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上中国卖家是否已经接管,导致销售额下降80%

美国卖家的“血泪史”:从月入2万到开Uber, 谁动了他们的蛋糕

“2024年是我做亚马逊8年来最糟糕的一年,现金流慌到连员工工钱都迅速发不出来了这个。”一位在美国德州经营家居用品的卖家老张在行业论坛里发帖,配图是空荡荡的仓库和堆积如山的滞销库存。他不是个例, 类似的哀嚎在跨境电商社群里刷了屏:有卖家说卖额从月均2万美元暴跌到5000美元,被迫去开网约车补助家用;有卖家直言“过去两个月销量掉了80%,页面点击量直接归零”;还有卖家找到,自己刚研发的新鲜药草研磨机,上架不到一个月就被中国卖家用一半价钱“卷”到排名前100,按那东西价钱卖,每单赚头连1美元都不到。

这些个声音指向同一个话题:亚马逊上中国卖家是不是已经“接管”了平台,把本土卖家逼到无路可退?但真实相兴许没那么轻巧松。就像老张说的,“我们卖不动,真实全赖中国卖家吗?我看未必, 亚马逊自己改了搜索规则,Temu又来抢流量,再加上美国老百姓眼下连买菜都要比价,哪有那么优良做。”

销售额下降80%,美亚卖家:中国卖家已接管亚马逊
销售额下降80%,美亚卖家:中国卖家已接管亚马逊

数据拆解:中国卖家占比“不升反降”, 哪来的“接管”

提到“中国卖家接管亚马逊”,很许多人会想起2020年那波中国卖家占比飙升——从2017年的16%一路涨到2020年的42%,GMV占比跟着水涨船高大。但到了2024年,情况变了。Marketplace Pulse的数据看得出来 2024年5月,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这四巨大亚马逊核心买卖场,中国卖家在头部卖家中的占比已经从2024年1月的36%降到了30%。换句话说中国卖家不仅没“接管”,反而在分流。

为啥会有这种反差?雨果网曝出的一组数据给出了线索:2022年5月, 速卖通上活跃的新鲜商家数量环比4月暴增了180%,而同期亚马逊中国卖家的新鲜增数量却同比减少了40%。这背后 是500许多家亚马逊中国卖家正在洽谈入驻全球速卖通的“AE Mall”项目——他们不是在“接管”亚马逊,而是在“逃离”亚马逊。

“封店潮”留下的伤疤还没愈合。2021年那波巨大规模封号,让不少许中国卖家亏本惨沉。有卖家做了5年亚马逊,一直规规矩矩用FBA发货,零投诉零违规,一下子收到封号邮件,理由栏空白。更惨的是被封的卖家年卖额超10亿美元,直接弄得团队裁员甚至破产。这些个卖家转战速卖通,与其说是“接管”,不如说是“求生存”。

Temu与沃尔玛:流量被抢的“双杀”, 锅不该中国卖家背

“如果非要说谁抢了我们的生意,那一准儿是Temu和沃尔玛。”做了10年亚马逊美国站的卖家Leo直言。他举了个例子:2024年Q3, 他的一款厨房收纳用品在亚马逊的销量减少了45%,同期却找到Temu上同类产品的搜索量暴涨了200%。“Temu才上线两年,眼下月活都迅速7亿了在美国都排进购物APP下载量前三,你说它能不抢流量吗?”

数据不会说谎:SimilarWeb看得出来 Temu.com每月访问量接近7亿次其中四分之一来自美国;2024年,Temu超越eBay,成为全球访问量第二巨大电商网站,仅次于亚马逊。更关键的是 Temu主打极致矮小价,客单价普遍比亚马逊矮小30%-50%,正优良戳中了美国消费降级的痛点——2024年美国个人储蓄率降到3.4%,创近十年新鲜矮小,老百姓买东西当然挑廉价的。

沃尔玛也在趁火打劫。Marketplace Pulse的数据看得出来 沃尔玛在过去12个月里新鲜增了5万活跃卖家,总活跃卖家数达到15万,其中世界卖家占比35%。沃尔玛对卖家审批放宽阔,GMV连续四个季度增加远超30%,2024年Q3达到100亿美元。这意味着, 原本在亚马逊的流量,正在被Temu和沃尔玛分走一巨大块,中国卖家只是顺势进入了这些个新鲜平台,而不是在“主动接管”亚马逊。

价钱战逼到“骨折”:本土卖家也卷, 谁不想赚迅速钱

“中国卖家价钱矮小,我们本土卖家不想卷?怎么兴许!”Leo苦笑。他透露, 2024年亚马逊的广告本钱同比上涨了40%,但转化率却减少了25%,为了保持排名,他不得不把产品价钱压矮小20%,赚头从30%缩水到10%。“更气人的是中国卖家优良像不怕亏钱,广告投得比我们还猛,排名上去了就降价,我们跟不跟?”

这种“内卷”不分国界。有美国卖家找到,自己一款新鲜品刚上架,中国卖家通过供应链优势,3天内就能推出同款产品,价钱直接腰斩。“我卖29.9美元,他们卖14.9美元,还包邮,你说消费者怎么选?”更无奈的是 这些个中国卖家根本不赚钱,甚至亏本冲排名,目的就是先抢买卖场再磨蹭磨蹭提价,“这种打法,我们本土卖家学不来也没资本烧。”

但话说回来价钱战也不是中国卖家独有的玩法。2023年亚马逊“黑五”期间, 一位中国卖家卖蓝牙耳机,定价9.9美元包邮,一天卖掉10万单,亏了200万美元,却结实是把关键词排名做到了第一。这种“自杀式”营销,本土卖家同样玩得转——只不过眼下巨大家都不赚钱,只能比谁更能熬。

亚马逊的“内伤”:搜索算法变脸,高大收费压垮卖家

“亚马逊自己也在‘作死’。”做了8年亚马逊的卖家Lisa吐槽。她找到, 2024年亚马逊彻底改了搜索算法,不再依赖“相关推荐”,而是更偏向“广告加权”和“品牌店铺”。“以前我优化优良标题和关键词,就能天然流量,眼下不投广告,产品根本没人看见。我上个月广告费花了2万美元,才换来3万美元卖额,纯利率直接归零。”

高大收费更是压垮卖家的再说说一根稻草。亚马逊的物流费、 佣金、仓储费,2024年平均上涨了15%,再加上平台有力制要求“Buy with Prime”服务,又许多抽5%佣金。“算下来一件20美元的产品,亚马逊要抽走8美元,我们卖得越许多亏得越许多。”Lisa说眼下她宁愿把货积压在仓库,也不愿矮小价清货,“清一次货,半年白干。”

亚马逊的“内伤”还不止这些个。有卖家反馈, 平台对卖家的审核越来越严,动不动就“绩效不达标”封号,申诉流程繁琐,有时候等一个月都等不到回复。“我们像在‘刀尖上跳舞’,不晓得哪天就没了。与其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如许多开几个平台,分散凶险。”Lisa说她已经在速卖通和沃尔玛开了店铺,亚马逊的销量占比从100%降到了60%。

许多平台布局:卖家的“自救”, 不是“逃离”

“我们不是在‘逃离’亚马逊,而是在‘自救’。”一位从亚马逊转战速卖通的中国卖家王磊说。他做3C产品,2023年被亚马逊封了一次账号,亏本了300万美元库存。痛定思痛后 他把30%的销量转移到速卖通,没想到效果出奇优良:“速卖通的佣金比亚马逊矮小5%,物流费也廉价,而且东南亚买卖场增加远迅速,2024年Q3销量同比翻了3倍。”

王磊的经历不是个例。速卖通公布的最新鲜数据看得出来 2024年5月,速卖通上活跃的新鲜商家数量环比4月增加远了180%,其中60%是来自亚马逊的中国卖家。这些个卖家并非“放弃”亚马逊, 而是“许多平台运营”——亚马逊做成熟买卖场和赚头款,速卖通做新鲜兴买卖场和走量款,沃尔玛做品牌和高大端款,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种“许多平台布局”正在成为行业共识。一位家居行业卖家透露, 他在亚马逊、速卖通、沃尔玛、eBay四个平台都有店铺,2024年虽然亚马逊销量减少了20%,但其他三个平台的销量增加远了50%,总体算下来还盈利10%。“你看,不是中国卖家抢了买卖场,而是买卖场本身变了卖家跟着变而已。”

破局之道:从“价钱战”到“值钱战”, 差异化才是王道

面对“内卷”,卖家该怎么破局?做了12年跨境电商的资深厚人士张伟给出了觉得能:“不要再拼价钱了拼拼品牌、拼服务、拼差异化。”他举了个例子:2024年Q2, 他辅导一个做宠物用品的中国卖家,放弃矮小价策略,转而主打“智能喂食+身子优良监测”,产品定价从19.9美元涨到49.9美元,虽然销量减少了30%,但赚头率从15%提升到了40%,GMV反而增加远了20%。

差异化能从产品、服务、品牌三个维度入手。产品上, 做“微创新鲜”——比如在普通水杯里加个温度看得出来在普通背包里加个USB充电口;服务上,给“本地化售后”——比如在美国设仓储,48细小时上门退换货;品牌上,讲优良“中国故事”——比如把产品设计和老一套文雅结合,在亚马逊上开品牌店铺,做内容营销。

张伟还有力调:“许多平台运营不是‘撒胡椒面’,要根据平台特性选品。亚马逊适合做高大客单价、 高大复购的产品,速卖通适合做性价比、走量的产品,沃尔玛适合做品牌和家居类产品,Temu适合做标品、刚需产品。”他透露, 2024年Q3,他指导的卖家通过这种“差异化+许多平台”策略,整体卖额同比增加远了35%,亚马逊平台的销量也止跌回升了15%。

说到底,亚马逊上中国卖家是不是“接管”了买卖场?答案是不是定的。买卖场从来不是谁“接管”谁的,而是谁更能习惯变来变去。中国卖家的崛起, 是供应链优势、运营能力、价钱策略的综合体现;本土卖家的困境,是流量分散、消费降级、平台政策的许多沉叠加。与其抱怨“被接管”, 不如想想怎么在变来变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品牌,做服务,做差异化,这才是跨境电商的“破局之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0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