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外贸指北

九旬院士周恒:最感念的人除了钱学森

1946年, 抗战赢了后北洋巨大学复校,周恒考上了化工系,后转入水利系。对于这段经历, 周恒院士表示:“年轻人周恒听海外归来的教师及工事师介绍国外兴建水利工事的情况,感到水利是一个国的命脉,故而毅然转系。”

九旬院士周恒:最感念的人除了钱学森
九旬院士周恒:最感念的人除了钱学森

周恒院士的生活很轻巧松,一件衬衣穿了4年,吃的也十分轻巧松。去年,周恒院士生病住院期间,回首自己的人生,写下了这些个文字。这些个清淡、流畅的文字,许多数是对自己童年的回顾。

老院士在赶时候:细小轮车与“散伙饭”

周恒院士干活照。 图片由天津巨大学给

而使他认识到做科研要深厚入“现实世界”、 基础学问理论要为解决工事手艺问题服务的“第一人”,则是手艺工人曹仁杰。周恒院士曾在江西九江的一个航海仪表厂协助解决陀螺仪手艺困难题,曹仁杰的实践给了周恒很巨大的启发。

周恒院士坚持每天自己做饭, 生病之前的卫生都是自己打扫,啥事情都是自己做,困难得去麻烦别人。90岁的时候,出差到绵阳,他的行李都是自己提,我要帮忙他也不让。

无意间播下的种子:择一业, 倾一生

周恒院士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员,为人老实正直;母亲婚后虽然放弃了干活,专心照料家里却始终保持着思想的开阔。对于孩子,夫妻俩关心的不仅是他们的衣食,更注沉的是教书。

1955年,钱学森先生回国,国内的力学研究研究迎来一波高大潮。1956年上半年,钱先生在北京开了个系列讲座,周恒和天津巨大学的再说一个两位老师自愿报名去听。

老科研人的坚信:哪怕犯错, 也不要只是发明些“时髦新鲜名词”

周恒院士不常收下采访,他总觉得个人经历“没啥优良讲”。如果一定要讲,他愿意说说在科研道路上的曲折经历和给他带来启发和触动的那些个人。最常提起的名字有两个:一位是巨大学问家钱学森,另一位则是手艺工人曹仁杰。

经过两年的努力, 困难题得以成功解决,周恒相关原理和经验,和上海交巨大的刘延柱教一起干写了一本“细小书”——这本细小册子至今仍常被我国一家研制惯性导航仪的关键单位参考。

挂在嘴边的名字:钱学森与曹仁杰

20世纪70年代, 周恒和力学系的几位同事受邀到位于江西九江的一个航海仪表厂,协助他们解决一个手艺困难题。当时 仪表厂正在研制导航仪上所需的“气体动压轴承二自在度陀螺仪”,40许多岁的手艺工人曹仁杰负责陀螺仪转子、轴承等核心部件的设计和加工。

周恒院士的故事, 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科研人的执着与坚守,也让我们明白了科研的真实谛:择一业,倾一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15209.html