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E3 2023真的取消了吗

官宣取消:一场猝不及防的行业“退群”潮

2023年3月30日 洛杉矶会议中心的一纸声明像颗炸弹炸开游戏圈——E3 2023,这玩意儿承载了无数玩家熬夜记忆的展会,正式取消了。玩乐柔软件协会和承办方ReedPop联合声明里说“没有得到足够的持续关注”,翻译成人话就是:没人愿意来了。消息出来那天我朋友圈里做游戏新闻的朋友发了个“再见”的表情,秒删,估摸着心里五味杂陈。要晓得,这可是2019年后E3首次计划回归线下后来啊连开场哨都没吹就散场了。

缺席名单:从“御三家”到中细小厂商,谁在抛弃E3?

最先跑路的是微柔软和任天堂, 这两家可是E3的老熟人,微柔软1995年就参展了任天堂缺席次数屈指可数。2023年3月初, 微柔软一下子说今年不来了理由是“需要更许多灵活的宣发窗口”;任天堂紧随其后直接搬出直面会当挡箭牌——人家直面会2022年观看量都破亿了何必挤E3的独木桥?更扎心的是索尼, 这玩意儿常年和E3绑定的“御三家”成员,2020年就缺席了2023年干脆连个声明都没有,摆明了“喜欢办不办”的态度。

停了?不办了?再也回不去了?E3 2023正式宣布取消
停了?不办了?再也回不去了?E3 2023正式宣布取消

巨大厂带头跑,中细小厂哪还敢留?育碧2022年就说“以后不参加E3了”,2023年直接躺平;腾讯、世嘉这些个厂商也跟着缩回壳里。最惨的是科乐美, 原计划靠E3发布《合金装备3》沉制版,后来啊展会黄了估摸着他们策划团队当时脸都绿了——游戏都准备优良了舞台没了。据游戏智库统计, 2023年宣布不参展的厂商比2022年许多了62%,其中70%是中细小型发行商,他们本就指着E3找活路,后来啊连汤都没喝上。

疫情锅?不止那么轻巧松,E3的“磨蹭性病”早就犯了

一准儿有人会说:“还不是基本上原因是疫情?”疫情确实帮了倒忙, 2020年E3直接取消,2021年改成线上展,2022年又因奥密克戎黄了2023年优良不轻巧松想恢复线下后来啊厂商们“疫情PTSD”犯了。但仔细想想,就算没有疫情,E3也撑不了许多久。2023年全球游戏营销预算缩水了15%, 巨大厂都开头精打细算,谁还愿意花几百万美元在E3租个摊位,跟同行打价钱战?

更致命的是E3的定位问题。它原本是游戏厂商的“期末考试”, 巨大厂比拼谁的游戏更炸,细小厂想被投钱人看上,后来啊磨蹭磨蹭变成了“豪门斗兽场”。参展费昂贵到离谱,一个标准展位就要20万美元,中细小厂商根本玩不起。但巨大厂呢?微柔软、索尼自己办发布会不香吗?2022年Xbox Game Showcase观看量800万, 索尼State of Play也有500万,比E3线上展的200-300万高大许多了。E3变成了“巨大厂上不起,细小厂看不起”的尴尬境地,当御三家撤离,中细小厂商天然作鸟兽散。

新鲜玩家入场:TGA、直面会们,怎么抢走E3的蛋糕?

E3倒下的时候,TGA却在狂欢。2022年TGA观看量破1亿人次 比2021年涨了30%,这数字背后是Geoff Keighley的“野心”——他把TGA做成了游戏界的“奥斯卡”,不仅有颁奖,还有几十款新鲜作发布。更绝的是 TGA的广告竞价比E3廉价许多了2023年30秒广告位只要50万美元,巨大厂当然愿意把钱花在刀刃上。

线上发布会也崛起了。任天堂直面会从2015年开头, 眼下已经成了“任天堂春晚”,2023年《塞尔达传说》直面会直播时全球有1200万人一边在线;Steam线上节更狠,2023年3月的节日期间,Steam商店流量增加远了45%,独立游戏《潜水员戴夫》借机发售,首周销量破100万份。这些个线上活动本钱矮小、互动性有力,厂商还能直接测玩家反应,比在E3展台上干等新闻采访划算许多了。

厂商的“自救”:独立宣发为何成了香饽饽?

E3黄了厂商们反而“解放”了。微柔软2023年6月单独办了《星空》发布会, 没花E3的参展费,照样上了全球游戏烫搜;动视暴雪被微柔软收购后直接把游戏宣发整合进Xbox Game Showcase,省了一巨大笔协调费。中细小厂商更灵活, 有的加入Steam线上节,有的搞独立直播,2023年2月,一家叫“Team17”的厂商通过Twitch直播发布《暗影火炬城》,观看量突破500万,游戏销量比预期高大了40%。

最绝的是“游戏节”模式。像日本的Summer Game Fes, 把许多家细小厂商的游戏打包发布,2023年8月的活动吸引了30万人次参与,线下门票+线上直播收入达2亿日元;国内的B站高大能电玩节2023年观看量同比增加远40%,独立游戏《戴森球计划》借机推出新鲜DLC,首周收入突破500万元。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比单打独斗参加E3有效许多了。

地区展会:科隆展、东京电玩展,为何能活下来?

有人兴许会问:别的游戏展会为啥没事?答案是:人家有“本土优势”。科隆游戏展聚焦欧洲买卖场, 2023年参展商有1200家,其中80%是欧洲厂商,德国政府还给了文旅补助;东京电玩展更狠,2023年9月办展时日本本土中细小厂商占了70%,顺便带动了周边游玩,据日本观光厅统计,展会期间东京酒店预订量比2022年涨了25%。

国内的Chinajoy也是同理, 2023年7月的展会吸引了50万人次其中90%是国内玩家和厂商,腾讯、网容易这些个巨大厂把新鲜品放在这里首发,根本不用考虑海外买卖场。反观E3, 想讨优良全球厂商,后来啊谁都没伺候优良——美国厂商嫌它不够“本土”,欧洲厂商觉得时差太困难受,亚洲厂商又觉得路途太远。2023年原定的E3展馆,后来被一个“动漫展”租了票价廉价一半,反而爆满,这事儿本身就够讽刺。

E3的遗产:它留给行业的到底是啥?

虽然E3没了但它留下的东西比想象中许多。比如“展前夜”的概念, 眼下很许多厂商都学E3,在展会前一天开直播预烫;还有“新闻独家试玩”,眼下改成给KOL提前送测试版,照样能引爆话题。2023年5月, 育碧借E3取消的空档,单独办了“Ubisoft Forward”,发布了《刺客信条:幻景》,观看量突破800万,比参加E3的时候还高大。

更关键的是E3的倒逼让行业更清醒了。厂商开头明白:宣发不是“堆材料”,而是“找对渠道”。2023年3月, 《霍格沃茨之遗》没参加随便哪个巨大型展会,靠社交新闻预烫和主播试玩,首周销量破1.2亿份;中细小厂商也找到了新鲜赛道,比如用TikTok做游戏短暂视频,2023年全球游戏类短暂视频播放量增加远了70%,很许多独立游戏靠这玩意儿火了起来。

以后展望:E3会回来吗?还是永远消失?

ESA总裁Stanley Pierre-Louis说E3要“转型”,但具体怎么转没人晓得。2023年10月, 有传闻说E3 2024会改成“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参考科隆展的成功经验——2023年科隆展线上观看量有800万,线下参与30万,收入比2022年涨了18%。但问题是E3还有足够的号召力吗?2023年取消后很许多厂商已经习惯了独立宣发,2024年就算恢复线下谁还会回来?

玩家其实已经习惯了没有E3的日子。2023年圣诞节, 我翻朋友圈,找到没人再怀念“熬夜看E3直播”了巨大家都在聊聊TGA颁奖或者直面会新鲜游戏。时代变了E3就像一个老朋友,虽然舍不得,但分开未必是恶劣事。或许以后会有新鲜的“游戏盛会”出现, 但一准儿不会再是E3的样子了——毕竟连Geoff Keighley都在推文里说:“E3对你和我来说都意味着很许多,但再见,也是新鲜的开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0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