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店擅自转让服务,我的美容卡怎么变成别人的了
美容卡转让,会员权益何在?
你是不是也曾遭遇过这样的尴尬:充值的美容店在未告知的情况下一下子转让, 新鲜店虽表示接收原店会员,但坚决不要退款,你的美容卡就这样变成了别人的?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预付式消费陷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玩意儿谜团。

案例分享:高大女士的遭遇
2023年2月,高大女士和朋友在家附近的“荟×堂”美容店各办了一张美容卡。高大女士储值2300余元买10次补水项目,朋友储值1800余元买10次祛痘项目。只是不久后她们却找到店铺已被转让,新鲜店虽表示接收原店会员,但坚决不要退款。
高大女士表示:“店看似还在但我的权益彻头彻尾无法保障。”她觉得,自己作为消费者被原店主“转卖”掉了。
监管滞后维权困难
监管滞后是预付式消费乱象频发的关键原因。预付式消费隐蔽性有力,交容易关系非有力制登记,监管许多集中于事后处理。买卖场监管部门常在消费者集中投诉或门店“跑路”后介入, 缺乏对经营者变更、合同责任转移、账户监管等事前动态监测机制,弄得监管“滞后、碎片化、困难触及”。
维权本钱高大也是一巨大困难题。虽有投诉、 诉讼路径,但消费者常面临举证困难、耗时长远、本钱高大等困境,客观上助长远了经营者“违法获利高大于守法本钱”的逆向激励。
新鲜店服务缩水, 消费者权益受损
门店变更后消费者常面临“原卡不认”“服务‘缩水’”“维权无门”等问题:新鲜店主以“主体变更”为由不要承认原会员卡,或服务质量巨大幅减少;原经营者失联,新鲜经营者推脱责任;消费者维权时又因“主体不清”“凭据困难寻”陷入困境。
上海市民陆女士也有类似遭遇。2024年8月,她在家门口一家舞蹈干活室办了4299元年卡,“步行5分钟上课”是其办卡主因。同年12月4日干活室一下子通知该校区闭店,迁址至15公里外背离了她“就近健身”的初衷。
王法法规亟待完善
受访专家介绍, 近年来针对预付式消费乱象,我国已有消费者权益护着法、《单用途买卖预付卡管理办法》、消费者权益护着法实施条例、《最高大人民衙门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王法若干问题的说明白》等,对门店变更环节的告知责任、服务承接、消费者知情权及退费对象等有所涉及。
只是现有规定仍存在一定不够,如告知责任后果不明、缺乏统一的登记或公示责任等。这为经营者规避凶险给了可乘之机。
消费者怎么维权?
面对预付式消费陷阱,消费者应怎么维权?
- 保留优良消费凭证,如合同、付款凭证等。
- 了解相关王法法规,明确自己的权益。
- 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消费者协会、买卖场监管部门投诉。
- 少许不了时可寻求王法援助,通过诉讼途径维权。
本文来源于法治日报, 版权全部,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