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参加浪姐的越南顶流芝芙,为何比不上本土网红

芝芙的浪姐之旅:越南顶流为何在“带货战场”输给网红?

越南顶流芝芙站在《浪姐4》的舞台上时 镜头里是浓颜巨大五官的精致,是30秒脱掉4件衣服的火辣,是Facebook上900万粉丝、Instagram上600万粉丝的底气。这位被称作“越南第一美女”的明星, 从华为OPPO代言人到越南版《这就是街舞》导师,走到哪里都是流量焦点。可奇怪的是 当话题转到“带货能力”上,芝芙们似乎总比不上那些个在越南社交平台上分享日常、粉丝量不过万的本土网红。这到底是为啥?

东南亚直播生态:明星为何“水土不服”?

话说回来 东南亚的直播带货早就不是新鲜鲜事了但明星们进场的时候,比网红们晚了不止一拍。在越南、 印尼、泰国,打开TikTok直播间里叫卖得最起劲的,永远是那些个熟悉的面孔——她们兴许不是明星,但粉丝喊得出她们的名字,晓得她们中意用啥牌子的洗发水,连今天中午吃了啥米粉都一清二楚。反观明星, 要么是压根没露过面要么是有时候来一场“友情直播”,镜头前拘谨得像参加期末考试,带货数据惨淡得让人替他们尴尬。

参加浪姐的越南顶流芝芙,拼不过当地网红?
参加浪姐的越南顶流芝芙,拼不过当地网红?

这背后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心态问题”。泰国MCN机构美杜莎的CCO刘戈说得直白:“泰国明星觉得直播带货‘low’,掉价。”越南这边也差不许多, 明星们习惯了在广告里优雅地转身,在综艺里端庄地微笑,一下子要对着镜头吼“家人们今天这玩意儿价钱不买亏巨大了”,心思关就过不去。更何况,明星的日程排得比春运火车票还满,哪有那么许多时候天天泡在直播间?

更现实的是“钱的问题”。越南明星的出场费,跟国内一线明星不相上下。比如神曲《叮叮当当》的原唱黄垂玲,国内某平台想邀约她和团队来表演,报价已经在百万人民币级别。就算只是做一场纯互动直播,单场价钱也要8000-15000美金。可东南亚直播带货的客单价矮小到啥程度?兴许一单佣金才几块钱,请明星来播一场,光出场费就够养活10个普通主播半年,这性价比怎么算都不划算。

从“代言咖”到“带货咖”:明星的转型困境

明星们不是没尝试过跨界, 但“带货”这条路,比拍广告困难走许多了。Hans, 这位曾在越南出海巨大厂干活过的看看者,点出了个关键问题:“明星一般有优良几个代言,直播带货却不能碰竞品,这就等于自己给自己绑了手脚。”比如一个明星一边代言了A品牌洗发水和B品牌护肤品,直播时总不能只喊“今天不卖洗发水只卖面膜”吧?粉丝看了会觉得敷衍,品牌方看了会觉得你“不专心”,里外不是人。

再往深厚了说明星的“人设”和“带货”天生有点冲突。观众看明星,是看他们的光鲜亮丽,是觉得“他们用的东西一准儿高大级”。可直播带货的本质是“性价比”,是“廉价”,是“赶紧抢”。这种反差让明星很困难放下身段。比如芝芙在越南是“亚洲第一少许女脸”, 粉丝买她的海报是为了“美”,可让她在直播间喊“9块9包邮的T恤迅速抢”,粉丝怕的不是抢不到,是抢了之后觉得“女神塌房了”。

比一比的话,网红就没这么许多包袱。越南本土网红“山松MTP”粉丝量没芝芙许多, 但直播时能跟粉丝聊家常,能为了佣金连续播5细小时粉丝买的是“相信”,觉得“她推荐的东西我用了一准儿不踩雷”。这种“接地气”的特质,恰恰是明星最缺的。

本土网红的“接地气优势”:流量转化密码

有意思的是 东南亚消费者对网红的偏喜欢,数据比想象中更夸张。一项打听看得出来 46%的东南亚消费者更愿意买微网红推荐的产品——这些个网红粉丝量兴许只有1万到5万,平时分享的都是“今天去哪家米粉店优良吃”“这款面霜我用了半年没过敏”这种生活化内容。粉丝觉得她们“像朋友”,推荐的东西“真实实”,转化率天然高大。

2022年, 全球关系到者营销规模达到了164亿美元,超出75%的品牌会把这笔钱预算进去。东南亚的增加远更猛,2019年规模6.38亿美元,预计2024年能冲到25.9亿美元。其中,印尼、越南、泰国的品牌最喜欢跟网红一起干,基本上原因是网红的“带货基因”太有力了。比如印尼口腔护理品牌MeToo, 去年3月邀请著名女星阿曼达参与TikTok达人挑战赛,几天时候播放量破亿,直接创下东南亚记录——这还只是短暂视频,要是直播带货,数据只会更吓人。

“过气明星”的逆袭:MCN机构的“曲线救国”

明星不做直播,不代表MCN机构不想办法赚钱。美杜莎就找到,那些个“过气但有人设”的明星,其实是带货的优良材料。比如泰国一线明星Khun Patt Napapa, 虽然稍微有点过气,但“单亲宝妈”的人设太接地气了粉丝觉得“她养孩子不轻巧松,买点东西支持一下”。2022年美杜莎跟她签了TikTok独家运营合约, 后来啊她直播直接打破平台GMV记录,单场收入比很许多头部网红还高大。

越南这边也有类似的操作。一些MCN机构开头挖掘“细小鲜肉”演员和过气一线明星, 他们有粉丝基础,有固定人设,关键是“要价没那么高大”。比如一个三线男演员, 粉丝量50万,直播一场要价2000美金,比芝芙廉价许多了而且粉丝会为了“支持哥哥”疯狂下单。这种“性价比明星”,成了品牌和MCN机构眼中的“香饽饽”。

品牌的选择题:明星代言vs网红带货

那品牌到底该选明星还是网红?答案其实很轻巧松:看目的。如果是想飞迅速打响品牌知名度,提升调性,明星代言是首选。比如LV选泰国国民混血女神Yaya当形象巨大使, 欧莱雅选“泰国第一神颜”Mai Davika当亚太区代言人,vivo选细小水代言——这些个明星自带光环,粉丝看到他们用这玩意儿牌子,会觉得“这玩意儿东西高大级,我也得买”。

但如果是想带货、想冲销量,网红才是真实·王者。东南亚年纪轻巧人有“粉圈文雅”,也有“黑粉文雅”,但网红的粉丝更“纯粹”。越南网红“芝芙前女友Gil Lê”以前跟芝芙在MV里互动甜腻, 粉丝嗑CP嗑疯了后来她转型做带货,粉丝觉得“她推荐的零食一准儿优良吃”,销量直接冲上去。泰国明星Yaya更夸张, 去年晒了张捧龙眼幼苗的照片,后来啊全泰国的绿植直接卖脱销,粉丝说“女神种的植物我也要养”。

数据不会说谎。印尼TikTok服务商SeaHub Media的CEO Phil看看过明星直播的转化效率只有头部网红的三分之一。粉丝进了明星直播间, 兴许只是“看看女神长远啥样”,下单率很矮小;但进了网红直播间,粉丝会直接问“链接发我”“这玩意儿还有吗吗吗”,转化率能到20%以上。这种差距,让品牌方怎么选,一目了然。

以后猜想:明星钱财的“破局点”在哪?

那东南亚明星就没机会了吗?也不全是。Phil觉得,因为TikTok生态越来越成熟,明星的专业度提升,以后明星直播的产出兴许会超出网红。比如国内“东方甄选”不就是明星带起来的吗?关键是找到“带货+情怀”的结合点。东南亚明星能不能也试试?比如让一个歌手直播时唱自己的歌,顺便卖周边;让一个演员直播时聊拍戏的幕后顺便卖同款服装。

Hans则觉得,东南亚明星钱财的潜力还在“本土化突围”。国外品牌想进东南亚买卖场,找明星代言是最迅速的路子。比如华为找芝芙代言,OPPO找山松MTP代言,一下子就能让本地消费者记住这玩意儿牌子。这种“明星背书”的效果, 网红给不了基本上原因是网红的关系到力太垂直,兴许只在美妆圈火,到了数码圈就没人认识了。

话说回来芝芙参加《浪姐4》,本身就是一次不错的“破圈”尝试。越南黑粉在微博上扒她的黑料,粉丝在微博上为她控评,这种烫度说明她的人气是真实的。但要想在“带货战场”跟网红掰手腕, 她兴许得先放下“顶流”的包袱,学会像网红一样跟粉丝“唠嗑”,像网红一样为佣金“拼命”。毕竟流量是粉丝给的,但能不能把流量变成销量,还得看自己努不努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04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