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今年中国外贸面对越南竞争,成本压力巨大

有效地减少了物流以及人力的成本,也可以将更多的财力放到产品的研发当中,这也使得刚刚复工的东南亚加速了外贸订单外流的现象。能源和...

今年中国外贸面对越南竞争,成本压力巨大
今年中国外贸面对越南竞争,成本压力巨大

随着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放宽了入境限制,消费预期转好,东南亚的出口运输市场可预见地将迎来发展,外贸复苏也在不断加快。不...

现在中国企业在国内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在国外又面临着以越南为代表的新兴制造业强国的挑战。美国近年来在贸易问题上怼各个出口大国,觉...

同时两国出口的互补关系仍然明显大于竞争关系。2020年3月前后,中国疫情冲击对越南供应链产生了巨大冲击,越南许多行业的供应链面临停顿,也正是...

除了要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中国外贸还面临着隔壁的几个邻居的虎视眈眈。今年的中国外贸真的进入了“地狱难度”!用“内忧外患”来形容现在的中国外贸,真的一点都不为过。要知道越南生产商目前所做的工作完全是低端廉价的代工,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这种生产注定不会长久,以为一旦有成本更加低廉的地方,订单就会自然流失。

随着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放宽了入境限制,消费预期转好,东南亚的出口运输市场可预见地将迎来发展,外贸复苏也在不断加快。不...

2023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持续放缓,成为中国外贸必须要面对严峻考验。纺织服装的订单转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是大势所趋,一家服装外...

据路透社消息,今年11月富士康斥资2.7亿美元在越南成立新公司,将国内部分的iPad和MacBook组装线转移至越南,计划明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中美贸易战开启的逆全球化趋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正在被逐步弱化,不少中资、外资企业已经或准备转移至东南亚或回流发达国家。

就能够看出当地现在对于和中国的合作非常上心,'求生欲'也是非常强,不得不说这种行为真的是非常明智的,毕竟今年中国是唯一一个实现了正增长...

2023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持续放缓,成为中国外贸必须要面对严峻考验。”纺织服装的订单转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是大势所趋,一家服...

一、订单要靠抢,周边邻居都是“对手”

在经历了疫情之下的飞速增长之后,中国外贸在今年遇到了“瓶颈”。 要说的就是订单难接。

众所周知,国内的外贸企业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就来过一出“内卷”大战了。众多企业为了在国际市场上拿到订单,在国内开启了一场同行低价竞争。

这一波低价竞争不仅没有让多少企业挣到钱,反而因为恶意降价抢订单,众多企业出让了自己的利润,让海外采购商低价拿走了商品。国家甚至拿出了限电政策,限制企业用国内的生产力,低价满足外国需求。

除了要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中国外贸还面临着隔壁的几个邻居的虎视眈眈。不论是越南、马来西亚的东南亚国家,还是日本、韩国,都想着要从中国手里分走一块蛋糕。

以极具代表性的越南来说。

其凭借着人力、土地、出口税收等方面的成本优势,已经成功从中国厂商手中抢走无数订单了。

越南土地廉价、环保要求低,当地政府还制定大量针对海外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再加上其地理位置优越,全国拥有众多沿海城市且港口资源丰富,十分利于商品的运输,所以成为了大量企业转移订单和产能好地方。

而这些,都是国外采购商从利益角度出发,真正看重的。

再加上东南亚各国逐渐放开了自己的防疫政策,工厂逐渐复工,产能逐渐回到了正常水平,所以在去年流出的订单,现在又都流回了东南亚。

现在国内的生产商正面临着国内国外同行的“两头竞争”。

二、成本压力大,忙活一场不赚钱

我说外贸成本压力大,利润低,可能很多人都要说我在乱讲。毕竟官方发布的外贸数据是如此的好看和喜人。

根据格兰德官网展示的一季度进出口数据,一季度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94151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3.4%,进口同比增长7.5%。

而事实却是,中国官方公布的进出口数据虽然还保持在高位增长,但增长之下的企业盈利却并不好看。不少企业都表示“出口额上去了,但利润率却在降低。”

因为原材料涨价、海运成本提升以及汇率波动都对外贸企业的利润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先说原材料,根据格兰德选市场提供的信息,今年以来,塑料价格大约涨了18%-25%,纸品价格大约涨了5%-10%。铜价也从2021年12月的69939元/吨涨到了如今的74437元/吨。而碳酸锂价格逼近50万元一吨,铝价两个月涨幅超过20%。

外贸行业的货物运输成本更是高得离谱,目前一个货柜的运费已经从最初的5000-6000元人民币,涨到了目前的12000元。再加上“缺柜”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又抬高了企业的仓储成本。

更不用说成本中的大头,海运费了。如今海运价格居高不下,如果产品报价太低,就容易因为海运涨价而亏本,但如果报价太高,海外买家就会转向本地寻找货源,企业就会为此丢掉不少客户。

此外,还有汇率波动,在国际政局震荡的大环境下,不少国外的货币都出现了闪崩的情况,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卢布和日元。如果没有事先锁汇,那汇率的变动就会直接影响外贸企业的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外贸企业都只能接“吃力不讨好”的订单,来维持企业和工厂的运转。

三、抗压前行,中国外贸出路在哪

那现在在接单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之下,外贸人应该怎么做呢?信仔在和广交会众多参展商深入交谈后,得出了以下结果:

1.转型迫在眉睫

越南等国来和中国生产商抢订单,只说明一点,那就是企业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了。

要知道越南生产商目前所做的工作完全是低端廉价的代工,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这种生产注定不会长久,以为一旦有成本更加低廉的地方,订单就会自然流失。

所以,趁着这场疫情带来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变化,中国外贸企业更应该抓住机会,让自己从有货可卖、价格便宜到产品做得精、有技术,努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中国外贸韧性的提升创造机遇。

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只有不断变革提高生产技术、不停地思考如何与市场接轨,才能持续巩固竞争优势,把订单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2.挖掘新兴市场

今年一季度,已有不少外贸企业的订单情况赶不上去年同期的水平。

因为今年美欧都在快速地退出宽松货币政策,以抑制其国内需求扩张,为通胀降温。欧美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将为中国出口带来压力。

所以在这种传统大市场的需求接近饱和的情况之下,外贸人 要做的就是快速转变方向,寻找新兴市场来继续承接需求。

根据本届广交会参展商们的反馈,这次广交会期间,非洲和中东市场的询盘都有上升趋势,此外,日韩、东盟等市场的总体预期也比较好。

根据格兰德选市场提供的市场分析数据,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16.7%、6.9%。

所以,“一带一路”和RCEP就是外贸人必须要抓住的时代机遇。

尤其是RCEP成员国,更是绝佳的开发市场。因为RCEP的免税措施和地缘优势可以对冲外贸行业的涨价危机,解决关税和运输成本的影响后,中国产品的单价依旧可以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依然是市场上最具性价比的选择,这对于国内的出口商和海外采购商来说,都是好事。

困则求变,在如今的困局面前,外贸企业更应该主动求变,突破瓶颈。用技术立身,脱离末端的组装工作,让“创新”“创造”成为中国生产的代名词。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7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