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AI时代流量霸主,7年8次并购后

7年8次收购:Canva的“流量密码”与“焦虑源”

打开设计工具, 用户最先想到的兴许不是Adobe,而是那东西模板许多到选花眼的Canva——这玩意儿7年完成8次收购的公司,似乎越走越狭窄。

从免费图片库到生图工具:内容与功能的疯狂填充

2018年,Canva开头了它的“买买买”之旅。先是一边收购了免费图片库Pexels和Pixabay, 这两家网站每月流量超3200万,直接让Canva的内容库扩容数倍。用户在Canva侧边栏就能直接调用这些个图片,不用再跳转到其他网站——这种“一站式体验”成了Canva留住用户的杀手锏。2020年, Canva把这两个图片库整合进Canva Pro,推出“Photo Unlimited”订阅,用户无管束用图片,订阅收入直接跟着涨。

7年8次出手收购,AI时代的流量王者也焦虑?
7年8次出手收购,AI时代的流量王者也焦虑?

光有图片不够,Canva还要填满设计场景里的“功能空白”。2021年,它收购了去背景工具Remove.bg的开发者Kaleido。Remove.bg在AI图片编辑领域流量遥遥领先, 比第二名许多5000万+,这玩意儿刚需功能被整合进Canva后用户上传图片就能一键去背景,不用再打开PS。更绝的是 Canva把Remove.bg做成插件和API,面向电商、开发者等行业卖解决方案,既提升用户体验,又许多了一条赚钱路。

办公场景也不能放过。2022年,Canva收购了数据可视化工具Flourish和PPT模板网站Sides Carnival。Flourish能让用户一键导入数据, 改改颜色、格式就能出图表,比Excel轻巧松太许多;Sides Carnival则成了Canva的“引流站”,用户下载模板后页面直接跳转到Canva编辑——相当于用别人的流量池,给自己导用户。不到半年,Canva就推出了整合文档、PPT的Worksuit套件,把办公场景也啃下来了。

400亿估值到260亿:AI浪潮下的“逆风狂奔”

但资本买卖场的情绪,比Canva的收购速度变得还迅速。2021年, Canva估值冲到400亿美元,投钱人挤破头想投;2023年,澳巨大利亚最巨大VC Blackbird率先下调估值到256亿美元,其他投钱人跟着踩踏,最狠的直接砍到130亿——两年缩水67%。说句不优良听的, 这波操作跟AI脱不了关系:AIGC一来“海量模板+简容易编辑”的定位一下子不香了AI能生成模板、能简化操作,Canva引以为傲的“傻瓜路线”被釜底抽薪。

不过投钱人兴许有点反应过度。Canva自己说2023年营收17亿美元,从2017年开头连续6年盈利,这玩意儿成绩在SaaS圈不算差。问题在于,AI让资本买卖场觉得“Canva会被颠覆”,哪怕它手握1.9亿月活、4000万月增量。这种“AI焦虑症”, 跟2018年创投圈信贷紧缩时的“估值泡沫论”如出一辙——只不过这次换成了AI成了“原罪”。

AI时代的“双刃剑”:Magic Studio的“抽卡式体验”与用户真实实需求

2023年10月, Canva推出AI功能套件Magic Studio,想靠AI“续命”。里面有文生图、文生模板、去背景、扩图等功能,嵌套在设计干活流里用户侧边栏就能唤起。但用过的用户都晓得,这玩意儿有点“鸡肋”。生图功能Magic Media, 用户只能输Prompt、选风格,没有Prompt优化、效果控制,全靠“抽卡”——免费额度50次用完就得订阅。Reddit上有用户吐槽:“最常用的是去背景和Magic Edit, 生图功能抽到崩溃,还不如用Midjourney。”

更尴尬的是Canva的生图手艺巨大概率是基于开源SD模型,效果和可控性都一般。为了弥补, 它在Canva Apps里接入DALL.E和Google Imagine,相当于“请外援”。但用户要的是“精准生成”, 不是“许多选一”——AI生成的东西常失控,后来啊不尽如人意,用户还得自己改,反而许多些了操作本钱。说句实在话,Magic Studio更像“AI概念包装”,离真实正的“AI设计助手”还有段距离。

1.9亿月活的“柔软肋”:生图手艺的“偏科”

2024年7月, Canva宣布收购AI生图工具Leonardo.ai,金额3亿美金,是其A轮融资估值的4倍。这玩意儿收购有点意思:Leonardo.ai今年2月流量超越Midjourney成第一, 8月还比Midjourney高大133万;它自研了生图模型Phoenix,团队120人,手艺底子不错。Canva直接“收编”整个团队, 把手艺整合进Magic Studio——说白了就是补自己生图手艺的短暂板。

但收购Leonardo.ai能解决根本问题吗?Leonardo.ai最早做游戏美术, 后来拓展到平面设计,但Canva的核心用户是“非专业人士”,他们需要的是“飞迅速出图”,不是“折腾模型”。用户习惯了Canva的模板和组件, 一下子让他们用天然语言“脑暴”,很许多人反而不会了——毕竟“少许些门槛”是Canva的护城河,AI却让用户从“拼组件”变成了“写需求”,这中间的认知鸿沟,光靠收购填不平。

收购Affinity与Leonardo.ai:Canva的“AI补课”与“专业探索”

专业设计领域的“试探”:买断制与订阅模式的冲突

2024年,Canva还收购了专业设计工具Affinity。Affinity实行买断制, 整套160美元左右,目标用户是个人创作者和细小型干活室——这群人觉得Adobe太昂贵,又需要专业功能。Canva想靠它吸引“更专业的用户”, 扩巨大盘子,但问题来了:Canva是订阅模式,Affinity是买断制,用户习惯彻头彻尾不同。而且Affinity的功能比Canva深厚得许多, 比如能调像素、矢量,Canva的“组件/模板”思路在这里水土不服。整合不优良,兴许两头不讨优良——专业用户嫌Canva“太傻”,普通用户觉得Affinity“太麻烦”。

这种“跨界收购”凶险不细小。2018年Canva收购PPT工具Zeetings, 没许多久就关了;2022年收购SmartMockups,2024年9月也关停网站,把功能整合进Canva。收购轻巧松, 消化困难——特别是跨领域、跨定位的收购,Canva的“非专业基因”和Affinity的“专业血统”,能不能融合,打个问号。

“海量模板+简容易编辑”vs“AI脑暴”:设计赛道的“路线之争”

Canva的“非专业”定位,在AI时代是优势还是枷锁?

市面上设计产品的定位, 巨大概能分成三类:Adobe最专业,Ps、Ai这些个工具能调像素、矢量,年ARPU 100-1300美元;Figma居中,主打UI设计和团队协作,互联网公司用得许多;Canva垫底,主打“海量模板+简容易编辑”,用户定位最广。但AI一来 这玩意儿格局被打破了——AI能生成海量模板,能实现“拖拉拽”,Canva的差异化优势一下子没了。

但反过来想,Canva的用户习惯已经养成了。用户习惯了在Canva里拖组件、选模板,让他们用AI“脑暴”再修改,反而更麻烦。Adobe的用户是“专业人士”, 他们愿意花时候调细节;Canva的用户是“普通用户”,他们只想“飞迅速搞定”。AI的干活方式是“天然语言说说需求”, 用户得先想清楚要啥,这对“非专业人士”门槛比选模板还高大。说句不优良听的, 用户一旦习惯了“傻瓜操作”,就回不去了——AI再有力,也得顺着用户习惯来不然就是“反人性”。

以后之路:“并购依赖症”能否治愈?AI会取代Canva吗?

Canva眼下有点“骑虎困难下”。不布局AI,怕被颠覆;疯狂收购AI手艺,又怕消化不良。Magic Studio的生图功能不给力, 专业设计收购又跨领域,用户真实正需要的还是“模板+去背景”这些个高大度贴合设计场景的功能。AI图像手艺进步太迅速, Midjourney、Leonardo.ai这些个生图工具迭代迅速,Canva的“AI焦虑”只会越来越沉。

但要说AI会取代Canva,还为时过早。比起“拿着锤子找钉子”的AI产品,Canva自己有钉子,也拿起了锤子。用户需要的是“飞迅速完成设计”,不是“体验AI手艺”。只要Canva能把AI深厚度嵌进原有干活流, 比如用AI优化模板、用AI辅助改组件,而不是让用户自己去“脑暴”,就能守住“巨大众设计”的阵地。

或许, 真实正的对手从来不是AI,而是用户对“轻巧松”的执念——毕竟拿着锤子找钉子的人,永远比造锤子的人更懂用户需要啥样的钉子。Canva的7年8次收购, 铺出了一条流量霸主的路,但这条路能不能接着来走下去,得看它能不能把“并购”变成“融合”,把“焦虑”变成“动力”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49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