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新规下,哪些商品将无法参加促销活动呢

Prime Day变“四日狂欢”, 卖家却笑不出来

亚马逊把Prime Day从两天拉长远到四天表面看是给卖家更许多冲量时候,圈内却一片哀嚎。有卖家直言:“延长远促销期等于矮小价期拉长远,单量是许多了价钱更矮小、广告费更高大,赚头反而薄了。”截至今年5月, 仅14%的受调卖家报名了Prime Day并正常备货,44%直接选择不参与,剩下的处于观望状态。这种凉淡反应背后 是亚马逊一系列新鲜规带来的不确定性——哪些商品能站在促销的舞台上,哪些直接被挡在门外成了卖家最头疼的问题。

退货率成“拦路虎”, 高大退货商品无缘促销红标

最近不少许卖家找到,自己报的秒杀一下子看得出来“高大退货率无法参与促销”,折扣标签直接消失。有个卖家吐槽:“有个产品跑一半秒杀就不给红标了后台提示是‘三天两头退货’。”亚马逊虽未明着“三天两头退货”的判定标准,但业内推测兴许是基于30天内的退货率阈值。服装类首当其冲, 退货率普遍比3C、家居类高大20%-30%,有服装卖家说:“亚马逊对服装类太不友优良,退货率高大,眼下连促销资格都没了。”更麻烦的是 以前卖家还能用会员折扣价标签“抵消”高大退货率标签,关系到非会员买决策,眼下这玩意儿漏洞也被堵上了。

亚马逊又一新规,部分商品将无法参与促销
亚马逊又一新规,部分商品将无法参与促销

价钱政策“紧箍咒”, 折扣不达标直接出局

亚马逊对促销价钱的要求越来越细,稍不注意就兴许踩坑。Deal促销需要在活动开跑前30天内的最矮小价基础上打8折, 这玩意儿最矮小价不能包含其他促销或优惠券折扣后的价钱;往事售价则按90天中间价计算,如果优惠券或折扣价不到这玩意儿数,ASIN就会暂时无法参与活动。Tinuiti的研究研究看得出来 36%的美国Prime会员需要比平时更巨大的折扣才下单,93%的人觉得至少许要打8折才值得买。有卖家算过一笔账:“黑五网一为了冲单, 把价钱压得很矮小,后来啊往事售价被拉矮小,Prime Day想打折却找到达不到要求,只能眼睁睁看着流量溜走。”

商品标签“一字差”, FBA仓库直接拒收

商品标签和标题不匹配,简直是给卖家挖的隐形坑。亚马逊要求标签非...不可包含彻头彻尾相同的产品标题,否则物流中心兴许拒收库存,或者标记为“无法配送”状态。日本站带电类产品的卖家最近就栽了跟头, 有位卖家说:“移除有问题的标签后换个SKU,后来啊还是无法卖,库存积压在仓库动弹不得。”更麻烦的是标签问题往往在入仓时才暴露,卖家要么承担高大额的移仓费用,要么眼睁睁看着促销节点错过。

轻巧细小商品计划“门槛高大”, 体积沉量之外还有这些个管束

轻巧细小商品计划本以为是卖家的“流量加速器”,没想到管束比想象中许多。仿冒品、违禁品一准儿没戏,就连有些特殊原因无法用FBA存储运输的商品也被排除在外。服装鞋类虽然体积沉量通常符合要求,但巨大号服饰、特殊设计的鞋类就兴许“超标”。有做户外装备的卖家试过把巨大号羽绒服加入轻巧细小计划,后来啊被亚马逊拒收,理由是“包装体积超出标准”。这类问题弄得卖家要么放弃轻巧细小计划,要么额外花钱定制压缩包装,直接拉高大运营本钱。

特定品类“被隐形”,服装类促销全面受限

服装类商品最近的日子格外不优良过。除了高大退货率被管束促销,有卖家找到有些服装ASIN连优惠券都无法参与。有位做女装的卖家无奈地说:“感觉亚马逊在逼我们放弃巨大促,与其打折亏本,不如把秋冬款拿来预烫。”更反常的是 今年服装类的流量转化率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有琢磨觉得和亚马逊管束促销有关——没有折扣标签,消费者点击欲望天然少许些。

未备案商品“黑名单”,促销资格直接清零

商品备案成了参加促销的“隐形通行证”。亚马逊要求卖家在2024年12月31日前给全部适用商品的原产国/原产地信息,否则商品将无法进出欧罗巴联盟和英国。更关键的是未备案的商品兴许被直接下架,丢了促销资格。有做家居用品的卖家基本上原因是没及时备案德国站商品,错过了黑五网一,亏本了约30万的卖额。他说:“亚马逊的政策就像变魔术,今天通知明天就施行,根本不给人反应时候。”

在“规则迷宫”里找出口,卖家怎么破局?

面对亚马逊的新鲜规,卖家不能坐以待毙。优化退货率是当务之急, 有卖家通过改进包装和详情页,把服装退货率从25%压到了15%,成功恢复了促销资格。定价方面有经验的卖家会提前90天监控价钱起伏,避免往事价被拉矮小。标签管理更是细致活,有团队专门用柔软件核对标题和标签的一致性,出错率降到1%以下。品类调整也很关键, 某3C卖家砍掉了高大退货率的手机壳,主推配件类,Prime Day期间赚头反而提升了20%。

新鲜规沉塑促销生态,中细小卖家面临巨大洗牌?

亚马逊的新鲜规正在改变促销的底层逻辑。头部卖家基本上原因是有更有力的议价能力和供应链优势, 更能习惯价钱和退货率的要求;中细小卖家则陷入“不促销等死,促销找死”的困境。有数据看得出来今年Prime Day期间,头部卖家的卖额占比预计达到65%,比去年搞优良了10%。有些中细小卖家开头转向独立站和社交新闻,通过私域流量弥补巨大促流量的缺失。一位转型成功的卖家说:“与其在亚马逊的规则里挣扎,不如自己建池塘养鱼。”

关税与政策叠加, 海外卖家也“打退堂鼓”

不只是中国卖家,海外本土卖家对Prime Day的烫情也在降温。美国关税政策让消费者对折扣的期待更高大, 93%的Prime会员要求至少许8折才下单,这进一步压缩了卖家的赚头地方。有美国本土卖家说:“原材料本钱涨了30%,亚马逊却要求我们保持矮小价,促销根本赚不到钱。”更麻烦的是 亚马逊对商品原产地的审查越来越严,有些东南亚卖家基本上原因是无法给完整的COO信息,丢了了优良几个站点的促销资格。

消费者期待升温, 卖家却在“降温”

有意思的是消费者对Prime Day的期待和卖家的反应形成了鲜明对比。RetailMeNot的打听看得出来 84%的美国消费者计划今年Prime Day购物,比2024年高大了3个百分点。Tinuiti的数据也超80%的Prime会员会在这期间下单。这种烫度让没备货的卖家更焦虑——备货怕滞销,不备货怕错过流量。有卖家在论坛吐槽:“亚马逊把Prime Day搞得像双11,消费者期待拉满,卖家却像在走钢丝。”

政策不确定性下的生存法则

亚马逊的政策就像天气,说变就变。卖家不能只盯着巨大促节点,更要建立灵活的应对机制。有团队专门成立“政策监测细小组”, 每天跟踪亚马逊 Seller Central 的更新鲜,提前30天调整运营策略。库存管理也很关键,有卖家采用“细小批量许多频次”的补货模式,避免因政策突变弄得库存积压。还有卖家开头布局许多平台,把亚马逊作为引流渠道,沉点在其他平台培养忠实用户,少许些单一平台依赖凶险。

规则在变, 但卖家的“求生欲”不会变

亚马逊的新鲜规让促销之路越来越困难走,但卖家们总能找到新鲜的突破口。有的靠优化产品细节少许些退货率,有的靠精细化运营控制本钱,有的靠许多平台布局分散凶险。Prime Day或许不再是“躺赚”的机会, 但那些个真实正搞懂规则、习惯变来变去的卖家,依然能在亚马逊的生态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毕竟跨境电商的赛道上,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永远在进步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88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