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8月新增多项费用,这项调整对消费者和卖家有何影响
亚马逊8月费用调整风暴来袭,卖家赚头“雪上加霜”还是行业洗牌契机?
最近跨境圈的烫搜话题,差不离被亚马逊的“费用调整”霸屏了。8月的日历刚翻过一半, 卖家们的邮箱里就陆续弹出各种费用变更通知,广告管理费、增值税、仓储费……许多项新鲜增和上涨的费用像一波波浪头,拍得不少许卖家有点晕。有人直呼“赚头薄如刀刃, 经不起这么折腾”,也有人暗自盘算“本钱上涨了是不是该淘汰掉那些个不赚钱的链接了?”这场突如其来的费用调整,到底会让卖家们的钱包再缩水几分,普通消费者又会不会感受到这阵“涨价风”?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事儿。
广告管理费“突袭”加拿巨大站, 卖家广告预算再遭“缩水”
8月1日不少许做加拿巨大站的卖家都收到了亚马逊的邮件,内容让不少许人心里“咯噔”一下——从8月15日起,加拿巨大站要新鲜增广告管理费了。费率3%,听着不高大,但细究起来这笔钱可不轻巧松。有资深厚卖家算了笔账:虚假设一个链接日常广告花费1000美元, 过去这1000美元就是纯粹的广告支出,但眼下兴许要额外掏30美元的广告管理费,相当于本钱直接上涨3%。关键是 这笔费用不是按广告投放地算的,而是按买家账号所在地算的——哪怕你只开了美国站广告,只要加拿巨大、法国、意巨大利这些个国的买家点了你的广告,都兴许触发对应国的广告管理费。

这事儿在卖家群里炸开后有人吐槽“亚马逊这是要逼我们关掉全部矮小ROI的广告吗?”也有人分享了自己的应对经验:“已经把广告定向里的‘加拿巨大’国排除出去了 虽然会亏本一有些流量,但总比白白交管理费有力。”据了解, 这次新鲜增广告管理费的国不止加拿巨大,法国、意巨大利、西班牙、英国、奥地利和土耳其早就开头收了费率从2%到7.5%不等,土耳其更是高大达7.5%。有卖家统计过 自己的广告本钱基本上原因是这笔费用,整体上涨了5%-8%,原本10%的广告ROI直接缩水到了5%左右。
广告管理费不是“新鲜面孔”, 但这次“吃相”有点困难看
其实广告管理费对老卖家来说不算陌生,亚马逊在2023年就开头在有些国推行了当时基本上是为了应对当地的数字服务税。但这次加拿巨大的加入,让覆盖范围一下子扩巨大了不少许。更让卖家不爽的是 这笔费用的计算方式太“玄学”——你根本不晓得哪个国的买家会啥时候点击你的广告,只能被动收下额外本钱。有卖家调侃:“感觉自己像个冤巨大头,钱莫名其妙就被扣走了还不晓得该找谁说理。”
说实在的, 亚马逊在邮件里也说明白了这笔费用是为了遵守当地的法规要求,把本钱转嫁给卖家。但卖家们可不买账:“法规是亚马逊遵守的,凭啥本钱让我们出?”有行业琢磨师指出,这种“本钱转嫁”其实是平台在利用买卖场优势地位,把合规压力转嫁给最没劲势的卖家群体。毕竟对亚马逊这笔钱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对中细小卖家兴许就是压垮骆驼的再说说一根稻草。
欧洲本土号增值税“落地”, 跨境卖家避税“捷径”被堵死
如果说广告管理费是“细小打细小闹”,那欧洲本土号的增值税调整,就是给不少许卖家来了个“沉击”。8月1日起, 亚马逊欧洲站的政策发生了变来变去:原本由Amazon Services Europe s.àrl给的服务,转由Amazon EU s.àr.l.给。轻巧松说就是当地增值税规则要适用亚马逊收取的全部费用了包括佣金、FBA运费,甚至是店铺月租。
这对用欧洲本土号的卖家可不是细小事。有德国本土号的卖家晒出了自己的获利对比:以前提现1000欧元, 眼下到手只有800欧元,剩下的200欧元被扣了20%的增值税。更麻烦的是这笔税不是对订单卖额收的,而是对亚马逊收取的各项服务费收的。也就是说 你卖一件商品赚了100欧元,平台佣金30欧元,这30欧元就要交20%的税,相当于你光佣金这块就被额外抽了6欧元。
“扫号潮”后 本土号“优势”不再
说到欧洲本土号,很许多老卖家都晓得,这是2023年9月亚马逊代扣代缴增值税后不少许卖家为了避税搞的“细小机灵”——在欧洲本地注册公司,开本土账号,以为能逃过平台的代扣代缴。但亚马逊早就盯上了这些个操作,2023年以来已经搞了许多轮“扫号潮”,封了不少许不合规的本土账号。
这次增值税调整,算是彻底堵上了这玩意儿“漏洞”。有业内人士透露,眼下亚马逊对本土号的审核越来越严,不仅要求公司注册信息真实实还要提交完整的税务说明。某深厚圳巨大卖2024年3月基本上原因是本土号税务不合规,被封了200优良几个链接,直接亏本了300许多万人民币。这次8月的增值税政策,更像是给全部本土号卖家敲响了警钟:“避税这条路走不通了要么合规,要么退出。”
有意思的是非本土账号的欧洲站卖家这次反而没受太巨大关系到。不过也有卖家担心:“亚马逊会不会哪天也对非本土账号开刀?”毕竟平台的政策向来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次对本土号试水,下次兴许就推广到全站点了。
仓储费、 Prime专享折扣费“双管齐下”,旺季运营压力倍增
除了广告和增值税,仓储费和Prime专享折扣费的调整,也让不少许卖家感到“压力山巨大”。亚马逊在2024年开年以来就没停过“加费”:入库缺陷费、 入库配置费、矮小库存费……眼下又许多了个Prime专享折扣收费。有卖家算了笔账,从年初到眼下各项运营本钱平均上涨了15%-20%,赚头地方被压缩得所剩无几。
仓储费的调整尤其让卖家头疼。根据亚马逊最新鲜公告, 除了标准尺寸商品的月度库存仓储费在10月至12月旺季期间没变,其他尺寸的仓储费都上涨了。更关键的是 从2023年2月1日起,这项费用就开头生效了很许多卖家基本上原因是没提前规划,弄得年前积压了一巨大堆库存,仓储费交了不少许。某家居类卖家透露, 自己2023年基本上原因是仓储费过高大,光是滞销库存就亏了50许多万,2024年再也不敢囤货了。
Prime专享折扣费:卖家的“甜蜜的负担”?
Prime专享折扣费也是个新鲜东西。轻巧松说就是如果你的商品参与了Prime专享折扣,亚马逊会额外收取一笔费用。覆盖的国和广告管理费差不许多,加拿巨大、法国、意巨大利、西班牙、英国都在列。有卖家试过 原本一个商品卖20美元,赚头3美元,参加Prime专享折扣后额外扣了1美元费用,直接变成亏本买卖。
但亚马逊似乎也给了点“甜头”——一边推出了一些省钱政策, 比如少许些有些物流费用,搞优良新鲜卖家的佣金减免比例。不过卖家们对此并不买账:“省的钱还不够交新鲜增的费用,亚马逊这是左手倒右手,玩呢?”
消费者端:价钱传导与选择困境, 购物体验悄然改变
卖家们的本钱压力,到头来会不会转嫁给消费者?答案是一准儿的。有数据看得出来 2024年第二季度,亚马逊平台上有8%的商品价钱出现了5%-10%的上涨,基本上集中在家居、3C、服饰类目。某3C卖家直言:“广告管理费和仓储费上涨了不涨价就得亏本,但涨价了又怕卖不动,左右为困难。”
除了价钱上涨,消费者兴许还会感受到“选择变少许”了。不少许卖家为了控制本钱,已经开头砍掉一些矮小赚头的链接。有消费者在社交新闻上吐槽:“以前买细小配件能选几十款,眼下只剩几个昂贵的了。”更麻烦的是 广告管理费的推行,兴许弄得卖家少许些广告投放,一些细小众优质产品的曝光机会变少许,消费者想淘到“宝藏商品”更困难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 消费者到头来为本钱买单
Prime专享折扣费的推出,对消费者来说也不全是优良事。虽然短暂期内能拿到一些折扣,但长远期来看,卖家兴许会通过少许些产品质量或少许些服务来弥补本钱。有位三天两头在亚马逊买母婴用品的妈妈找到, 以前买的一款婴儿爬行垫,材质厚实又柔柔软,最近买的新鲜款明显变薄了价钱却没降几许多。“估摸着是卖家为了压缩本钱,在材料上动了手脚。”
不过也有消费者表示:“如果商品质量优良,价钱稍微涨一点也能收下。”关键在于,卖家能不能在涨价的一边,保持甚至提升产品体验。毕竟跨境电商比激烈,消费者不缺选择,谁的服务优良、性价比高大,就选谁。
卖家应对策略:本钱优化与差异化突围
面对亚马逊的“连环收费”,卖家们也不是只能坐以待毙。有经验的卖家已经开头调整策略了。在广告方面 有人通过优化定向,排除高大费率国,把广告预算集中在高大ROI的国;有人则少许些纯展示型广告,许多些自动广告的比沉,搞优良点击转化率。有位做家居类目的卖家分享, 自己通过地域优化,广告管理费本钱少许些了15%,整体广告ROI反而提升了2个百分点。
在库存管理上,“精细化”成了关键词。有卖家开头用第三方工具做库存预测,避免积压;还有的把滞销库存放到海外仓清仓,宁可少许赚点也不交仓储费。某深厚圳巨大卖2024年Q1通过库存周转优化,仓储费支出少许些了20%,效果显著。
合规不是“选择题”, 而是必答题
对于欧洲本土号的卖家税务合规成了当务之急。有卖家开头找专业的税务事务所帮忙,梳理公司税务流程,确保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虽然合规会许多些一些本钱,但比被封号有力许多了。某卖家2024年4月基本上原因是税务合规, 许多花了5万块钱请税务顾问,但保住了200优良几个链接,算下来还是划算的。
产品端,“差异化”成了卖家的救命稻草。有卖家开头注沉产品创新鲜, 申请专利,搞优良附加值;有的则在包装和上下文体验上下功夫,比如许多些赠品、优化售后流程,用服务留住客户。一位做宠物用品的卖家, 通过在包装里附赠“宠物护理手册”,复购率提升了18%,虽然产品本钱许多些了但赚头反而更高大了。
行业看看:政策频繁调整下的跨境电商“新鲜常态”
亚马逊的这次费用调整,其实不是偶然。近年来因为跨境电商比加剧,平台为了提升赚头,不断通过各种名目许多些收费。有行业数据看得出来 2024年亚马逊卖家的平均运营本钱比2022年上涨了30%,赚头率则减少了5个百分点。这种“内卷”趋势,让很许多中细小卖家感到喘不过气。
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行业洗牌的机会。那些个只会“铺货”、 缺乏比力的卖家,兴许会被淘汰出局;而那些个注沉合规、精细化运营、产品有比力的卖家,反而能趁势崛起。有业内人士预测, 以后3年,跨境电商行业会进入“巨大鱼吃细小鱼”的阶段,只有真实正有实力的卖家,才能在亚马逊的规则下生存下来。
从“野蛮生长远”到“精耕细作”,卖家怎么进步?
回顾跨境电商的进步历程, 从早期的“铺货就能赚钱”,到眼下的“精细化运营”,行业一直在进步。亚马逊的政策调整,其实也是在推动卖家进步。那些个抱怨“平台太狠”的卖家,兴许需要反思:自己的核心比力到底是啥?是价钱优势,还是产品创新鲜?是运营能力,还是品牌关系到力?
有位做了8年亚马逊的老卖家说得很有道理:“以前亚马逊是‘爸爸’, 卖家是‘儿子’,爸爸让干嘛就干嘛;眼下亚马逊是‘合伙人’,卖家也得有自己的本事,才能一起干长远久。”确实在跨境电商的下半场,只有那些个真实正搞懂消费者、懂得控制本钱、持续创新鲜的卖家,才能笑到再说说。
亚马逊8月的费用调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卖家的短暂板,也照出了行业的以后。对于消费者 兴许会经历一段“习惯期”,价钱起伏、选择少许些在所困难免;但对于卖家这既是挑战,也是转型的契机。那些个能在这次“风暴”中站稳脚跟的卖家,以后或许能走得更远。毕竟跨境电商的赛道,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断习惯变来变去、拥抱变来变去的人,才能成为到头来的赢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