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新推出的@功能,能否抢走谷歌和苹果的生意
一个细小细小的@,怎么就成了“流量炸弹”?
最近刷到个视频, 哥们儿用ChatGPT捣鼓代码,中间一下子@了个叫AI PDF的工具,让论文摘要,接着又@Grimoire,直接根据摘要生成可施行代码。全程没离开对话框,代码跑通那刻,评论区炸了:这玩意儿要翻天?说实话,一开头看到OpenAI宣布内测@功能时我也没觉得有啥稀奇——不就是微信群里@优良友吗?真实用起来才找到,这哪里是@,分明是把AI工具串成了流水线。
1月27号, OpenAI悄悄上线了GPT mentions,轻巧松说就是ChatGPT Plus用户能在对话框里@随便哪个GPTs。不用再去GPT Store里翻找,不用复制粘贴后来啊,直接输入@加工具名,就能把“工人”叫来干活。比如你让@Canva GPT生成海报, 不满意再@Midjourney调整风格,再说说@Grammarly改文案,全部活儿在同一个对话框里干完。

从“工具箱”到“流水线”,@功能 了啥?
之前GPT Store刚上线那会儿, 我试过不少许GPTs,感觉像个杂货铺:想要查资料用@ResearchGPT,做PPT用@Beautiful.ai,写代码用@Code Interpreter。个个GPT都是独立细小作坊,用完就走,根本记不住哪个优良用。眼下有了@功能,彻头彻尾不一样了。
举个具体例子:2024年1月, 内测用户@Khan Academy GPT给细小孩辅导数学,找到讲解不清楚,直接@Wolfram Alpha补充公式推导,再说说@ChatGPT把知识点整理成漫画。整个过程用户全程在ChatGPT里打转,根本不需要打开数学网站或教书APP。这种无缝衔接,彻底打破了“打开工具-完成任务-关闭工具”的老习惯。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第三方机构Statista监测看得出来 2023年12月GPT Store上线后用户平均单次用时长远8分钟,而1月底@功能内测期间,这玩意儿数字飙到了15分钟。更关键的是 用户调用GPTs的次数从平均每次2.3个许多些到5.7个——相当于原来逛杂货铺只买两样东西,眼下直接打包一整个购物车。
谷歌的“流量焦虑”:200亿美金说不要就不要?
聊@功能,绕不开谷歌。毕竟这么许多年,谷歌搜索早就成了“上网”的代名词。但仔细想想, 谷歌的买卖模式本质是“流量中转站”:你输入问题,它给你一堆链接,你点开链接就跳出谷歌生态,它靠广告赚点击的钱。2023年谷歌财报看得出来搜索广告收入2300亿美金,其中70%来自用户点击第三方链接后的广告展示。
眼下@功能让ChatGPT成了“流量终点站”。用户问问题,直接给答案;需要工具,@一下就调用,后来啊还是回到对话框。根本不需要跳出。这不就是动了谷歌的蛋糕?2024年1月, 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一度下跌5%,买卖场琢磨师直接把原因归结为“AI聊天工具兴许改变用户搜索习惯”。
更扎心的是用户对@功能的反馈比想象中更猛。白鲸出海编辑部拿到内测资格后 让10个试用者完成“查找2023年全球AI芯片销量数据并生成图表”的任务,后来啊看得出来:用谷歌搜索平均需要4.2分钟,打开3个数据网站,复制粘贴5次;用ChatGPT@Statista GPT加Canva GPT,全程2.1分钟,后来啊直接导出图表。效率提升50%,还省去了来回切换的麻烦。
苹果的“生态闭环”:@功能会不会戳破180亿的“护着费”?
如果说谷歌怕的是用户不点链接,那苹果怕的就是用户离开生态。巨大家都晓得, 苹果默认用谷歌搜索,每年要付给谷歌180-200亿美金“护着费”,这笔钱占苹果年赚头的15%,比百度2023年全年营收还高大。为啥苹果愿意给?基本上原因是一旦用户打开Safari浏览器搜索,就意味着离开苹果地盘,谷歌能承接流量,苹果只能拿点分成。
但AI时代不一样了。@功能让ChatGPT成了“生态中枢”,用户不管怎么@工具,都在对话框里打转。这不就是苹果一直想要的“闭环”?2023年9月, 苹果悄悄收购了AI搜索引擎公司Optalysys,2024年1月又有外媒曝光iOS 18测试版集成自研AI搜索模块。种种迹象说明,苹果兴许真实要和谷歌“分手”了。
反观@功能,虽然眼下还只是内测,但已经让开发者嗅到商机。2024年1月, 教书类GPT“QuizWhiz”上线@功能后付费用户量增加远120%,基本上原因是老师能直接@它生成试卷,再@Grammarly检查语法,不用打开三个教书网站。这种“一站式解决”的体验,对封闭生态的冲击比想象中更巨大。
@功能的“阿喀琉斯之踵”:真实能颠覆谷歌苹果吗?
说@功能能颠覆谷歌苹果,有点太乐观了。谷歌手里有王牌——2023年全球搜索引擎份额92%,用户习惯不是一天能改的。我让同事试过用ChatGPT@功能查“附近优良吃的”, 后来啊它生成的餐厅信息有3家已经关门,还不如谷歌地图实时。谷歌的实时数据和生态覆盖,短暂期内AI聊天工具还比不了。
苹果的护城河更深厚。结实件+柔软件+服务的闭环,让用户黏性极高大。2023年iPhone用户换机率68%,远高大于安卓的41%。就算ChatGPT@功能再优良用,没苹果结实件支撑,也很困难打入核心场景。毕竟谁会为了一个对话框,专门买台Windows电脑?
更现实的问题是@功能本身的局限性。2024年1月GPT Store数据看得出来 上线的300万个GPTs中,评分4分以上的只有30%,巨大有些都是“一次性工具”。比如@Travel Planner GPT订酒店,后来啊推荐的优惠价比官网昂贵20%。用户试几次找到不优良用,天然就回谷歌了。
普通用户能从@功能里捞到啥?别被“革命”忽悠了
对普通用户@功能眼下更像“尝鲜玩具”。20美金/月的Plus会员门槛,劝退了不少许人。我身边用朋友,80%都是免费版,根本用不了@功能。就算买了Plus,巨大有些人也只会在干活日打开,平时还是刷抖音、用谷歌搜索。
但对开发者和企业,彻头彻尾是另一回事。2024年1月, 电商公司Shopify上线@功能后客服团队用@Order Tracker GPT查物流,@Reply Generator GPT写邮件,效率提升40%。本钱算下来比雇佣10个客服省了15万美金/年。这种垂直场景的值钱,远比“颠覆谷歌”来得实在。
以后的“流量打仗”:谁会笑到再说说?
以后几年,AI工具的比一准儿会从“比谁答案准”转向“比谁生态顺”。谷歌兴许会把Gemini AI直接集成进搜索后来啊, 让用户不用点链接就能获取答案;苹果兴许会把Siri和自研AI搜索结合,在iOS里实现“一句话搞定全部事”;而野心,明摆着是通过@功能把ChatGPT变成“AI操作系统”,全部工具都在里面跑。
但到头来决定胜负的,兴许不是手艺,而是用户习惯。就像当年没人能想到, 人们会放弃实体键盘用触屏手机一样,眼下也没人敢说以后某天我们上网只需要对着一个对话框说话。但@功能至少许说明了:AI工具的串联,确实能让效率提升一个档次。
至于谷歌和苹果的生意,会不会被抢走?或许不会彻头彻尾消失,但一准儿会变。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出现后诺基亚的功能机生意没了但苹果和谷歌的手机生意却做巨大了。AI时代,流量入口会变,但用户对“高大效解决问题”的需求永远不会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