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销量骤降,难道复活节真不是背锅的“替罪羊”

亚马逊卖家集体“喊衰”,复活节这次真实不背锅?

最近跨境电商圈里最烫闹的话题,莫过于亚马逊卖家的销量暴跌。打开卖家群,满屏都是“单量腰斩”“复活节害死人”的吐槽。有人说“老外都去过复活节了 谁还买东西”,这话听着挺有道理,可仔细想想——复活节每年都过为啥今年销量跌得这么惨?困难道真实的是节日的锅?

一个做了五年的亚马逊卖家老罗直接戳破窗户纸:“这玩意儿借口用了三年了 去年复活节也这么说前年黑五也这么说后来啊呢?问题没解决,库存越堆越许多。”他的话戳中了很许多人的痛处。当巨大家都忙着给复活节当“背锅侠”时真实正的杀手或许正藏在暗处。

亚马逊单量暴跌,卖家:复活节不背锅
亚马逊单量暴跌,卖家:复活节不背锅

复活节的“锅”, 背了太许多年反而成了遮羞布

“节前销量确实不错,可过节那几天巨大家都出去玩了谁还顾得上买东西?”这是不少许卖家的共同认知。但问题是复活节的关系到真实的有这么巨大吗?雨果跨境调研找到, 今年一季度销量下滑的卖家中,只有18%明确表示是复活节弄得的,剩下82%的人支支吾吾,说“兴许是买卖场巨大周围不优良吧”“比对手太猛了”。

更关键的是复活节的虚假期就那么几天前后还有正常的消费时段。一位主营家居用品的卖家细小林算了笔账:“复活节前后一周, 我的销量确实掉了30%,但节前两周我提前做了促销,补了库存,整体算下来月销量只降了10%。这根本不是‘暴跌’,更像是自己没规划优良。”

说到底,复活节成了最方便的借口。当卖家选品失误、库存积压、供应链断裂时一句“老外过节了”就能掩盖全部问题。可买卖场不相信眼泪,更不相信借口。

赚头“巨大跳水”:51%卖家一季度赚头下滑,谁在“偷走”获利?

比销量更让卖家头疼的是赚头。雨果跨境近期针对亚马逊卖家的调研看得出来 51%的卖家表示与2022年同期相比,一季度赚头明显下滑,31%的卖家赚头增加远,18%的持平。也就是说超出一半的卖家在亚马逊上“白忙活一场”。

“毛利率从20%掉到8%,广告费却占了35%,仓库费每月许多交2万,这生意还怎么做?”一位深厚圳巨大卖的运营总监在群里吐槽。他的困境很有代表性:物流费用涨了15%, 人力开支扩巨大了20%,广告本钱同比上涨30%,而产品价钱却基本上原因是比激烈被迫下调10%。一进一出,赚头被“薅”得所剩无几。

更可怕的是这种赚头下滑不是个别现象。某上市跨境电商公司财报看得出来 2023年一季度净赚头同比下滑42%,基本上原因是“产品变老弄得库存周转率减少,计提跌价准备许多些”。当巨大卖都扛不住时中细小卖家的处境可想而知。

产品“僵尸化”:没有淘汰机制, 仓库堆满滞销品

“不赚钱的、赚头率很矮小、动销很差、退货率高大、广告依赖度很高大的产品能淘汰。”资深厚卖家老罗的话,道出了很许多人的心声。但现实是不少许卖家的仓库里堆满了这样的“僵尸产品”。

一位做3C配件的卖家细小周告诉雨果跨境, 他去年跟风上架了一批“网红款”,后来啊上架三个月就滞销了。“当时觉得这产品在TikTok上很火,一准儿能卖爆,根本没做买卖场调研。眼下仓库里还有5000个,占着地方不说每月还要交3000仓储费。”

产品淘汰的标准,卖家们也各不相同。有的觉得“连续三个月毛利率不到5%, 日均销量细小于5,就该淘汰”;有的则坚持“运营3个月后赚头不能达到10%就下架”。但很许多中细小卖家根本没建立这套机制,往往是“短暂期卖不动就砍”,缺乏系统性评估。

“泛产品路线的巨大卖家有子公司和供应商,能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中细小卖家不一样,一开头就是全网搜罗爆款,看谁卖火就卖哪个,哪有时候做产品收集和淘汰?”细小周的话道出了中细小卖家的无奈。

供应商“反水”:从“甜蜜一起干”到“背后捅刀”

“供应商一下子涨价, 交期从30天延长远到45天还说要优先给巨大客户供货。”这是资深厚卖家细小宇最近遇到的糟心事。在他看来供应商和卖家之间的矛盾,早就埋下了伏笔。

跨境电商初期, 卖家为了飞迅速入局,一般是工厂推啥爆品就卖啥,没有固定货源渠道,在产品开模等方面也没话语权。因为买卖场越来越卷,供应商也开头“挑客户”——谁的赚头高大、订单量巨大,就优先给谁供货。

“有的供应商为了提升自己的赚头率,会把我们的爆款推给其他客户,甚至偷偷少许些产品质量。”细小宇举例说 他之前一起干的一家工厂,为了省本钱,把产品的材质从ABS换成了 cheaper 的塑料,后来啊退货率从5%飙升到15%。

为了避免被“卡脖子”, 细小宇的团队建立了供应商评估机制:“采购、质管、手艺部门组成细小组,评估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交货能力、价钱水平、手艺水平。做得优良的,我们会许多些订单量,优先支付货款;做得差的,直接淘汰。”

广告“烧钱”竞赛:点击本钱涨了30%, 转化率却跌了20%

“眼下亚马逊的广告就像个无底洞,投进去的钱根本看不见回响。”一位家居卖家的抱怨,道出了广告依赖症卖家的困境。2023年一季度,亚马逊平台的平均点击本钱同比上涨了30%,而转化率却减少了20%。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消费者对广告的耐受度少许些,更愿意点击天然流量。某卖家测试找到, 同样的广告预算,今年一季度的曝光量比去年同期少许了25%,点击量少许了18%,但花费却许多了12%。

更可怕的是很许多卖家已经离不开广告。一位3C卖家透露,他的店铺60%的销量来自广告投流,广告本钱占比达到45%。“一旦少许些广告预算,销量断崖式下跌,不投又不行,陷入恶性循环。”

比“内卷化”:同质化产品泛滥, 价钱战打到“骨折”

“我刚上架一个新鲜品,三天内就有5个跟卖,价钱直接比我矮小30%。”这是亚马逊卖家细小杨的日常。在比激烈的细分买卖场,价钱战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以蓝牙耳机为例, 2022年一款烫销款售价$59.9,2023年同类产品已经降到$39.9,但销量却没许多些几许多。“消费者觉得‘廉价没优良货’,反而更犹豫。卖家呢?价钱降了赚头没了只能偷工减料,后来啊产品质量越来越差,退货率越来越高大。”

雨果跨境数据看得出来 2023年一季度亚马逊平台的同质化产品投诉量同比许多些了45%,其中“价钱战弄得质量减少”的占比达到62%。当卖家都在拼价钱时没人愿意在研发和设计上投入,到头来陷入“越廉价越卖不动,越卖不动越廉价”的死循环。

突围策略:从“替罪羊”思维到“自救”行动

面对销量下滑和赚头压缩, 抱怨节日、吐槽买卖场都没用。真实正的出路,在于向内求——优化产品结构、管理供应链、少许些广告依赖、打造差异化比力。

在产品淘汰上,要建立许多维度评估体系。老罗的觉得能是:“根据资金、周转率、团队能效、运营模式、比度给产品划红线。比如毛利不到8%、日均销量细小于3、退货率高大于10%的产品,直接淘汰。季节性产品除外但也要提前规划清库存。”

在供应商管理上,要“分散凶险,集中优势”。细小宇的做法是:“找3-5家核心供应商,每家订单占比不超出30%。定期评估他们的交货质量、价钱稳稳当当性,对表现优良的供应商,能联合研发新鲜品,绑定长远期利益。”

在广告投放上,要“优化结构,少许些依赖”。某巨大卖运营总监分享经验:“眼下我们只投高大转化关键词, 把广告预算从45%压缩到25%,剩下的钱用来做站外引流——TikTok短暂视频、网红测评、独立站私域流量,效果比单纯投广告优良得许多。”

在产品差异化上,要“研发为王,专利护航”。一位成功打造爆款的卖家说:“我们团队有5个设计师,每月出20个新鲜款,其中3个会申请外观专利。就算有跟卖,我们的专利也能让他们付出代价。”

别再找借口, 活下去的关键在于“向内求”

亚马逊销量骤降,复活节确实不是“替罪羊”。真实正的问题藏在卖家的运营里——产品该淘汰的不淘汰, 供应商该管的不管,广告该优化的不优化,比该突破的不突破。买卖场不会基本上原因是节日而停下脚步,卖家也不能总想着找借口。

跨境电商的黄金时代已的人。毕竟真实正的机会,从来都藏在危机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08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