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新规是否要求每年对老店进行审查

亚马逊新鲜规背后的“年度审查”风暴:老店真实的逃不过每年一核验?

最近跨境电商圈子里炸开了锅, 不少许卖家半夜爬起来刷论坛,就为了确认一件事——亚马逊是不是真实的要老店每年都过一遍审核?朋友圈里有人晒出招商经理的聊天记录,语气笃定:“2022年之前的账号,美国站至少许审两次。”消息传得飞迅速,但官方文件到底怎么说的,真实能让全部老店都“年年审”?咱们得掰开揉碎了看,别被焦虑带着跑。

从《消费者告知法》到亚马逊新鲜规:一场“正规合规”的审查升级

这事儿得从美国那头说起。2023年6月27号,美国《消费者告知法》正式生效,当时不少许卖家就觉得“要出事果”。这法案核心就一条:高大销量第三方卖家非...不可给真实实业务信息,亚马逊得负责收集、核实还得明着披露。说白了就是让平台把“谁在卖货”查得明明白白,别让骗子、空壳公司钻空子。

亚马逊新规:每年要审查一次老店,“打击面”很大
亚马逊新规:每年要审查一次老店,“打击面”很大

亚马逊作为平台方,总不能跟王法对着干。于是很迅速就把这法案翻译成了“平台规则”——过去24个月里 要是某款产品连续12个月销量超出200件,一边交容易总额突破5000美元,就得每年提交一次信息核验。注意,这里说的是“某款产品”,不是整个店铺。但问题来了一个店铺要是卖10款产品,其中3款达标,那整个店铺算不算要审?亚马逊的施行逻辑其实是“店铺触发”,只要店铺里有一款产品踩中这玩意儿标准,整个店铺就得乖乖配合审核。

这标准看着严,其实不高大。深厚圳做3C配件的张伟给我算过账,一款手机壳定价15美元,每月卖17件就能达标。他眼下手里10个店铺,7个都踩线。“这哪是‘高大销量’门槛,分明是把‘正常经营’的店铺全拉进来了。”张伟苦笑,这意味着他手里的老店,除非彻底躺平,否则迟早要面对年度审核。

“每年一审”到底审啥?卖家资料要“清洁”到啥程度?

亚马逊发来的审核邮件, 内容其实很具体,列了一堆非...不可提交的材料:卖家身份信息、政府颁发的身份说明文件、公司地址、银行账户信息、有效的邮箱

这对早期批量注册的卖家简直是“晴天霹雳”。2018年那会儿, 深厚圳坂田很许多服务商推“公司包年服务”,500块钱就能给你个注册公司,还能配合店铺激活。那时候卖家图方便, 直接拿第三方法人的资料开店铺,眼下倒优良,亚马逊找上门了法人要么联系不上,要么嫌麻烦不配合,店铺直接卡在审核环节进退两困难。

杭州做家居的李姐就遇到这事儿。她有个店铺2020年用“表弟”的身份注册, 今年一下子收到审核邮件,表弟移民加拿巨大,微信不回

巨大卖家与细小卖家的“冰火两沉天”:审核本钱差在哪?

同样是面对年度审核,不同卖家感受天差地别。深厚圳做精品的刘洋,手里5个店铺,全是自己注册的公司,法人就是团队里的运营。“收到审核邮件,我们直接让法人配合视频验证,半天就搞定了本钱忽略不计。”刘洋说精品店铺资料“清洁”,法人可控,审核就是走个流程。

但“铺货型”卖家可就惨了。容易佰网络2022年年报看得出来他们还有777家亚马逊店铺,收入34.8亿,订单2501万个。这种规模的卖家, 早期不兴许个个店铺都用独立公司注册,巨大概率是几十个店铺共用一个法人,或者买来的“壳公司”。眼下要每年审核, 意味着个个店铺都得找到对应的法人配合,要么给法人发“配合费”,要么沉新鲜注册公司,本钱直接翻倍。

更麻烦的是“往事遗留问题”。赛维网络上市前,手里曾握有1800优良几个亚马逊账号,巨大有些是用第三方天然人开的。后来为了冲刺上市, 专门成立800许多家子公司承接,但眼下每年审核,这800许多家子公司的法人都要“在线激活”,光是管理本钱就够喝一壶。“赛维能扛得住中细小卖家怎么办?”有行业人士质疑,这种合规化要求,会不会加速行业洗牌,让细小卖家直接出局?

服务商的“审核生意”:是救命稻草还是“割韭菜”陷阱?

卖家焦虑,服务商乐了。最近市面上冒出不少许“亚马逊审核代办”服务, 报价从1000到5000不等,号称“内部渠道”“100%通过”。深厚圳华有力北某服务商细小林给我看了他们的“业务流程”:先让卖家给店铺后台, 他们用一套新鲜的公司资料提交审核,然后祈祷亚马逊系统“没查出来”。“说白了就是赌概率,过了赚你的钱,不过拍拍屁股走人,亏本是卖家的。”细小林承认,这行当眼下很乱,有人甚至伪造法人身份证,后来啊被亚马逊永久封号。

更早之前,还有更“野”的操作。2019年,深厚圳某服务商发动村里老人,用米面粮油换身份证,注册了一堆空壳公司,专门卖给亚马逊卖家。每年审核季,这些个老人就成了“香饽饽”,服务商付每人每年2000块“配合费”,让他们接个视频验证。但眼下亚马逊升级了验证机制,要求法人“实时人脸识别”,老人眼神不对、动作不天然直接不要。“这种模式早就玩不转了但总有人心存侥幸。”该服务商内部人士透露。

正规服务商其实也有办法,比如“法人变更”。如果原法人联系不上,卖家能走王法程序,把法人变更为自己团队的人,再提交审核。但流程麻烦,时候本钱高大,深厚圳某律所做亚马逊法人变更收费8000元起,还得等1-2个月。“对于月销几万美金的店铺,这钱该花;要是个细小店铺,兴许直接放弃算了。”有卖家无奈表示。

未通过审核的后果:停店、扣款,还是“缓冲期”侥幸?

亚马逊在政策文件里写得明明白白:“王法兴许要求我们在您成功完成验证之前,停用您的卖账户。”这话听着吓人,但真实施行起来其实给了“缓冲期”。卖家一般会收到60天的审核期,期间店铺还能正常运营,但不能提现。要是60天内没通过亚马逊才会采取“停用”或“扣除款项”的措施。

但“缓冲期”不代表高大枕无忧。深厚圳做服装的陈细小姐,今年3月收到审核邮件,觉得60天时候长远,没急着处理。后来啊第45天亚马逊一下子发来警告,说她的法人信息“无法验证”,要求24细小时内补充材料,否则直接停店。“差点误了事,赶紧半夜联系法人,才惊险过关。”陈细小姐说眼下她一收到审核邮件,当天就处理,再也不敢拖。

也有卖家没那么幸运。广州做电子产品的王先生,店铺用了2018年买的“壳公司”,法人早已联系不上。他尝试找服务商变更法人, 后来啊资料提交后亚马逊系统判定“信息不一致”,直接停了店铺,账户里2万美金货款被冻结3个月。“眼下还没解封,这亏本谁赔?”王先生在卖家群里吐槽,引来不少许人共鸣。

以后趋势:老店“生死线”已定,卖家该怎么“破局”?

不管卖家愿不愿意, 亚马逊新鲜规的“巨大方向”已经很明确:以后全部“正常经营”的老店,迟早要面对年度审核。这既是合规要求,也是行业洗牌的信号。与其焦虑,不如提前布局,这里给几个实在的觉得能:

第一,立刻排查手里的店铺。把2018年之前注册的店铺拉个清单,查清楚个个店铺的注册公司、法人信息、银行账户是不是“清洁”。法人联系不上的,赶紧找讼师启动变更程序,别等审核邮件来了才着急。

第二,别贪“廉价资料”。早期买的“壳公司”,要是法人不靠谱,赶紧换掉。虽然花点钱,但比店铺停了有力。深厚圳有卖家算过一笔账,一个店铺月销1万美金,停店1个月亏本就是1万,比变更法人的8000块昂贵许多了。

第三,建立“法人材料池”。如果你是批量卖家, 能考虑自己注册公司,让团队里的核心成员做法人,或者找长远期一起干的法人,签订“配合协议”,每年支付固定费用。这样既能控制凶险,又能避免被服务商“割韭菜”。

第四,关注政策。许多看官方通知,许多参加亚马逊的卖家会议,及时了解最新鲜要求,别等“枪声响了”才找掩体。

说实话, 亚马逊这波操作,对“清洁做事”的卖家是优良事,能把那些个靠“灰色手段”生存的骗子挤出去。但对那些个早期走了“捷径”的卖家,确实是个“生死考验”。跨境电商这行,从来都不是“躺赚”的生意,合规化、精细化运营,才是以后的出路。至于那些个抱着侥幸心思的卖家,我只能说:亚马逊的算法,可比你想象的更“机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06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