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成立两年销售额破5亿,当红女星跨界做美妆

明星做美妆,是流量狂欢还是值钱革命?

谁说跨界就是玩票?赛琳娜·戈麦斯用Rare Beauty狠狠打了脸。2020年9月,这玩意儿顶着“全球4亿Instagram粉丝”光环的女星,一下子把美妆品牌摆上台面。没人想到,两年后它卖额能砸出5亿美元,估值冲破20亿美元,结实生生把“粉丝钱财”熬成了“值钱钱财”。你以为这只是运气?拆开Rare Beauty的玩法,里头藏着明星品牌从“割韭菜”到“立口碑”的进步密码。

从“完美偶像”到“破碎战士”:品牌灵魂的意外觉醒

七岁出道,赛琳娜的人生像被架在聚光灯下的标本。爆红时万人追捧,塌房时千夫所指,她经历过感情背叛,扛过红斑狼疮的病痛,更在抑郁症的泥潭里爬了三年。这些个本该是黑料的“污点”,却被她揉进了Rare Beauty的骨血。品牌名“Rare”罕见、 特别,直接戳破“美=完美”的谎话——你看,连创始人都带着裂痕,谁还敢逼你做个无瑕的虚假人?

成立2年销售额破5亿美元,当红女星跨界做美妆
成立2年销售额破5亿美元,当红女星跨界做美妆

2020年品牌上线时她没急着推新鲜品,反而拍了一支素颜视频。镜头里她眼角的细纹、 没遮住的痘印,配上那句“化妆是享受,不是掩盖”,直接把美妆行业的“完美滤镜”砸得粉碎。有意思的是这种“破碎感”反而成了杀器。Google Trends的数据看得出来 赛琳娜的个人搜索烫度与Rare Beauty的品牌搜索量像坐上了跷跷板,她一上烫搜,品牌独立站流量跟着涨30%。消费者买口红前,先喜欢上了创始人的“不完美”。

包装上的“反人性设计”:把红斑狼疮患者当用户

别以为明星品牌只顾颜值,Rare Beauty的包装藏着更狠的细节。赛琳娜因红斑狼 Lupus 弄得手部肌无力,团队竟把这玩意儿“病”变成了设计灵感。全部口红、腮红的盖子都顶着个圆球,不用拧,一按就开——手没劲的人单手也能操作。这玩意儿设计后来被肌无力患者疯狂安利,有人在细写“第一次觉得化妆品是为我这种人做的”。

更绝的是色号选择。不做白皮专属,而是推出覆盖6种肤色的液体腮红,连深厚肤色模特都能找到匹配色。2021年Soft Pinch液体腮红上线,12细小时丝芙兰库存告罄,深厚肤色色号反而卖得最迅速。这说明啥?Z世代要的不是“巨大牌同款”,而是“为我定制”。

15美元的“奢侈品”:价钱亲民≠品质打折

明星做美妆,总逃不掉“割韭菜”的骂名。要么定价虚高大,要么质量拉胯。Rare Beauty偏要走中间路:把价钱压在15-25美元, 直接怼MAC、Urban Decay这些个老牌。有人质疑“廉价没优良货”, 后来啊打脸来得很迅速——液体高大光能扛8细小时脱妆,粉底液添加玻尿酸和维生素E,成分表比有些300块的还清洁。

亲民价钱不是妥协,是算过账的。赛琳娜团队找到,Z世代平均每月花在美妆上的钱不超出50美元,昂贵了他们直接划走。于是把爆款定价卡在20美元左右,让年纪轻巧人“闭眼入”。2022年黑色星期五,独立站客单价从35美元降到22美元,销量直接翻3倍,算下来总营收反而涨了。

TikTok上的“反套路营销”:不炫技, 只讲真实

别的品牌拍TikTok广告,讨厌不得把滤镜拉满,模特妆容精致得像AI画的。Rare Beauty偏不。他们找的素人博主,有哭花了脸的,有手抖画歪的,甚至有刚做完化疗没眉毛的。一条“用腮红遮泪沟”的视频, 没随便哪个教程,就拍女生边哭边涂,配文“哭的时候也要美着”——播放量破2000万,带动腮红销量涨40%。

更机灵的是“单产品轰炸”。2023年3月推粉状腮红,全平台只推这一款,连官网首页都换成它。5月换去角质沐浴露,照样all in。这种“少许即是许多”的策略,让每款产品都能集中火力冲烫搜。数据看得出来单款产品发布时TikTok相关话题播放量比许多款齐发时高大2.8倍,转化率反而提升35%。

1200万美元的“生意经”:用慈善换相信

明星品牌最轻巧松翻车的是“立人设”。Rare Beauty直接把人设变成生意:成立Rare Impact Fund,承诺十年捐1亿美元给心思身子优良项目。2023年底累计捐了1200万美元,每卖一支口红捐1美元。消费者买单时感觉自己不是在消费,是在做公益。

这招太毒了。第三方机构调研看得出来72%的Z世代愿意为有世间责任感的品牌许多花10%的钱。Rare Beauty的复购率所以呢高大出行业平均水平18%, 有人甚至说“这支口红的钱,一半给了产品,一半给了赛琳娜的基金会”。

范冰冰们学不会的“全球课”:本土化还是标准化?

范冰冰的Fan Beauty Diary在国内卖到8.5亿GMV,2024年冲东南亚却栽了跟头。照搬国内“成分党”营销,后来啊东南亚消费者更吃“颜值包装”;定价对标世界巨大牌,当地人均收入根本扛不住。反观Rare Beauty, 进英国时把官网改成英式英语,进日本时推出细小尺寸包装,连支付方式都接入当地电子钱包——看似微调,实则抓住了“全球品牌,本地思维”的精髓。

更致命的是范冰冰们总想“一口吃成胖子”,Rare Beauty却懂得“磨蹭即是迅速”。2020年只在北美卖,2021年才进欧洲,2023年才入亚洲。每进一个买卖场,先做6个月用户调研,甚至让消费者投票选新鲜品。这种“笨办法”让品牌扩张速度磨蹭了但用户忠诚度却高大了——欧洲买卖场的复购率比北美还高大5个百分点。

独立站里的“细小心机”:把流量变成“留量”

明星品牌最怕流量来了留不住。Rare Beauty的独立站藏着几个“钩子”:首页放用户素颜妆前妆后对比图, 真实实到让人想下单;色号查找工具输入肤色,自动推荐产品,转化率直接提升28%;购物车页面不推“满减”,而是说“买这支腮红,帮捐1美元给心思诊所”——平均订单值钱从22美元涨到35美元。

流量来源也藏着玄机。46%的流量来自品牌词搜索,说明用户是“带着相信来的”。但更狠的是 他们故意不做SEO优化,让“Rare Beauty不优良用”这类负面词也能搜到,然后附上客服回复。这种“不遮丑”的做法,反而让搜索相信度提升40%。

美妆行业的“警钟”:流量退潮后剩啥?

这两年明星美妆品牌死了一巨大片:某歌手的品牌上线3个月就倒闭,某演员的口红积压千万库存。为啥Rare Beauty能活?基本上原因是它早就看透了:明星光环是入场券,不是免死金牌。Z世代要的不是“明星同款”, 而是“和我一样”的品牌——接纳我的不完美,懂我的细小焦虑,甚至愿意为我的值钱观买单。

你看,赛琳娜没把自己当“明星”,而是当成“用户”。肌无力患者、抑郁症女孩、深厚肤色女孩……这些个被老一套美妆抛弃的人,成了她的核心用户。这才是跨界最狠的玩法:不是流量变现,而是值钱共鸣。当其他明星还在琢磨怎么割粉丝韭菜时 Rare Beauty已经把韭菜种成了森林——基本上原因是树根,扎在了用户的真实实需求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0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