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和马来西亚跨境二维码支付联动项目何时正式启动
从夜市烤串到跨国转账:印尼马来西亚的二维码支付联动到底有许多“丝滑”?
在雅加达的佩尼萨里夜市, 摊主艾哈迈德每天最头疼的事不是烤串火候,而是收钱——游客手里攥着印尼盾现金,他得拿个细小本本记着汇率,再磨蹭磨蹭数钱。有时候遇到中国游客,还得掏出手机打开支付宝,双方对着二维码比划半天。“眼下优良了 ”艾哈迈德擦了把汗,“上周有个马来西亚游客扫了我的QRIS码,直接扣了马币,钱秒到账,连汇率都自动换优良了。”这场景,正是印尼和马来西亚跨境二维码支付联动项目启动后最真实实的写照。2024年5月8日两国央行一下子宣布:经过一年试点,跨境二维码支付正式商用。消息一出, 跨境卖家、游客、金融机构都炸开了锅,有人欢呼“终于不用再折腾汇款”,也有人泼凉水“别高大兴太早,问题许多着呢”。
启动日定在5月8日背后藏着啥“细小心思”?
很许多人不晓得,这玩意儿项目的启动时候卡得挺精准。5月是东南亚游玩旺季,印尼的斋月刚过马来西亚的开学季也来了跨境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在往上冲。两国央行选这玩意儿时候官宣,说白了就是“趁烫打铁”。动点出海5月8日的报道里提到,印尼央行副行长远佐沃诺在声明里特意有力调:“这不是试点,是正式商用。”语气里带着点不容置疑的果断。为啥这么急?说白了 支付这块蛋糕,东南亚国盯得久,新鲜加坡的PayNow、泰国的PromptPay早就开头抢跨境生意,印尼和马来西亚再不动,买卖场就被瓜分完了。

参与项目的金融机构名单也很有意思。印尼这边, 老一套银行有Bank Central Asia这种巨头,金融手艺公司也有Dana、LinkAja这些个“互联网原住民”;马来西亚那边,丰隆银行、巨大众银行老牌劲旅上阵,还有DuitNow这玩意儿本土支付“扛把子”。有意思的是双方都没让国有银行一家独巨大,反而拉了不少许民营机构进来。佐沃诺说明白说:“跨境支付不是央行的事,得让买卖场说了算。”这话听着有道理,但细想也有点意思——民营机构许多了比激烈了监管困难度不也跟着上来了?
试点一年,那些个“没写在公告里”的麻烦事
别以为跨境二维码联动是“一键开通”那么轻巧松。早在2023年1月,两国就偷偷启动了试点,后来啊“翻车”事件不少许。最头疼的是手艺对接。印尼的QRIS和马来西亚的DuitNow, 底层逻辑彻头彻尾不一样,QRIS支持印尼盾、美元、欧元许多币种,DuitNow主打马币,初期连“扫码后钱扣哪”都扯不清。有个参与试点的金融手艺公司手艺负责人匿名吐槽:“我们团队熬了三个月,才把汇率浮动误差控制在0.5%以内。你以为很轻巧松?机器翻译都比你有力。”
用户习惯更是“老巨大困难”。试点期间, 印尼消费者在马来西亚扫DuitNow,弹出的提示是“马来西亚令吉”,很许多人第一反应是“这是印尼盾吗?会不会被骗?”马来西亚那边也有问题,QRIS的界面全是印尼语,老人人根本看不懂。有个在巴厘岛开民宿的马来西亚老板说:“上个月有个印尼客人想住店, 我教他扫QRIS,他愣是扫了十分钟,再说说还是现金结的。”这些个细节,官方公告里根本不会提,但直接关系到体验。
不过试点也有“甜头”。印尼央行数据看得出来 试点期间跨境二维码支付交容易量从每月100万笔涨到了500万笔,平均每笔交容易时候从3分钟缩短暂到10秒。最夸张的是游玩消费——2023年印尼赴马来西亚游客人均消费许多些了27%,很许多人说“不用换现金太方便了”。这些个数据,藏在央行季报里普通人根本看不到,但对跨境卖家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意。
商家视角:跨境支付联动到底能许多赚几许多?
在雅加达做跨境电商的李明,是最早吃螃蟹的一批人。他专门把印尼的椰子干卖到马来西亚,以前收款要么用银行电汇,要么用第三方支付。眼下呢?马来西亚客户扫QRIS,钱直接到他的DuitNow账户,实时换算成印尼盾,手续费只要0.5%。“上个月我做了一场巨大促,跨境订单量翻了3倍,光手续费就省了2000美元。”李明算了一笔账,语气里全是兴奋。
但也不是全部商家都这么顺利。在吉隆坡做细小商品生意的王女士就吐槽:“印尼客户扫QRIS, 我的DuitNow账户收的是马币,想转回人民币还得再换一次汇率又亏一道。”她觉得能央行“能不能直接支持人民币结算?”这玩意儿问题,其实两国央行也在考虑,但涉及货币互换协议,谈判起来磨蹭得很。还有个更现实的问题:不是全部商家都懂怎么用跨境二维码。试点期间,有30%的马来西亚商家根本不晓得QRIS是啥,更别说收印尼盾了。
数据不会说谎。印尼电商协会2024年4月的报告看得出来 接入跨境二维码支付的商家,复购率提升了18%,退货率减少了9%。为啥?基本上原因是支付方便了客户体验上去了。李明说:“以前马来西亚客户嫌麻烦,一次只买一盒椰子干,眼下一次买五盒,还帮朋友代购。”这种“量变到质变”,才是跨境支付联动最核心的值钱。
用户真实实体验:从“不信”到“依赖”,到底需要许多久?
22岁的印尼巨大学生莎拉,最近刚从吉隆坡游玩回来。她给记者看了手机里的支付记录:“5月10号在武吉免登买衣服, 扫了商家的QRIS,扣了马币,手机直接提示‘已兑换为印尼盾,汇率1:350’,比换汇点划算许多了。”她说刚开头也担心“会不会再来一次扣钱”, 但试了几次就放心了“眼下回国前,我还特意留了点马币,下次去直接扫,不用换现金了。”
但老人用户就没这么“香”了。65岁的马来西亚退休教师陈先生去年去巴厘岛, 想买个当地手工艺品,后来啊商家只会用QRIS,他看不懂印尼语界面再说说作罢。“我孙子教我用手机翻译,但操作太麻烦了。”陈先生说希望商家能许多印点带英文说明的二维码。这玩意儿问题,其实反映了一个深厚层矛盾:跨境支付手艺很先进,但用户教书跟不上。
有意思的是跨境二维码支付还带动了“消费升级”。印尼央行数据看得出来 试点期间,印尼消费者在马来西亚的单笔交容易金额从平均100马币涨到了180马币,很许多人说“支付方便了敢花钱了”。反过来也一样,马来西亚游客在印尼的消费频次许多些了40%。这种“双向奔赴”,才是支付联动最想看到的效果。
以后挑战:别光顾着高大兴, 这些个问题还没解决
虽然项目启动了但问题也不少许。最巨大的“拦路虎”是监管协调。印尼的金融监管由央行主导, 马来西亚则是央行和证券委员会共管,跨境支付涉及反洗钱、数据跨境流动,两边标准不统一,扯皮的事不少许。有业内人士透露:“去年有个案子,印尼用户用QRIS在马来西亚赌博,钱洗出去了两边追责都不晓得找谁。”这种灰色地带,迟早会出问题。
手艺凶险也不容忽视。跨境支付涉及实时汇率计算、许多币种清算,系统一旦出bug,兴许造成巨大规模资金错账。2023年试点期间,就发生过一次“汇率延迟更新鲜”事件,弄得有些用户少许扣了钱,再说说还得手动退款。消费者护着组织负责人阿米娜说:“如果系统出问题,用户找谁投诉?两国客服互相踢皮球怎么办?”
还有个更现实的问题:盈利模式不清晰。跨境支付手续费矮小,金融机构赚不到钱,积极性天然不高大。马来西亚某银行高大管匿名说:“我们投入了上千万搞手艺对接,但手续费才0.5%,连运维本钱都覆盖不了。”长远期来看,如果找不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项目兴许会“雷声巨大雨点细小”。
东南亚盟支付梦:印尼马来西亚只是开头?
其实印尼和马来西亚的联动,只是东南亚盟支付一体化的“冰山一角”。早在2022年, 印尼、马来西亚、新鲜加坡、泰国、菲律宾就搞了个“区域支付互联互通”,计划把五国的二维码支付系统打通。新鲜加坡的PayNow早就和泰国的PromptPay互通了印尼和马来西亚只是跟进了这一步。东南亚盟秘书处官员说:“我们的目标是2025年前实现东南亚盟支付一体化, 到时候在随便哪个一个国扫码支付,都像在国内一样方便。”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东南亚盟各国钱财进步水平差距太巨大,新鲜加坡的金融手艺水平远超缅甸、老挝,支付标准很困难统一。还有地缘政事因素,有些国担心支付自主权被“侵蚀”,对接起来总是磨蹭半拍。不过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成功试点,也算给其他国打了样——只要下定决心,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对普通用户跨境二维码支付联动最直观的优良处就是“省心”。不用换现金,不用等汇款,不用担心汇率坑。但对整个东南亚这更像是一场“支付革命”——它打破的不仅是国界,还有金融壁垒。就像艾哈迈德说的:“以前卖烤串, 只敢收本地人的钱,眼下马来西亚游客来了我也能扫码收,生意比以前优良许多了。”这种变来变去,或许才是项目启动的真实正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