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外贸指北

DTC品牌生命周期:探索成长阶段

从初创到市场认可:品牌成长阶段深度解析

品牌成长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从初创期到市场认可,每个阶段都需应对不同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从实战角度,深度解析DTC品牌成长阶段的关键要素,帮助品牌主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DTC品牌生命周期:探索成长阶段
DTC品牌生命周期:探索成长阶段
初创期:寻找差异化,建立品牌基础 关键策略:

聚焦产品差异化:在众多竞争者中,找到自己产品的独特卖点,并加以强调。

快速市场验证:通过小批量生产,快速进入市场进行测试,获取用户反馈。

建立品牌调性:通过视觉元素、文案风格等方式,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案例分析:

某个月我们广告投得很猛,团队都觉得“这波赢了”。结果财务一出报表,最终网站贡献净利率反而下降了。也意识到不是没投对广告,而是品牌力已经不足以支撑更高的转化了。于是,我开始从各营销渠道ROI转向关注更全面的指标,比如LTV, CAC和品牌对整体业务的贡献,尝试找到新的增长点。

快速增长期:渠道扩张,品牌认知提升

全渠道布局:在目标用户高频出现的全渠道布局,包括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等。

品牌建设:通过广告、内容营销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用户心智建设:通过品牌故事、用户案例等方式,加深用户对品牌的认知。

Chubbies核心策略:渠道覆盖密度。品牌开始积累认知,逐步在垂类形成差异化心智💪🏻。大家应该都多少熟悉北美DTC品牌Chubbies,他们的成功源于将“小众反叛”转化为差异化品牌资产,并通过全渠道扩张与内容深耕,实现从公园直销到上市公司的升级。最大的启示是在增长期快速意识到了‘表象指标’,进而专注用户心智与长期利润健康。

觉醒期:认知调整,平衡增长

聚焦核心用户:对目标用户进行细分,聚焦核心用户群体,提供更精准的产品和服务。

优化渠道结构:根据用户行为数据和销售数据,调整渠道结构,提高转化率。

提升品牌力:通过持续的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在用户心智中的地位。

Chubbies也取得了以下成果:很多公司一开始对“品牌”是敬而远之的——毕竟品牌建设听起来就是长期烧钱且难以预估的。资源有限的早期,最常见且现实的方式就是用极聚焦的产品来切入海外市场,先把销售跑起来,现金流稳住再说。因此通过数字广告就能快速获得直接流量和销售增长,品牌的成长也注定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段充满试错和认知升级的旅程。

优化运营效率: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加强品牌建设:持续进行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

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全球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实现跨越式增长。

因为订单量上来,内部也开始追求规模化增长,也逐渐有更多资源投入到品牌建设。于是广告预算翻倍开始投入品牌声量广告,社媒达人铺量做得更调性,团队扩张… 但这时候虽然收入在增长,数字广告的ROAS却开始下降,显示出边际效益递减。

品牌搜索量,是衡量品牌用户心智占领结果的重要指标。通过Google Trends、Google关键词规划师等工具,可以评估品牌在目标市场的自然认知度变化;FB、IG、TT等社交平台也有相关工具查询品牌在社交生态中的主动触达度。电商平台如shopify后台、Amazon等更是直接跟踪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建议品牌按月进行追踪对比,通过至少以上三种方式进行全面评估分析。

DTC品牌生命周期:探索成长阶段
DTC品牌生命周期:探索成长阶段

在目标用户高频出现的全渠道布局。当然也不能盲目全铺,需要优先覆盖重点区域,形成品牌认可后再向周边辐射。

早期,通过数字广告能快速获得直接流量和销售增长,但这种方式一旦爆品失速,流量和销售也会一起掉下来。此时,品牌力也比较薄弱,网站流量来源模式也较为失衡,多由付费投放为主,而代表品牌认知度的自然流量占比较低。

品牌力是增长的杠杆,但TAM是增长的边界。当品牌力不足导致转化率到达天花板,而DTC单一渠道的总覆盖市场仅20%,另外80%在amazon等电商渠道,线下商超等。因此,品牌应该能覆盖渗透目标用户的所有场景地点,而非让用户努力找到品牌。

平衡期的核心公式:可持续利润=+

平衡期的本质是“通过全渠道渗透释放品牌心智积累的价值”。这个阶段品牌已经具备了稳定的市场认知,增长节奏放缓但更稳健,ROI与贡献净利率也回升。虽然数字广告ROAS可能不再像最初那样高,但客户获取成本稳定,品牌贡献显著提升。

品牌全球化本质是用户心智资产的长期积累。Chubbies案例证明了当自然搜索占比突破35%、全渠道覆盖目标用户80%生活场景时,品牌便获得“流量依赖”转向“心智驱动”。

平衡期是品牌真正长大的时刻——你不再为流量焦虑,因为用户会带着对你的信任主动找来。

品牌成长拆成了四个阶段:从“初创期”-“快速增长期”-“觉醒期”-“平衡期”。在这个阶段,品牌需要快速收集用户反馈,找到能引爆的差异化卖点,并积累品牌的用户资产。

在过去的工作中,每个月我都会搭建一份网站流量来源和各渠道投入产出的追踪表,作为尽量清晰可量化的“工作汇报”:品牌营销的预算花哪了?流量从哪来?转化怎么样?这套模型在DTC初期非常好用,尤其是依托Shopify后台+GA面板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其实这个时候通常对于用户认知还是有点模糊,品牌形象也未完全确认,因此如何评估品牌营销的真实健康状况也更加困难。

现在回头看,这其实是最容易“自嗨”的阶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2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