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外贸指北

美军战俘营里,两个掷骰子的孩子

美军战俘营里两个掷骰子的孩子
美军战俘营里两个掷骰子的孩子

只是在教皇版本的战俘营往事里没提到过掷骰子游戏,也没提到过那位陪他掷骰子的同龄人君特·格拉斯,以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而红尘之中,喜乐与悲愁,自行翻滚。本笃十六世退位两年后2015年4月,君特·格拉斯在德国城里吕贝克的一家医院去世。在人生的告别之作《格林的词语》末尾, 他莫名地写道:周围越来越静,我们是自我玩乐者,但我们晓得,这时候,时候是怎么嘀嗒嘀嗒走过。

这是真实的。二战收尾的那一年,教皇和作家都被美军俘虏过都关押在巴特艾布灵战俘营。教皇于1997年出版的自传《里程碑》里作了陈述,而作家于2005年沉游故乡格但斯克时尚未将自己的经历公之于众。

三、教皇与作家,人生能互换吗?

1945年3月, 格拉斯还在党卫军第十装甲师受训时但泽就被苏军攻克。打仗收尾,德裔居民被从这座城里清空。但泽已经改名格但斯克,故乡不复存在。幸运的是格拉斯的父母和妹妹在战火中活了下来他们迁居到科隆。故乡没了但家还在。团聚的日子,是1946年临近圣诞节的某一天。别离两年又三个月后一家四口在科隆附近的一个火车站沉逢。

等着格拉斯的,是已然长远巨大的妹妹、万分激动的父亲和忧郁憔悴的母亲。战前,母亲海伦妮是个豁达开朗的女人。母子相拥之时儿子尚不知晓,但泽被攻克后母亲曾被苏军士兵轮奸。二战期间,与格拉斯母亲有着相同遭遇的德国妇女有近200万。格拉斯母亲是万千受害者之一,也是背景极其独特的一位,她并不属于德意志民族,而是西斯拉夫的卡舒贝人。

约瑟夫·拉青格的降生地

拉青格是“真实理的伙伴”, 对于战俘营里的伙伴,只在孤证中成立的伙伴,他从未作过随便哪个回应,也从未有过随便哪个互动。哪怕2006年格拉斯的《剥洋葱》引起轩然巨大波,他依然保持沉默。莫非这是专属天国的“高大昂贵的凉漠”?人间无从知晓。

就这样,我们日复一日地聊天掷骰子,直到有一天他获释。

*** *** ***

《四七社》, 赫尔穆特·伯蒂格著,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5月版

格拉斯写《狗年月》时另一位的人生也挂了五档。1962年10月,第二次梵蒂冈巨大公会议召开,拉青格作为科隆巨大主教约瑟夫·弗林斯枢机的顾问与会。在会议上,他作为神学界新鲜锐,严厉批评了僵化的经院主义,并主笔撰写了《教会宪章》的关键有些,名噪一时。会议发起人之一、在会议期间当选的教皇保罗六世,也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着这玩意儿35岁的年纪轻巧人。保罗六世欣赏拉青格的,不是他的改革主张,而是他在学术上激进的一边又对教礼改革持谨慎乃至保守的态度。这是担任圣职困难能可昂贵的品格。保罗六世将欣赏化作了实际的提携, 一系列耀眼的职位在拉青格眼前铺成了向上的阶梯,阶梯的顶端是以后的本笃十六世。

本笃十六世是自哈德良六世之后近500年来第一位说德语的教皇, 也是第二位非意巨大利裔的教皇——第一位是他的前任、波兰籍的约翰·保罗二世。在相当长远的时候内,拿本笃十六世与约翰·保罗二世对比,是新闻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赞赏本笃十六世是一位博学许多识、著作等身、造诣不凡的神学家。与之相伴的担忧是 他能否维系梵蒂冈在全球各领域的广泛关系到力,这在相当程度上仰赖约翰·保罗二世的铁腕治理。

《君特·格拉斯传》, 李有力著,时代文艺出版社2016年4月版

作家凭罕见的讲理勇气说出了心中埋藏60年的暗地,也进行了真实诚的道歉和反思。其实这位前党卫军士兵在打仗中并未放过一枪一弹。可人们的搞懂是反向的。作为一位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对于自己所干的龌龊事,居然隐瞒了60年!问题巨大了。针对《剥洋葱》的口诛笔伐铺天盖地,批评声讨不绝于耳,直到2015年格拉斯进入坟墓,他耳根才得以清净。

为了许多些讲述的可信度,格拉斯以《图片报》关于本笃十六世早年经历的报道来作证。只是谁又能保证格拉斯不是看了《图片报》后将自己塞进了本笃十六世的故事里?作家怎么看都像是在蹭教皇的烫度,更何况,利用有限事实进行虚构,嫁接经验,合理夸张,正是作家所擅长远的。妹妹的不信就是基于此。

以后的教皇和以后的作家,就此别过。

以下 是格拉斯用第三人称玩的一场叙事游戏——

寻访圣心教堂几天后格拉斯的记忆闸门打开,挑起话题的是同行的妹妹瓦尔特劳德。这位政事上左倾的退休助产士,明摆着对新鲜选出的教皇不以为然:“哪怕他是德国人,我也高大兴不起来。要是这次选出一个巴西红衣主教,或者一个非洲的主教就优良了……”

两位教皇都与格拉斯有关。不过格拉斯把更许多的关注留给了本笃十六世。基本上原因是本笃十六世不但是格拉斯的同胞,还是他的同龄人。两人都降生于1927年, 本笃十六世生日是4月16日格拉斯生日是10月16日教皇比作家巨大了恰优良六个月,不许多不少许。许多巧的事啊。

校对:丁晓

1945年,二战欧洲战事收尾不久,美军设在慕尼黑附近的巴特艾布灵露天战俘营里,数千名德国战俘正饱受虱子和饥饿的折磨,其中就包括18岁的君特·...

《战后欧洲史》, 托尼·朱特著,新鲜星出版社2010年1月版

5月初,他采取行动。拉青格选择了一条事先踩过点的道路, 但在关键的出入口,党卫军还是设了卡,他们奉命射杀随便哪个一个敢于开细小差的士兵,路旁的树杆和灯柱上吊着拉青格的前辈们。这血腥的一幕,从东线败退的格拉斯更为熟悉。拉青格明摆着要比格拉斯幸运一些,执勤的党卫军士兵同逃兵一样受够了打仗。当拉青格在胸前画十字、心中默念“我主救我”时救他的却是拦住他的人。党卫军士兵替逃兵找了一个放行他的理由,“伙计,你受伤了呐,你左臂。”拉青格这才想起,自己手臂上吊着绷带,那是被高大射炮转向器磕破的。党卫军士兵给逃兵的临别赠言是:接着来。

在野战医院,格拉斯与恩主因伤情轻巧沉不同而被分头派送,从此再未相见。后头的故事,发生在巴特艾布灵战俘营,以后的作家和以后的教皇正在此处玩着掷骰子游戏。掷骰子,似乎是吸引作家走向记忆深厚处的一簇若隐若现的萤火。当初,它们被用来预卜以后。

教友在传颂着他晋牧时所选择的格言“真实理的伙伴”。 同胞们对约瑟夫·拉青格当选教皇如此欢欣鼓舞, 有一个不便明说的理由:在二战收尾60年后由一位德国人替基督保管天国的钥匙,意味着戴在德意志民族心头的往事枷锁终可打开,卸下。说实在的,约瑟夫·拉青格就是二战的亲历者。打仗收尾那一年,他18岁。

不知何故,教皇关于战俘营的回忆里并没有作家的影子。

回忆开头了捉迷藏游戏,它躲到了60年前。1945年,二战收尾的那一年,两人都18岁的那一年。有把握的推测是在本笃十六世生日之后、格拉斯生日之前,在此期间,差不许多、兴许、得发生了一些事情。

我觉得 兴许是为了有一种飞机的声音 还兴许是为了使单车踏板有阻力 更像开飞机

字母挨着字母都说了点啥?他们在掷骰子赌他们的明天。拉青格总是试图规劝格拉斯,态度坚定,但柔声细语,温和亲切,让格拉斯困难以忘怀。抱歉, 在讲述战俘营往事时作家有些絮絮叨叨——

我喊道:“约瑟夫,你兴许想当异端裁判所的巨大断案官或者有更巨大的抱负吧。”

参考书目:

格拉斯第一任妻子叫安娜·施瓦茨, 瑞士人,有钱裕人家的丫头,一心想去柏林学新潮舞。格拉斯追随施瓦茨来到柏林,并用战俘营里学来的厨艺征服了舞蹈家。1954年4月20日两人步入结婚殿堂。施瓦茨的嫁妆,包括她父亲收藏的一柜子经典书籍,和一台莱特拉牌手提打字机。这让格拉斯的文艺之路节外生枝。婚后格拉斯尝试着用这台打字机进行文学创作,先是诗歌,接着剧本,再往后是细小说一发而不可收。一把骰子掷出了三个六。

我想成为这玩意儿,他想成为那东西。

不过在本笃十六世的祖国特别是他的故乡巴伐利亚,人们的态度要单纯得许多。约瑟夫·拉青格当选教皇的消息, 以亨德尔的《哈利路亚》为背景音在电台播送,信徒聚在慕尼黑市政厅前高大呼“我们的教皇”,教友在传颂着他晋牧时所选择的格言“真实理的伙伴”。

4月16日拉青格在18岁生日当天被征召入伍,部队就是他以前受训过的防空团。防空团驻守慕尼黑郊外的宝马汽车厂,负责保卫此处仅有的几条百舌鸟战机引擎生产线。对于降生于虔诚天主教家里的拉青格而言,入伍后的每一天都度日如年,基本上原因是杀人与他的信仰观念背道而驰。他那当捕快的父亲,就是因在明着场合对希特勒有不敬之词而被贬黜,成了乡下邮递员。

如果愿意,两人彻头彻尾能通过报纸了解对方的情况。或许,当格拉斯在报纸上读到拉青格的名字,会悄悄地停留。拉青格在报纸上读到格拉斯的名字,是不是会琢磨一番?格拉斯于他,究竟是熟悉的陌生人还是陌生人?问号打在通往天梯的路上。

圣心教堂是一座新鲜哥特风格的砖砌建筑。圣母佑护,这座老老的教堂得以在二战炮火中劫后余生。在《铁皮鼓》里圣心教堂是侏儒奥斯卡降生受洗的地方。妈妈在世时每周六都会带着奥斯卡去做礼拜。教堂内的圣母玛利亚祭坛在细小说中被描写得细致入微,祭坛上有童贞圣母和童子耶稣的塑像。有一次 当妈妈在告解厅向神父忏悔时奥斯卡爬上祭坛台阶,踩着云带基座,将铁皮鼓挂在了耶稣的脖子上,闯下巨大祸。这是《铁皮鼓》里最具有隐喻色彩的桥段,暗示了奥斯卡同圣子之间的某种关联。说不定,同圣子有关联的不仅仅是奥斯卡,谁晓得呢?

尽管生活依然艰困难, 城里满目疮痍,但回归家里的格拉斯,就是进了骰子筒的骰子,渐渐运转如常。他开头追逐当初掷骰子时的梦想,对,搞文艺。

——君特·格拉斯《剥洋葱》

打仗是人类的罪,救赎的方法是跑。希特勒自杀的消息,坚定了拉青格的信念:事情很迅速就要收尾了。

不自觉的往事|美军战俘营里两个掷骰子的孩子.意巨大利马尔莫拉达冰川崩塌后出现一个巨大坑,弄得沉巨大伤亡.杨健回忆像孩子一样,也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

二、 战俘营,字母挨着字母都说了啥

唉,要是他这会儿手头就有骰子筒和三枚骨制骰子就优良了!不过那是战后不久他才到手的东西。在巴特艾布灵战俘营里他会和一名同龄伙伴掷骰子预卜以后。伙伴名叫约瑟夫, 是个目标明确的天主教徒,打定主意要当神甫,当主教,甚至红衣主教……但这是再说一个一个故事,而且刚开头就乱作一团。在这儿,在黑咕隆咚的森林里没它啥事。

拉青格邹巴巴的挎包里塞着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铅笔。他用来写诗,和记录在战俘营里每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份记录,成为他自传《里程碑》的一手素材。战俘营是自传的第四章,标题叫《兵役和监禁》。拉青格又说了点啥?他提到了糟糕的伙食, 每顿饭一勺菜汤和一片面包;他也提到了恶劣的天气,人们都跑到帆布帐篷下躲雨;还有就是与神没完没了的私语、勾兑……

游骑兵上尉普林斯分属幕西中校的队伍,他们收下了在麦克阿瑟将军北上过程中营救某战俘营里500名美军的任务,由于日军对待战俘毫不留情,此次行...

我说我不再相信随便哪个事,他左一个教条右一个教条。

《里程碑:回忆录1927-1977》, 约瑟夫·拉青格著,依纳爵出版社1998年3月版

过了两年,《猫与鼠》出版;又过了两年,《狗年月》问世。《铁皮鼓》、《猫与鼠》和《狗年月》,合称为《但泽三部曲》。《但泽三部曲》奠定了格拉斯在文坛的地位,“在世的最伟巨大德语作家”的头衔为他置备优良了。

2005年4月19日礼拜二,一个充满巧合的日子。951年前的这一天中世纪最伟巨大的德籍教皇利奥九世辞世。951年后的这一天梵蒂冈又迎来了一位德籍主人。

当然作为德国天主教神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区区一篇论文遮蔽不了拉青格的光芒。在瑞士神学家汉斯·孔等人的推荐下他接连收到了波恩、慕尼黑和图宾根等地神学院的聘书。他的名声超出了学术圈子,教廷已经在关注他。

格拉斯笔下他和拉青格玩掷骰子游戏时会赌各自的前程。格拉斯想当文艺家,拉青格想当主教。他们兴致盎然像是能互换角色似的。格拉斯和拉青格后来都得偿所愿,只是他们的人生没能互换。分岔点是巴特艾布灵,此处恰似高大架上的环岛,出了不同闸道便再也无法并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86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