoo没停在线上。2023年, 他们带着TikTok的销量数据去找印尼两家最大连锁便利店Alfamart和Indomaret:“我们的漱口水线上卖断货,年轻人都在问,能不能在楼下买到?”便利店经理翻着Metoo的TikTok数据,看到评论区“求线下上架”的留言,当场签了合同。一年内,8万家便利店摆上了蓝色瓶身的Metoo,直接冲进线下漱口水销量前三。线上造势,线下收口,这套打法让Metoo成了“全渠道玩家”。
用品牌势能反哺传统渠道
传统品牌看不起线上,Metoo却用线上数据给线下渠道“赋能”。他们给经销商看TikTok的达人测评视频, 看用户“餐后漱口”“职场社交”的场景化内容,告诉便利店:“这不是普通的漱口水,是年轻人的‘社交神器’”。印尼最大的经销商Lion Group负责人说:“以前进漱口水看货架位置,现在看TikTok热度——Metoo的视频播放量比广告说服力强100倍。”2024年, Metoo的线下复购率达到38%,比行业平均高15个百分点,靠的就是线上种草、线下拔草的闭环。
本土化不止于翻译:深度适配印尼文化基因
很多中国品牌出海, 把产品说明书翻译成当地语言就算本土化,Metoo却把“本土化”刻进了基因里。他们发现印尼人斋月期间祈祷前必须漱口, 怕咽进喉咙,就把瓶口设计成“窄口缓流”,控制流速;当地年轻人喜欢在Instagram上分享“精致生活”,Metoo就把包装做成ins风,配个白色亚克力漱口杯,拍照好看;甚至成分都调整过——原配方的益生菌菌株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容易失效,团队专门找印尼研究所开发了耐热菌株,保证从雅加达到棉兰的货架期都有效。
斋月营销:借势热点却不止于热点
2022年斋月, Metoo没像其他品牌一样打“促销牌”,而是做了“清洁公益”:和印尼红十字会合作,捐赠10万支漱口水给贫困家庭,拍视频记录孩子们收到漱口水时开心的样子。视频里小女孩拿着蓝色瓶子说:“谢谢你们,这样我祈祷时就能更干净了。”这条视频播放量破5亿,评论区全是“支持这样有温度的品牌”。斋月过后Metoo的公益话题还在发酵,品牌好感度直接拉满。营销不止是卖货,更是和文化共情。
从口腔护理到全域生活:Metoo的品类扩张逻辑
当漱口水站稳脚跟,Metoo没停下脚步。他们发现印尼年轻人买完漱口水,还会问“有没有美白牙膏?”“能不能顺便买面霜?”于是2024年, 牙膏、电动牙刷、牙粉上线,接着是糙米水、保湿霜、泥面膜——Metoo成了“口腔+护肤”的全域品牌。逻辑很简单:用户要的不是“漱口水”,是“自信的笑容和干净的皮肤”。用口腔护理做流量入口,再延伸到护肤,客单价从50元提到200元,复购率反而提升了22%。
清洁杀菌到美容护肤的全链路覆盖
Metoo的护肤品不是随便凑的, 都带着“口腔护理”的基因延伸:美白牙膏添加了漱口水里的白色因子,保湿霜含益生菌成分,连泥面膜都主打“深层清洁毛孔”——和“清新口气”的逻辑一脉相承。25岁的雅加达白领Sarah说:“我先用Metoo漱口水,再用同款面霜,感觉从头到脚都干净。”这种“全家桶式”的品类扩张,让用户不用切换品牌,直接完成从口腔到皮肤的护理闭环。2025年,Metoo的非口腔品类占比已达35%,成了新的增长引擎。
Metoo的故事没有终点。Statista预测2025年全球口腔护理市场规模547.9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2.74%,但东南亚的增长率是5.8%——这里还有更大的空间。当传统品牌还在纠结“要不要做线上”, 当新消费还在复制“国内爆款”,Metoo已经用“缝隙市场+本土深耕+全域扩张”跑出了第三条路。红海里没有死路,只有没找准方向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