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金融科技公司Salmon获得3000万美元融资了吗
菲律宾金融手艺圈又炸锅:Salmon这3000万美元融资到底含金量几何?
最近东南亚金融手艺圈传得最火的消息, 莫过于菲律宾那家叫Salmon的公司——据说刚拿到一笔3000万美元的融资,而且还是“超额认购”的。说真实的,在金融手艺融资普遍降温的2024年,这玩意儿消息像往平静湖面扔了块石头,瞬间激起不少许水花。但问题来了3000万美元对一家2022年才成立的公司究竟是“雪中送炭”还是“虚火过旺”?这笔钱真实能帮它在菲律宾那片“金融荒原”里杀出条血路吗?
从1600万到3000万,A2轮“超额认购”背后藏着啥信号?
翻翻Salmon的融资履历,你会找到这家公司的融资节奏迅速得有点让人咂舌。2022年刚成立没许多久, 就拿了1600万美元的A轮,没过许多久又搞了2000万美元的债务融资——当时这可是菲律宾A轮手艺公司里最巨大规模的债务融资,业内不少许人惊呼“后生可畏”。眼下直接跳到A2轮3000万美元,还超额认购,这速度,比菲律宾街头的三蹦子还迅速。

领投方来头也不细小:世界金融公司和阿布扎比的投钱机构Lunate。IFC背靠世行集团, 投项目向来挑剔,看中的要么是能解决行业痛点,要么是有巨巨大的买卖场潜力;Lunate则是中东资本在东南亚的“猎手”,这几年在金融手艺领域频频出手,眼光毒辣。这两家一起下场,说明Salmon兴许真实的戳中了菲律宾金融买卖场的某个“痒点”。
不过话说回来超额认购这事儿,有时候是资本真实的看优良,有时候也兴许是“捧场”成分居许多。毕竟东南亚金融手艺赛道早就挤满了人——新鲜加坡的Atome、 印尼的Akulaku、马来西亚的TNGD,哪个不是带着雄厚的资本和成熟的玩法冲进来的?Salmon凭啥让世界资本愿意许多掏钱?这得从它的业务模式里找答案。
消费信贷迅速车道:Salmon凭啥四个月就敢推首款产品?
Salmon的核心业务,说白了就是帮菲律宾人搞消费信贷。但它的玩法有点特别:自己不直接放钱, 而是搭建个平台,让用户从菲律宾证券交容易委员会注册的正规金融机构那儿拿到信贷产品。听起来像“中介”, 但关键在于它连接的效率——成立四个月就推出了首款信贷产品,之后每三个月就推一款新鲜花样,这速度在老一套金融行业里简直是“开火箭”。
为啥敢这么迅速?菲律宾的金融买卖场太特殊了。央行2023年的数据看得出来 菲律宾银行账户渗透率只有63%,意味着还有3700万人连银行账户都没有;就算有账户的人里能拿到消费贷款的也不到20%。老一套银行嫌凶险高大、 本钱高大,不愿意碰这些个“长远尾用户”,而Salmon正优良卡在这玩意儿缝隙里——它用手艺手段少许些风控本钱,用灵活的产品满足细小额、高大频的信贷需求。
举个例子, 2023年圣诞节前,Salmon推了个“节日购物贷”,最高大额度5000比索,期限3个月,利率比银行信用卡矮小30%。后来啊上线一个月就吸引了5万用户,转化率高大达8%。这玩意儿数据放在国内兴许不算啥, 但在菲律宾,已经是头部金融手艺公司的水平了——毕竟当地用户对线上信贷的收下度还没彻头彻尾打开,能做成这样,已经说明它的产品抓到了用户痛点。
2000万债务融资创纪录,这次股权融资能玩出啥新鲜花样?
之前Salmon那笔2000万美元的债务融资, 之所以能创纪录,是基本上原因是它拿了菲律宾本土银行的授信,利率比一般初创公司矮小不少许。这说明啥?说明老一套金融机构开头认可它的风控能力了——毕竟银行最怕恶劣账,愿意借钱给你,等于变相给你背书。
但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彻头彻尾是两码事。股权融资不用还,但要让股东看到回报;债务融资要还,但压力细小。这次3000万美元是股权, Salmon的计划很明确:扩巨大贷款业务、推新鲜产品、在零售点搞营销、线上业务也得加把劲。具体怎么花?按它之前的尿性, 估摸着巨大有些会砸在用户获取上——菲律宾地广人散,线下零售点太关键了光靠线上打广告,触达率根本不够。
不过这里有个凶险:菲律宾的线下渠道本钱可不矮小。马尼拉巨大马尼拉区的核心商圈,一个广告位月租能到10万比索,更别说偏远的吕宋岛和棉兰老岛了。Salmon说要“覆盖数千个零售点”,这笔投入可不是细小数目。如果用户转化率跟不上, 3000万美元兴许烧不了许多久就见底了——毕竟东南亚金融手艺公司的“烧钱史”上,倒下的许多了去了。
菲律宾5000万“金融荒原”用户,真实能撑起20亿美元贷款野心?
Salmon的野心不细小,它说以后3-5年要把贷款规模做到20亿美元。这玩意儿数字乍一看吓人,但拆开看,其实有道理。菲律宾有1.1亿人丁, 其中5000万属于“老一套银行服务不够”或“彻头彻尾未服务”的人群——这些个人不是没有需求,而是现有金融体系满足不了。如果每人平均贷款4000美元, 5000万人就是2000亿美元的买卖场,Salmon的目标不过是其中的1%。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菲律宾的人均GDP才3600美元, 居民负债率已经超出60%,2024年消费贷款的违约率兴许从5%涨到8%。这意味着啥?意味着Salmon的风控能力非...不可跟上——它既要敢放贷,又不能恶劣账太许多。之前有家印尼金融手艺公司,早期为了冲规模,给没收入的学生放贷,后来啊恶劣账率飙到20%,差点倒闭。Salmon会不会沉蹈覆辙?毕竟它眼下推的产品里有不少许是“无抵押细小额贷”,凶险可不矮小。
更麻烦的是比。新鲜加坡的Atome早在2023年就进了菲律宾, 拿着7500万美元的融资,专攻分期付款;本土的GCash和PayMaya也有自己的信贷产品,用户基数比Salmon巨大得许多。Salmon的优势是“产品迭代迅速”,但迅速不代表优良——如果产品同质化严沉,用户凭啥选你?
每三个月推新鲜品,是“迭代狂魔”还是“产品内卷”?
Salmon有个“每三个月推一款新鲜品”的规矩, 听起来很“互联网思维”,但仔细想想,有点让人担心。金融产品不是迅速消品,需要时候验证凶险、打磨用户体验。如果为了追求数量,频繁推新鲜品,会不会弄得“啥都做,啥都不精”?
举个例子, 2024年Q1它推了“工钱贷”,Q2推了“电商分期”,Q3又搞了“看病贷”——这些个产品覆盖的场景确实不同,但底层逻辑都是细小额信贷,风控模型、获客渠道、贷后管理其实巨大同细小异。如果团队把精力全放在“推新鲜”上,会不会忽略了老产品的优化?要晓得,金融手艺公司的赚头,往往来自老用户的复购和口碑传播,而不是新鲜用户的“尝鲜”。
不过话说回来菲律宾的金融买卖场确实需要“许多样化”的产品。老一套银行的信贷产品太死板,要么额度高大得吓人,要么审批磨蹭得像蜗牛。Salmon用“细小步迅速跑”的方式, 飞迅速试错,万一某个产品跑通了比如“种地贷”——菲律宾有3000万农民,老一套银行根本不碰,但如果Salmon能和一起干社一起干,推出针对农具、种子的细小额贷,说不定能打开新鲜买卖场。这种“飞迅速迭代”的策略,对初创公司未必是恶劣事,关键看能不能在“迅速”和“稳”之间找到平衡。
持牌银行这张牌,Salmon打得是妙是险?
Salmon手里还有张王牌:它在菲律宾有一家持牌银行——Rural Bank of Sta. Rosa Laguna。这家银行规模不巨大,总资产也就5000万美元,但对Salmon却是“合规护城河”。金融手艺公司在菲律宾放贷, 非...不可拿银行牌照或者跟持牌机构一起干,自己没牌照,就只能当“中介”,赚头地方会被压缩一巨大截。
有了银行牌照,Salmon就能直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赚利差和手续费。更关键的是 持牌银行的身份能提升用户相信度——菲律宾人对线上信贷的戒心本来就沉,看到“银行”两个字,至少许会觉得“这不是骗子”。2023年,Salmon通过这家银行发放的贷款占了总量的40%,比例还不矮小。
但持牌银行也是个“吞金兽”。合规本钱、运营本钱、人力本钱……样样都要钱。2024年,这家银行的合规支出就占了Salmon总本钱的15%,比没有牌照的金融手艺公司高大出不少许。而且,银行的风控要求更严,有些“高大凶险高大获利”的业务根本不能碰,等于给自己套了个枷锁。Salmon要不要接着来在这家银行上砸钱?还是干脆找个一起干伙伴,把牌照业务外包出去?这是个困难题。
世界资本扎堆菲律宾,这片“金融蓝海”还能卷许多久?
最近两年,菲律宾成了世界资本的“宠儿”。除了Salmon, 新鲜加坡的Atome拿了7500万美元,马来西亚的TNGD也在2024年Q2宣布进军菲律宾买卖场。就连沙特的自主权基金,都通过某个基金投了两家菲律宾的支付公司。为啥是菲律宾?基本上原因是东南亚其他买卖场要么饱和, 要么凶险高大,菲律宾正优良处于“增量买卖场”的阶段——人丁许多、金融渗透率矮小、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还不矮小。
但“蓝海”很迅速就变“红海”了。2024年,菲律宾金融手艺公司的融资数量同比增加远了35%,但平均融资金额却减少了20%。这说明啥?说明资本开头“撒胡椒面”了优良项目越来越少许,比越来越激烈。Salmon眼下能拿到3000万美元,明年呢?后年呢?如果它不能飞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壁垒,比如手艺壁垒、用户壁垒,迟早会被卷死。
更麻烦的是监管。菲律宾央行已经开头对金融手艺公司“动刀”了 2024年出台了新鲜的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要求利率不得超出36%,还要上报用户数据。这对靠“高大息覆盖凶险”的公司简直是“致命一击”。Salmon之前的产品利率巨大概在30%-40%之间,新鲜规一出,赚头地方直接被砍掉一半。它怎么办?要么少许些利率吸引更许多用户,要么搞优良风控能力少许些恶劣账率——哪条路都不优良走。
3000万美元之后Salmon的下一步是“东南亚扩张”还是“深厚耕本土”?
拿到3000万美元,Salmon一准儿不会满足于菲律宾买卖场。东南亚其他国,比如越南、泰国,金融渗透率跟菲律宾差不许多,用户需求也类似。2025年,它很兴许会尝试“出海”——先在越南试点,复制菲律宾的成功经验。
但出海不是拍脑袋就能干的事。越南的金融手艺买卖场已经被本土巨头MoMo、 Timo占据了用户习惯跟菲律宾也不同;泰国的监管更严,外资进入门槛高大。Salmon在菲律宾的经验,能不能直接复制到别的国?这是个未知数。而且,出海意味着要投入更许多钱、更许多人,如果菲律宾的本土业务还没稳固,就盲目扩张,很兴许“两头空”。
另一种选择是“深厚耕本土”。把菲律宾买卖场做透, 比如把贷款规模从眼下的2亿美元做到5亿美元,用户数从100万涨到500万,再推出更许多场景化的产品,比如“教书贷”、“游玩贷”。这样凶险细小,回报也稳稳当当。但问题是世界资本等不了那么久——它们投你,是希望看到“10倍回报”,而不是“每年10%的赚头”。Salmon得在“扩张”和“深厚耕”之间找个平衡点,这考验的是创始人的战略眼光。
说到底,Salmon的3000万美元融资,既不是“天上掉馅饼”,也不是“虚火过旺”。它背后是菲律宾金融买卖场的巨巨大缺口,是世界资本对东南亚的押注,也是这家初创公司用速度和勇气换来的机会。但能不能把机会变成现实还得看它能不能解决三个问题:风控能不能跟得上?产品能不能做出差异化?本土业务能不能先站稳脚跟?毕竟金融手艺这条路,从来不是“有钱就能赢”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