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低调的北京厂商,半年内连续推出爆款
藏在写字楼里的出海黑马
北京中关村南边的写字楼里 点点互动的办公室常年没几许多动静,不像有些巨大厂门口停满豪车,连前台都挂着“奋斗者”标语。这里的人说话轻巧声细语, 会议室的白板总画着密密麻麻的流程图——直到今年2月,他们的《寒霜启示录》一下子冲上美国iOS畅销榜Top 10,Sensor Tower的数据看得出来这款游戏连续两个月霸占全球SLG收入榜首,9月收入直接拉到去年同期的4.2倍。更让人意外的是 半年前,同题材的《Frozen City》已经在模拟经营赛道杀出血路,月活用户突破千万呃。你说这算不算“闷声发巨大财”?可偏偏这家矮小调的北京厂商,把“连续出爆款”做成了自己的日常。
从“废土”到“冰原”:题材里的生存密码
说实话, 末世生存题材在游戏圈早被玩烂了僵尸、辐射、丧尸……玩家都看腻了。但点点互动偏要啃这块结实骨头,还啃出了新鲜花样。《Frozen City》和《寒霜启示录》都选了“冰雪末世”这玩意儿细分赛道, 画风凉得能掉冰渣——建筑裹着厚厚的积雪,居民裹着兽皮取暖,暴风雪一来屏幕外的你都忍不住想裹紧外套。这种独特的视觉辨识度, 让它们的买量素材在Facebook和TikTok上格外扎眼,用户点进去前还以为是纪录片片段,一上手就陷进去了。

更绝的是他们没把题材当皮肤,而是揉进了玩法里。《Frozen City》里 你要分配工人伐木挖煤,保证火堆不灭,不然居民第二天就冻成冰雕;《寒霜启示录》更狠,暴风雪周期缩短暂,居民的需求还变刁钻了——有人要烫汤,有人要毛皮,你稍微磨蹭一步,系统就弹出“居民体温过矮小”的红字警告。这种“生存压力”的具象化, 让模拟经营从“种田养老”变成了“末日逃生”,连平时只玩三消的阿姨都忍不住下载试试。
“轻巧中度+SLG”:被劝退玩家的“润滑剂”
提到SLG, 很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肝爆肝爆”,建城、练兵、合服,不花半年别想上排名。但点点互动偏要打破这玩意儿魔咒。《寒霜启示录》的前期引导, 愣是把SLG做成了生存解谜——前三十章,你差不离不用考虑打架,全琢磨怎么让一百优良几个居民活下去:猎人细小屋打猎,厨房熬汤,火堆烧柴,连厕所的位置都要规划,不然居民抱怨“臭气熏天”会关系到效率。这种“轻巧中度”的开局, 像给玩家递了一杯温水,等他们习惯了经营节奏,第六章一下子甩出“巨大地图战斗”,联盟邀请弹窗跳出来时你才找到自己已经“肝”进去了。
更机灵的是他们把RPG养成的碎片化时候利用起来。角色升星要收集碎片,但推图就能掉;建筑升级要等队列,但冒险章节的“挂机产出”能填补空白。据点点互动内部人士透露, 这种“许多线程玩法”让用户日均在线时长远从老一套SLG的40分钟拉到65分钟,留存率提升了20%。去年9月, 《Frozen City》在韩国买卖场测试时他们找到“模拟经营+轻巧度RPG”的组合让30日留存达到了35%,远超行业平均的22%——这数据后来成了《寒霜启示录》立项的关键依据。
买量里的“玄学”:8万组素材换来的Top 10
从“港台细小试”到“美国主战场”的精准投放
AppGrowing世界版的统计图看得出来《寒霜启示录》的买量投放像坐过山车。2月上线时日均素材还不到百组,主攻港台和韩国——这两个地方对冰雪题材收下度高大,比也没美国那么卷。到了6月, 画风突变:素材量倍增,美国买卖场的投放占比从15%飙到60%,Facebook和TikTok上全是“暴风雪中拯救幸存者”的短暂视频,有的素材里连角色冻得发抖的细节都做了特写。
效果立竿见影。美国iOS畅销榜排名从Top 150一路“飞升”到Top 10,9月甚至冲到过第4位。Sensor Tower的数据看得出来 这款游戏在美国买卖场的月流水突破8000万美元,其中60%来自买量转化。更夸张的是 他们的素材投放本钱比同品类矮小了15%,基本上原因是冰雪末世的画风太独特,用户点击率比普通SLG素材高大了23%。DataEye研究研究院的人说:“这相当于在红海里挖了条蓝海沟渠,别人还在拼刺刀,他们已经架起巨大炮了。”
“Fail Fast”的数据道理:6个月从Demo到爆款
点点互动的高大层去年跟我们聊过他们的开发流程:“立项先看天花板, 模拟经营的天花板是10亿美元,SLG是50亿,我们就选后者。然后找10人团队做Demo,6个月内测,每2个月淘汰一次不合格的制作人。”听起来像流水线作业,但后来啊说明,这种“数据驱动”的模式效率惊人。《寒霜启示录》从立项到上线只用了8个月,比行业平均少许了4个月。
他们的测试逻辑也很“凉”:“如果3个版本数据没变来变去, 就砍掉项目,这叫‘Fail Fast’。”去年《Frozen City》测试时 他们找到“暴风雪频率”是关系到留存的关键变量——原来频率太矮小,玩家觉得没意思;太高大,又觉得太虐。再说说定的是“每3天一次细小暴风雪, 每10天一次巨大暴风雪”,这玩意儿数据后来被直接复用到《寒霜启示录》里上线首月的7日留存达到了42%,比预期高大了8个百分点。
对抗性观点:“短暂周期开发”不是原罪, 是解法
行业内总有人说“SLG出海是换皮生意,靠买量堆数据”,但点点互动的案例打了这些个人的脸。《寒霜启示录》的代码复用率只有30%, 巨大有些玩法都是沉新鲜开发的——比如“联盟群体引导”系统,借鉴了《Puzzles & Survival》的三消转SLG逻辑,但做了本土化调整:美国玩家中意社交,他们就许多些了“联盟互助任务”,玩家帮盟友抵御暴风雪,能得到稀有材料。这玩意儿改动让联盟活跃度提升了35%, Sensor Tower的数据看得出来这款游戏的付费用户中,68%加入了联盟,远高大于行业平均的45%。
还有人质疑“半年出两款爆款,质量能保证吗?”但《Frozen City》和《寒霜启示录》的评分说明了相反:前者在App Store评分4.7, 后者4.5,差评里最许多的居然是“求出续作”。这说明,短暂周期开发不是粗制滥造,而是精准抓住用户需求的“迅速反能力”。点点互动的人说:“我们不做完美产品, 只做‘够用且惊喜’的产品——用户要生存压力,我们就加暴风雪;要社交,我们就优化联盟系统;要肝度适中,我们就把SLG战斗延后到第六章。需求在哪,我们刀就往哪砍。”
从“单点爆款”到“题材矩阵”:点点的“赛马逻辑”
冰雪末世+X:不止SLG一种玩法
其实《Frozen City》和《寒霜启示录》只是点点互动“题材矩阵”的两块拼图。早在2021年, 他们就在《菲菲巨大冒险》里试水“模拟经营+剧情”,把养宠物做成了主线;2022年的《Idle Mafia》又把放置卡牌和黑帮经营结合,月流水破了5000万美元。眼下回头看,这些个产品看似随机,实则藏着套路:同一个题材,用不同玩法“试错”,哪个成了就加巨大投入。
冰雪题材就是最优良的例子。《Frozen City》验证了“模拟经营+末世生存”的买卖场收下度后 《寒霜启示录》立刻跟上,用SLG收割更沉度的用户。据内部人士透露, 他们正在开发冰雪题材的第三款产品,兴许是“SLG+卡牌”,甚至有人提议做“冰雪末世+盖模拟器”——反正用户中意这玩意儿画风,就往深厚了挖,直到把题材的潜力榨干。
内部赛马:让10个团队试10个方向
点点互动的办公室里永远一边运行着5-8个项目。个个品类都有2-3个团队在赛马, 模拟经营有《菲菲巨大冒险》和《Frozen City》,放置卡牌有《Valor Legends》和《Awaken Chaos Era》,连三消都有团队在测试。这种“广撒网”的模式, 让他们总能踩中风口——去年三消品类遇凉,他们立刻转向“模拟+X”,今年SLG回暖,又立刻把材料倾斜到《寒霜启示录》。
更困难得的是他们不怕输了。去年有个冰雪题材的放置卡牌项目, 测试数据一直上不去,团队主动申请砍掉,材料转到《寒霜启示录》的开发上。这种“迅速刀斩乱麻”的决策, 让他们的项目成功率达到了行业平均的2倍——据data.ai统计,点点互动2023年上线的5款新鲜品,有3款进入了全球畅销榜Top 100。
行业启示:在“卷”不动的地方,找缝隙
SLG出海卷到啥程度?美国买卖场Top 20的产品, 买量本钱比两年前涨了300%,素材同质化得像流水线——不是“国王复仇”,就是“部落争霸”。但点点互动偏偏在“冰雪末世”这玩意儿没人关注的角落里撕开了一道口子。这说明, 所谓的“红海”,往往是那些个被全部人盯着的地方,而真实正的蓝海,藏在用户的“隐性需求”里:谁说SLG一定要打打杀杀?玩家也兴许想“在暴风雪里给居民熬碗烫汤”。
他们的成功还说明了另一件事:数据不是冰凉的数字,是用户的“心跳”。《寒霜启示录》的“暴风雪频率”调整,本质上是对用户情绪的捕捉——太虐,用户流失;太松,用户觉得没意思。这种“情绪化运营”,比单纯的数值堆砌更有效。点点互动的人说:“我们每天看用户评论,不是找差评,是找‘痛点’。有人说‘取暖系统太麻烦’,我们就一键取暖;有人说‘联盟任务太沉’,我们就改成可跳过。用户要啥,我们就改啥,改到他们离不开为止。”
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凶险——依赖题材和买量,一旦审美累或政策变动,就兴许翻车。但至少许眼下 这家矮小调的北京厂商,用“连续出爆款”的事实告诉全部人:在跨境电商和游戏出海的赛道上,没有永远的“蓝海”,只有永远“会找缝隙”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