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印尼TikTok电商在总统未签字的情况下

政策悬而未决:TikTok电商的印尼“生死局”

9月25日Tech in Asia报道, 印尼贸容易部计划本周正式发布修订后的电商法规,这关乎TikTok在印尼的生死命运。法规一旦生效,印尼人能刷短暂视频,却不能直接在TikTok购物——只能推广,不能交容易。截止发稿,总统佐科·维许多许多还未签字,但本地新闻已传得沸沸扬扬,内阁会议上“禁令”似乎已成定局。TikTok印尼通讯主管Anggini Setiawan急了:“200万家本地企业靠我们扩张业务,600万卖家和700万用户怎么办?拆分平台只会挡着创新鲜!”

线下商家的“围剿”与线上卖家的“夹缝”

雅加达丹那阿邦买卖场, 东南亚最巨大的纺织品买卖场,空气中还飘着棉絮,但商人们脸上没啥笑意。服装商Hendri Tanjung站在空荡荡的店铺里 指着手机里TikTok直播间的矮小价衣服:“每件才20美元,我这进价都不止。以前一天能卖2000美元,眼下300美元都困难。”他说隔壁三家店已经关门,员工要么转行要么回了老家。这里的商家把TikTok当成了“敌人”,觉得它用矮小价砸了他们的饭碗。

总统仍未签字,印尼TikTok电商还有救?
总统仍未签字,印尼TikTok电商还有救?

线上卖家也没优良到哪里去。22岁的Zilla兼职做女装直播, 选品跟线下同步,后来啊直播间平均观看人数20-30人,“刷屏的都是同行,没人买”。她试过把价钱压到和TikTok一样,但运费一加,还是比不过。“线下实体店被冲击,线上又卷不过两头不是人。”

政策背后的“本土护着主义”逻辑

印尼政府盯上TikTok电商,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总说要护着“中细小微企业”,这口号喊得比谁都响。2020年1月, 印尼海关一下子改了跨境捐税规矩:起征点从75美元降到3美元,箱包、鞋、纺织品的关税跟着涨。Bukalapak立刻打住跨境招商,Shopee赶紧下架矮小价穆斯林服饰,还得有BPOM认证。中细小企业部长远Teten Masduki直接宣布:“13种跨境商品,禁止进印尼!”

2021年更绝,总统佐科在贸容易部活动上明着喊话:“抵制外国货!本土企业衰败,电商就是罪魁祸首!”他觉得外国商品廉价,把本地细小店都挤垮了。眼下轮到TikTok,理由一样——“你有自己的支付和物流,搞电商会垄断买卖场”。

从“Project S”传闻到征税风波:TikTok的“躺枪”史

7月26日 金融时报爆出TikTok有个“Project S”项目,想对接中国供应链,搞全托管模式,类似Temu、Shein。后来啊呢?TikTok压根没计划落地印尼,但印尼新闻和官员集体上演“狼来了”:“他们要来倾销矮小价商品!”Teten Masduki第一个跳出来说这会“损害中细小企业利益”。

7月27日贸容易部宣布要修法规:进口商品最矮小价钱150万印尼盾,社媒购物还得征税。TikTok赶紧表态:“Project S不会来印尼,我们早缴税了支持新鲜规!”但没用,9月12日贸容易部副部长远在国会直接放话:“要禁止社媒直接卖货,基本上就是TikTok。”

TikTok的“求生欲”:合规与抗议的两面

TikTok在印尼确实下了血本。2020年之后不少许中国跨境电商卖家转成了本土卖家,搭上TikTok电商的迅速车。眼下政府要掐断这条道,他们能不急?Anggini Setiawan这几天嗓子都说哑了:“我们不是来抢生意的,是来帮本地企业卖货的。600万卖家里70%是细小微企业,没了TikTok,他们怎么办?”

但光抗议没用,TikTok开头“切割”——说跨境业务不做了只做本地供应链。甚至有人传,他们愿意把社交和电买卖务拆成两个公司,各拿一个执照。这操作,像不像以前阿里分拆电买卖务?只不过印尼政府要的,兴许是更彻底的“物理隔离”。

卖家们的“自救”与“转场”

机灵的卖家已经开头行动了。有的把货搬到Shopee、 Lazada,虽然流量不如TikTok,但至少许平安;有的干脆做本土品牌,找本地工厂代工,价钱拉高大30%,避开矮小价战;还有的搞私域,在WhatsApp建客户群,发新鲜品预告,直接下单。“以前依赖TikTok算法, 眼下得靠自己攒客户了”雅加达的3C卖家Adi说“虽然累,但至少许不用天天担心政策变脸。”

但不是全部人都能转。做细小商品批发的Rina就没那么幸运:“我一件赚头才2美元,搬到其他平台佣金更高大,根本赚不到钱。”她眼下只能等,等政府到头来决定,等TikTok给出新鲜的方案。

行业关系到:社交电商模式的“印尼试错” 如果禁令真实的落地, 印尼1.25亿TikTok月活用户,兴许要“分流”了。Shopee、Lazada这些个老牌电商估摸着偷着乐,毕竟用户习惯已经培养起来了。但社交电商的“短暂平迅速”优势, 兴许就没了——用户刷视频看到中意的东西,不能直接买,得跳转到其他平台,体验感差了一巨大截。 更关键的是印尼成了社媒监管的“试验田”。其他国看着呢:如果TikTok在印尼能被“拆分”,那东南亚、拉美买卖场,是不是也能如法炮制?社交电商的“内容+交容易”模式,兴许要被沉新鲜定义了。

以后变数:总统签字与否的蝴蝶效应

眼下全部眼睛都盯着佐科·维许多许多的签字笔。如果他签了 TikTok就得马上拆业务,申请双执照,卖家也得跟着调整策略;如果没签,兴许只是“加有力监管”,比如管束进口矮小价商品,或者要求社媒平台给本地商家更许多流量。 “等得人心慌, ”TikTok本地商家Sarah说“昨天备货,今天怕政策变了卖不掉,明天又怕仓库积压。”这种不确定性,才是最折磨人的。

印尼的这场博弈, 没有赢家

线下商家想赶走TikTok,但矮小价需求真实实存在没了TikTok,用户兴许还是会找其他渠道;线上卖家想接着来做,但政策悬而未决,谁也不敢巨大胆投入;TikTok想合规,但政府的“护着主义”像一堵墙,怎么推都推不动。

或许,印尼政府该想想:与其堵,不如疏。帮本地商家提升比力,而不是把全部问题都推给电商。毕竟用户要的永远是“优良货+矮小价”,至于在哪里买,他们才不在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3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