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下黑手?10家中国实验室撤证
作者:爆单不是梦•更新时间:1小时前•阅读0
美国正在把“认证权”收回本土今年7月, FCC就已悄悄布局,这无疑是给中国出口商们一个措手不及。

美国下黑手?10家中国实验室撤证
⚠️ 中国出口商面临两困难:许多花钱,or放弃买卖场?以前在中国试试室做认证:3万元,15天拿证。眼下转向美国试试室:7万元,60天还要额外收下现场审核。有企业测算,单项目认证本钱飙升至15万元,年本钱许多些数百万。若无法及时取得新鲜认证,货品兴许滞留港口,光滞港费就能吃掉8%~10%的赚头。
这不仅仅是一个轻巧松的认证费用问题,更是一种隐形的贸容易壁垒。那么这是手艺战还是贸容易不公平?中国厂商该怎么突围?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84亿美元订单恐蒸发,业内称“第二次证书海啸”
工信部赛迪研究研究院指出:2024年中国对美无线设备出口达560亿美元。若通道持续阻塞,2025年出货量或减少15%,相当于84亿美元订单蒸发。有商家亚马逊仓库压货3万台,原计划黑五巨大促,眼下只能“祈祷别被抽检”。
撤证背后:美方指控“洗白”芯片, 中方批“贸容易壁垒”
FCC主席布伦丹·卡尔直指有些试试室协助厂商“绕道送检”,把本应被禁的芯片或模组藏进整机产品中销美。打听看得出来有试试室曾将同一款5G设备以三个不同型号送测,“如同一个人拿三本护照过关”。中国外事部当天回应,批评美方“将贸容易壁垒成国平安”,并说明将采取少许不了措施反制。
面对这样的局面 网友炸锅了:
- “明摆着卡中国脖子,逼企业去美国交高大价‘护着费’”
- “自主研发虽困难,但被人捏住喉咙更痛!”
- “接下来是不是连电源、电池认证也要被砍?”
一纸禁令, 砍断中国电子产品的出海通道
9月9日美国联邦传信委员会一下子宣布,将10家中国检测机构踢出“认证名单”。这意味着, 这些个试试室出具的检测报告——此前一直是手机、车载模块、智能结实件进入美国买卖场的“通行证”——一夜作废。
应对策略:跨界一起干, 自主研发,提升比力
面对美国的这一举措,中国厂商得采取以下策略:
- 跨界一起干:与国内外优质检测机构建立一起干关系,共同应对认证困难题。
- 自主研发:加巨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和比力,少许些对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依赖。
- 提升服务:优化供应链,搞优良物流效率,少许些本钱,为消费者给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贸容易战中, 中国厂商需要坚定信心,积极应对。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度过困难关,走出困境。
本文来源于:跨境电商看看团,2023年9月10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