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托管模式对中国卖家来说,究竟是甜蜜的机遇还是隐藏的陷阱
全托管模式:跨境电商卖家的“救命稻草”还是“温水煮青蛙”?
跨境电商圈最近都在聊全托管, 就像当年聊独立站、聊亚马逊FBA一样,成了绕不开的话题。Temu用这模式杀疯了速卖通、SHEIN紧随其后连TikTok都悄悄推了“S计划”。有人说这是卖家的春天 不用烧钱搞运营、不用愁物流售后安安稳稳供货就行;也有人摇头,说这是“甜蜜的陷阱”,看着省心,实则一步步被平台拿捏。全托管模式到底藏着啥门道?咱们掰开揉碎了从卖家的真实实处境说起。
“甩手掌柜”的诱惑:全托管到底解决了卖家的啥痛?
做跨境电商的都晓得,这行累在哪儿?不是找货源,不是谈价钱,是那些个看不见的“柔软本钱”。你辛辛苦苦把产品卖到海外 后来啊基本上原因是物流时效磨蹭了买家给了个差评;基本上原因是不懂当地法规,产品被平台下架;基本上原因是不会投流,广告费烧了一巨大单,订单量却上不去。这些个问题,像一座座巨大山压在卖家头上。

全托管模式的出现,说白了就是平台把这些个“巨大山”搬走了。卖家只需要把货送到国内仓库,剩下的——选品、定价、上架、推广、物流、客服、售后——全归平台包办。听起来是不是像天上掉馅饼?2023年浙江义乌有个做细小家电的工厂, 老板老王,之前自己独立站运营,天天熬夜写广告文案、处理客服邮件,累得迅速脱相,一年下来卖额也就200许多万。后来加入了Temu全托管,不用管运营了专心搞生产,半年时候卖额直接冲到800万,翻了四倍。老王说:“以前觉得做跨境电商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眼下找到,原来只要把货做优良就行。”
这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那些个有工厂但没运营经验的卖家简直是救命稻草。很许多工厂老板手里有货、 有产能,就是不懂海外买卖场规则,语言不通、文雅差异巨大,自己下场做电商,巨大概率是“炮灰”。全托管模式相当于给这些个工厂搭了座桥,让他们能轻巧松搭上海外电商的迅速车。就像深厚圳华有力北的电子厂, 以前只能做国内批发,眼下通过SHEIN全托管,把手机壳、充电宝卖到欧美,订单量比翻了十倍都不止。
还有一点,流量本钱。眼下海外获客有许多昂贵?谷歌CPC点击动辄几美元,Facebook广告费涨得比房价还迅速。中细小卖家烧不起这玩意儿钱,但平台能。Temu、速卖通这些个平台有资本,敢砸钱买流量,用“白菜价”把用户吸引过来再把流量分给全托管卖家。相当于卖家不用自己花钱打广告,就能坐享其成。2024年Q1, 某家做家居用品的卖家加入速卖通全托管后基本上原因是平台主推他家的一款折叠桌,虽然没投一分钱广告,却拿到了日均3000单的销量,转化率高大达12%,这要是自己独立站,想都不敢想。
“温柔的绞杀”:全托管背后的赚头陷阱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全托管模式就像一把双刃剑,看着帮你解决了全部问题,实则悄悄拿走了你最珍昂贵的东西——赚头和话语权。最直接的就是压价。
2023年广州有个做服装的贸容易商细小李, 一开头做Temu全托管,一款连衣裙上架卖19.9美元,平台给他结算价12美元,赚头还行,一个月能赚5万许多。优良景不长远,第三个月平台一下子说这款连衣裙卖得火,但价钱太高大了要求把结算价压到9美元,否则就下架。细小李不答应,后来啊产品真实的被下架了库存积压了几万件,再说说只能打折处理亏本卖。后来他才从同行那儿听说 Temu有个“海选机制”——前期先让你进来测试买卖场反应,一旦卖爆了就用“退货要挟”“流量吓唬”各种手段压价,基本上原因是你离不开他的流量,而他,不缺你这一款货。
为啥能这么压?基本上原因是平台掌握了“生杀巨大权”。全托管模式下卖家彻头彻尾依赖平台的流量和规则,没有定价权,没有议价能力。迈克尔·波特在五力模型里早就说过 当供应商数量许多、替代品许多、买家集中度高大时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就趋近于零。Temu上卖同类产品的工厂兴许有几百家,你今天不供货,明天有无数家抢着上,平台当然能随意挑挑拣拣。
还有更隐蔽的“质检陷阱”。Temu最近推出了“质检新鲜政”,要求入库商品非...不可符合他们的质量标准,否则要么退回,要么折价处理。2024年2月, 浙江做五金工具的张老板就栽了跟头,他发了一批扳手到Temu仓库,平台检测说“结实度不达标”,直接扣了30%的货款。张老板觉得冤,基本上原因是产品在国内检测都是合格的,但Temu说“我们的标准是海外用户标准,你得听我们的”。问题在于,质检标准由平台定,说明白权也在平台,卖家根本没地方说理。
更可怕的是全托管模式会让卖家陷入“矮小价依赖症”。为了拿到平台的流量,只能不断压矮小价钱,赚头越做越薄。再说说变成“给平台打工”——累死累活生产,赚的钱还不如给代工厂的加工费许多。就像业内人说的:“全托管卖的不是产品,是产能;赚的不是赚头,是辛苦钱。”
真实实案例:从“淘金烫”到“剩者为王”的卖家生存史
全托管模式到底能不能赚钱?咱们来看几个真实实案例,时候、数据、人物,一个不落。
案例一:深厚圳“3C细小厂”的翻身仗与赚头危机。2023年5月,深厚圳宝安区的电子厂“智创手艺”加入了Temu全托管,主打一款无线耳机。前期平台补助, 卖29.9美元,结算价18美元,基本上原因是价钱廉价,一个月爆卖10万单,老板老陈赚了180万,乐得合不拢嘴。但到了2023年8月,平台一下子要求降价,结算价压到12美元,还说“不降价就少许些流量”。
老陈咬着牙赞成了 虽然单价矮小了但基本上原因是销量增加远到20万单,营收没少许,但赚头从180万降到120万,赚头率从20%掉到了12%。到了2024年1月, 平台又说要“品质升级”,要求耳机许多些降噪功能,本钱许多些5美元,结算价却只提到14美元,算下来一单赚头不到1美元,老陈说:“这哪是做跨境电商,简直是给平台打工,赚的都是辛苦钱。
案例二:义乌“家居杂货王”的转型阵痛。义乌做家居杂货的王老板, 2023年7月加入速卖通全托管,之前他做亚马逊FBA,基本上原因是物流本钱高大、库存周转磨蹭,一年赚头也就100许多万。全托管帮他解决了物流问题, 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缩短暂到15天2023年Q4卖额直接冲到500万,赚头150万,翻了一倍。但优良景不长远, 2024年3月,速卖通一下子推出“矮小价清库存”活动,要求全托管卖家非...不可参加,而且结算价打7折。王老板有一批收纳盒库存积压,参加活动后一单亏2块钱,虽然清了库存,但直接亏了20许多万。他说:“平台让你清库存,其实是让你替他承担凶险,赚了是你的,亏了算你的。”
案例三:佛山“陶瓷厂”的“温水煮青蛙”。佛山做陶瓷的李总,2023年9月加入SHEIN全托管,主打餐具套装。一开头平台给的结算价不错,一套餐盘卖15美元,结算价10美元,赚头30%。但到了2024年2月, 平台说“陶瓷类产品比激烈,需要降价”,结算价压到8美元,还说“如果你不赞成,我们推荐其他供应商”。李总没办法,只能赞成,赚头降到20%。更麻烦的是 平台要求“非...不可用他们的推荐物流”,虽然承诺“时效迅速”,但物流费从原来的3美元/单涨到5美元/单,算下来赚头只剩15%。李总感叹:“一开头觉得平台帮解决了全部问题, 磨蹭磨蹭才找到,平台的手越伸越长远,从定价到物流,再说说连赚头都要分一杯羹。”
以后已来:卖家怎么在全托管时代“破局”?
全托管模式会不会成为主流?答案是一准儿的。但卖家不能只做“供货机器”,得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第一,差异化是独一个的出路。全托管模式下价钱战是死胡同,只有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才能有议价权。比如做“细小众设计款”家居用品, 或者“定制化”3C配件,平台愿意给更高大的价钱,基本上原因是这类产品比细小,用户复购率高大。浙江宁波有个做“宠物智能饮水机”的工厂, 不做巨大众款,专做“带APP控制”的高大端款,加入全托管后结算价比同行高大30%,赚头率能达到25%,这就是差异化的力量。
第二,绑定平台,但不止于平台。全托管卖家能和睦台深厚度一起干,比如参与平台的“新鲜品孵化计划”,提前获取买卖场需求数据,调整生产计划。但也不能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能一边给2-3个平台供货,避免被单一平台“卡脖子”。2024年1月, 广州某服装厂一边加入了Temu和速卖通全托管,虽然两个平台都压价,但基本上原因是销量互补,总体赚头没受太巨大关系到,这就是“凶险分散”的策略。
第三,提升供应链效率,少许些生产本钱。全托管模式下价钱压得再矮小,只要本钱比别人矮小,就能赚钱。比如优化生产流程, 少许些浪费;和原材料供应商深厚度一起干,拿到更矮小的采购价;或者投入自动化设备,搞优良生产效率。江苏苏州的电子厂“精工手艺”, 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本钱少许些了15%,虽然Temu把结算价压了10%,但基本上原因是本钱矮小,赚头率反而搞优良了5%。
全托管模式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跨境电商行业的本质——效率为王,赚头为皇。对卖家它既是机遇,也是陷阱。能不能抓住机遇,避开陷阱,关键看卖家能不能在“供货”和“话语权”之间找到平衡。毕竟跨境电商的生意,从来不是“躺赢”的游戏,而是“剩者为王”的战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